标准搜索结果: 'GB 4208-2008'
标准编号 | GB 4208-2008 (GB4208-2008) | 中文名称 |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 英文名称 | [GB/T 4208-2008] 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 (IP code) [Renamed to GB/T 4208-2008] | 行业 | 国家标准 | 中标分类 | K09 | 国际标准分类 | 13.260 | 字数估计 | 34,337 | 发布日期 | 2008-03-25 | 实施日期 | 2009-01-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 4208-1993 | 引用标准 | GB/T 311.2-2002; GB/T 2421-1999; IEC 60050-195-1998; IEC 60050-826-1982; IEC 60068-2-68-1994 | 采用标准 | IEC 60529-2001, IDT | 起草单位 |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 归口单位 | 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5号(总第118号) | 提出机构 | 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72.05kV, 借助外壳防护的电气设备的防护分极。各类产品引用外壳防护等级的程度和方式, 以及采用何种外壳, 留待产品标准决定, 对具体的防护等级所采用的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必要时, 在有关产品标准中可增加补充要求。可在有关产品标准中作具体规定的细则见附录B。对特殊型式的设备, 产品标准可以规定不同的要求, 但至少要保证相同的安全水平。本标准仅考虑在各方面都符合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外壳,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 外壳的材料和工艺应保证达到所需要的防护等级。如果某类设备满足试验一般要求而且所选择的 |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208-2008 英文名称: [GB/T 4208-2008] 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 (IP code) [Renamed to GB/T 4208-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208-2008/IEC 60529:2001
代替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 范围和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72.5kV,借助外壳防护的电气设备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的目的如下:
a) 规定电气设备下述内容的外壳防护等级:
1) 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
2) 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
3) 防止由于水进入壳内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
b) 防护等级的标识。
c) 各防护等级的要求。
d) 按本标准的要求对外壳作验证试验。
各类产品引用外壳防护等级的程度和方式,以及采用何种外壳,留待产品标准决定,对具体的防护
等级所采用的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必要时,在有关产品标准中可增加补充要求。可在有关产品标
准中作具体规定的细则见附录B。
对特殊型式的设备,产品标准可以规定不同的要求,但至少要保证相同的安全水平。
本标准仅考虑在各方面都符合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外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外壳的材料和工艺应
保证达到所需要的防护等级。
如果某类设备满足试验一般要求而且所选择的防护等级适用于该设备型式,则本标准也适用于该
型式设备的空外壳。
有关机械损坏、锈蚀、腐蚀性溶剂(如切割液)、霉菌、虫害、太阳辐射、结冰、潮湿(如凝露引起的)、爆
炸性气体等外部影响或环境条件对外壳和壳内设备破坏的防护措施以及防止与外壳外部危险运动部件
(如风扇)的接触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不与外壳连接的隔板以及专门为人身安全设置的阻挡物,不看作外壳的一部分,本标准不予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2 IP代码的各要素及含义
IP代码各要素的简要说明见下表。详细说明见表中最后一栏所标明的章条。
5 第一位特征数字所表示的防止接近危险部件和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防护等级
标识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5.1和5.2两个条件都能满足。
第一位特征数字意指:
---外壳通过防止人体的一部分或人手持物体接近危险部件对人提供防护,同时
---外壳通过防止固体异物进入设备对设备提供防护。
当外壳也符合低于某一防护等级的所有各级时,应仅以该数字标识这一个等级。
如果试验明显地适用于任一较低防护等级时,则低于该等级的试验不必进行。
5.1 对接近危险部件的防护
5.2 对固体异物进入的防护
表2给出对防止固体异物(包括灰尘)进入的防护等级的简短说明和含义。
表中仅由第一位特征数字规定防护等级,简要说明和含义不作为防护等级的规定。
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当表2中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或2时,指物体试具不得完全进入外壳,意即球
的整个直径不得通过外壳开口。第一位特征数字为3或4时,物体试具完全不得进入外壳。
数字为5的防尘外壳,允许在某些规定条件下进入数量有限的灰尘。
数字为6的尘密外壳,不允许任何灰尘进入。
6 尘 密 无灰尘进入 13.4和13.6
a 物体试具的直径部分不得进入外壳的开口。
6 第二位特征数字所表示的防止水进入的防护等级
第二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防止由于进水而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的防护等级。
试验用清水进行。试验前不得用高压水和(或)使用溶剂清洗试样。
表3给出了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的简要说明和含义。简要说明和含义不作为防护等
级的规定。
8 补充字母
在有关产品标准中,可由补充字母表示补充的内容。补充字母放在第二位特征数字或附加字母
之后。
补充的内容应与本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产品标准应明确说明进行该级试验的补充要求。
补充内容的标识字母及含义如下:
9 IP代码的标识示例
9.1 未使用可选择字母的IP代码
9.2 使用可选择字母的IP代码
10 标志
产品标准应对标志的要求做出规定。
对于下述情况,产品标准应对标志方法也做出适当规定:
---当外壳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防护等级不同时;
---安装位置对防护等级有影响时;
---须说明最大潜水深度和时间时。
11 试验一般要求
11.1 防水防尘试验的环境条件
除非有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试验应在GB/T 2421-1999规定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
试验时,推荐的环境条件如下:
温度范围: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860mbar~1060mbar)。
11.2 试样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是型式试验。
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每次试验用样品应是清洁的新制品。所有部件应按制造厂指定的状态安
装就位。
如试验不能以整台设备进行,应以有代表性的部件或以有相同比例设计的较小的设备进行。
有关产品标准应对以下类似细节做出规定:
---试样数量;
---试样安装、组合、定位的条件(如天花板、地板或墙上安装);
注:这也用于设备计划与其他相关设备一起使用时,比如器件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时。
---预处理的方法(如有);
---试验时带电与否;
---试验时部件运转与否。
如果产品标准没有规定细节,应由制造厂说明书规定。
11.3 试验要求的应用与试验结果判断
试验一般要求的应用及设备有泄水孔、通风孔时试验的接受条件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如无这些
规定,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
试验结果的判断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如没有规定,本标准的接受条件应作为最低要求。
11.4 第一位特征数字试验条件的组合
标识第一位特征数字意味着满足该数字的所有试验条件。
第一位特征数字的试验条件见表5。
12 第一位特征数字所表示的对接近危险部件防护的试验
12.1 试具
接近危险部件防护试验的试具见表6。
12.2 试验条件
试具被推入或(当第一位特征数字为2试验时)插入外壳的任何开口所用的力由表6规定。
进行低压设备的试验时,在试具与壳内危险部件之间串接一个指示灯,并供以40V~50V之间的
安全特低电压1)。如果危险带电部件表面有一层漆膜或氧化层或有其他类似方法的保护,则试验时包
覆一层金属箔,并与正常工作时带电的部件作电联结。
1) 从安全角度考虑,试指与壳内带电部分之间所接指示灯的电源电压应为安全特低电压,IEC 60529:1989规定此
电源电压在“40V~50V之间的特低电压”。
本指示灯电路也可用于高压设备的危险运动部件。
如有可能,应使外壳内的运动部件缓慢运动。
12.3 接受条件
如果试具与危险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则防护合格。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的试验,直径50mm的试具不得完全进入开口。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2的试验,铰接试指可进入80mm长,但挡盘(50mm×20mm)不得进入开口。
从直线位置开始,试指的两个接点应绕相邻面的轴线在90°范围内自由弯曲。应使试指在每一个可能
的位置上活动。
示例见附录A。
本标准中“足够的间隙”指:
12.3.1 对于低压设备(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犽犞,直流不超过1.5犽犞)
试具不能触及危险带电部件。
12.3.2 对于高压设备(额定电压:交流超过1犽犞,直流超过1.5犽犞)
当试具放在最不利的位置时,设备应能承受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适用于该设备的耐电压试验。
检验还可通过观察规定的空气中的间隙尺寸来确定。这个间隙应能保证在最不利的电场分布下通
13 第一位特征数字所表示的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试验
13.1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和主要试验条件见表7。
13.2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2、3、4的试验条件
物体试具推入外壳开口所用的力由表7规定。
13.3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2、3、4的接受条件
如果试具的直径不能通过任何开口,则试验合格。
注:表7中第一位特征数字为3和4的试具用来模仿球形异物。对于必须检验的开口所使用的物体试具,如果外壳
开口的孔道不贯通或者是弯曲的,对可运动的球形物体能否进入有怀疑,可检查图纸或对待检查处设计一个专
用通道,并用物体试具以规定的力推向该处。
13.4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5和6的防尘试验
试验应在防尘箱中进行,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密闭试验箱内的粉末循环泵可用能使滑石粉悬
浮的其他方法代替。滑石粉应用金属方孔筛滤过。金属丝直径50μm,筛孔尺寸为75μm。滑石粉用
量为每立方米试验箱容积2kg,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0次。
注:滑石粉的选用应符合人体健康与安全的各项规定。
外壳类型须为下列二者之一:
第一种类型:设备正常工作周期内壳内的气压低于周围大气压力,例如因热循环效应引起的。
第二种类型:外壳内气压与周围大气压力相同。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外壳:
被试外壳放在试验箱内,壳内压力用真空泵保持低于大气压。抽气孔应连到专为试验设置的孔上。
如果专门的产品标准没有规定,这个孔应设在紧靠易损部件的位置。
如果不能设置专门的孔,抽气管应连在电缆入口上。如还有其他的孔(如更多的电缆入口或泄水
孔),这些孔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试验目的是利用压差把箱内空气抽入被试设备内,抽气量为80倍被试外壳容积,抽气速度每小时
不超过60倍外壳容积。任何情况下压差不得超过2kPa(20mbar)。
如抽气速度为每小时40~60倍外壳容积,则试验进行2h。
如最大压差为2kPa(20mbar),而抽气速度低于每小时40倍外壳容积,则应连续抽满80倍容积或
抽满8h后,试验才可停止。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外壳:
被试外壳按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但不与真空泵连接。在正常情况下开启的泄水孔,试验期
间应保持开启。试验持续8h。
对于上述两种类型的外壳,如不能将整台设备置于试验箱内作试验,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a) 用外壳的各个封闭部分作试验;
b) 用外壳有代表性的部件试验,包括组件(如门、通风孔、接头、轴封等),试验时这些部件应安装
就位;
c) 用具有相同结构、按比例缩小的设备进行试验。
对于后两种情况,试验时抽出设备的空气体积,应与整台设备时规定相同。
13.5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5的特殊条件
13.5.1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5的试验条件
除了有关产品标准规定外壳为第二种以外,外壳都看作第一种。
13.5.2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5的接受条件
试验后,观察滑石粉沉积量及沉积地点,如果同其他灰尘一样,不足以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或安全,
即认为试验合格。除非有关产品标准明确规定了特例,在可有沿爬电距离导致漏电起痕处不允许有灰
尘沉积。
13.6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6的特殊条件
13.6.1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6的试验条件
无论外壳内压力是否减至低于大气压力,都看作是第一种外壳。
13.6.2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6的接受条件
试验后壳内无明显的灰尘沉积,即认为试验合格。
14 第二位特征数字所表示的防止水进入的试验
14.1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和主要试验条件见表8。
14.2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和主要试验条件见表8。
防护等级的细节,特别是第二位特征数字为5/6(喷水)和7/8(潜水)见第6章。
试验用清水进行。
进行IPX1至IPX6的试验,水温与试验时试样的温差应不大于5K。如果水温低于试样超过5K,
应使外壳内外保持压力平衡。IPX7试验水温的要求见14.2.7。
试验时,壳内水分可能有部分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