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 4793-2024'
标准编号 | GB 4793-2024 (GB4793-2024) | 中文名称 |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英文名称 |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laboratory use | 行业 | 国家标准 | 中标分类 | N20;N61 | 国际标准分类 | 19.080; 71.040.10 | 字数估计 | 62,614 | 发布日期 | 2024-10-28 | 实施日期 | 2026-11-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 4793.1-2007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 4793-2024: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ICS 19.080;71.040.10
CCSN20;N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部分代替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
安全技术规范
2024-10-28发布
2026-11-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Ⅴ
引言 Ⅵ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条件 1
4.1 正常的环境条件 1
4.2 扩展的环境条件 2
5 标志和文件 2
5.1 标志 2
5.2 警告标志 4
5.3 标志耐久性 5
5.4 文件 5
6 防电击 7
6.1 通则 7
6.2 例外 7
6.3 可触及零部件的限值 8
6.4 初级防护措施 10
6.5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附加防护措施 10
6.6 绝缘要求 13
7 防机械危险 20
7.1 通则 20
7.2 锋利边缘 20
7.3 运动零部件 20
7.4 稳定性 23
7.5 提起和搬运用装置 23
7.6 墙壁安装 24
7.7 飞散的零部件 24
8 耐机械应力 24
9 防止火焰蔓延 24
9.1 通则 24
9.2 消除或减少设备的引燃源 25
9.3 一旦出现着火,将火焰控制在设备内 26
9.4 限能电路 27
9.5 对装有或使用可燃液体设备的要求 28
9.6 过流保护 29
10 设备的温度限值和耐热 29
10.1 对防灼伤的表面温度限值 29
10.2 绕组的温度 30
10.3 耐热 30
11 防止流体和固体异物的危险 30
11.1 通则 30
11.2 清洗 30
11.3 洒落 31
11.4 溢出 31
11.5 电池电解液 31
11.6 具有额定防护等级的设备(IP代码) 31
11.7 流体压力和泄漏 31
12 防辐射(包括激光源)、声压和超声压 32
12.1 通则 32
12.2 产生电离辐射的设备 32
12.3 光辐射 32
12.4 微波辐射 32
12.5 声压和超声压 33
12.6 激光源 33
13 对释放的气体和物质、爆炸和内爆的防护 33
13.1 有毒和有害气体和物质 33
13.2 爆炸和内爆 33
14 元器件和组件 34
14.1 通则 34
14.2 电动机 34
14.3 过温保护装置 34
14.4 熔断器座 35
14.5 电网电源电压选择装置 35
14.6 印制线路板 35
14.7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的电路 35
15 利用联锁装置的保护 35
15.1 通则 35
15.2 防止重新启动 35
15.3 可靠性 35
16 试验方法 35
附录A(规范性)6.6中未涵盖的绝缘要求 37
A.1 电网电源电路的绝缘 37
A.2 二次电路中的绝缘 42
A.3 6.6、A.1或A.2中未涉及的电路绝缘 48
参考文献 53
图1 电击防护措施可接受的方案 7
图2 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电容限值对应电压 9
图3 连接螺钉组件示例 11
图4 两层间界面上的导体的间距 15
图5 沿着两个内层界面的相邻导体的间距 15
图6 相同层之间的相邻导体的间距 16
图7 防止火焰蔓延要求的流程图 25
图8 挡板 27
图9 结构符合9.3.2c)1)规定的外壳底部的区域 27
图A.1 两层间界面上的导体的间距 39
图A.2 沿着两个内层界面的相邻导体的间距 40
图A.3 相同两层之间相邻导体的间距 41
图A.4 重复峰值电压的示例 50
表1 符号 4
表2 海拔5000m内的电气间隙倍增系数 13
表3 不超过300V的过电压类别Ⅱ的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4
表4 不超过300V的过电压类别Ⅱ的电网电源电路的固体绝缘的试验电压 15
表5 不超过300V的过电压类别Ⅱ的由电网电源电路供电的二次电路的电气间隙和试验电压 17
表6 二次电路的爬电距离 18
表7 距离或厚度最小值(见6.6.3.4.2~6.6.3.4.4) 19
表8 对身体部位构成机械危险的防护措施 21
表9 防止不同身体部位挤压的最小保持间隙 22
表10 防止不同身体部位进入的最大间隙 23
表11 外壳底部允许的开孔 26
表12 最大可获得电流值的限值 28
表13 过流保护装置的值 28
表14 正常条件下表面温度限值 29
表15 绕组绝缘材料的最高温度 30
表16 试验方法 35
表A.1 额定在不超过5000m海拔下工作设备的电气间隙倍增系数 37
表A.2 超过300V过电压类别Ⅱ的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38
表A.3 过电压类别Ⅲ的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38
表A.4 过电压类别Ⅳ的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38
表A.5 固体绝缘间距或厚度最小值 40
表A.6 超过300V的过电压类别Ⅱ的电网电源电路固体绝缘的试验电压 40
表A.7 过电压类别Ⅲ的电网电源电路固体绝缘的试验电压 41
表A.8 过电压类别Ⅳ的电网电源电路固体绝缘的试验电压 41
表A.9 超过300V的过电压类别Ⅱ的电网电源电路供电的二次电路的电气间隙和试验电压 43
表A.10 由过电压类别Ⅲ的电网电源电路产生的二次电路的电气间隙和试验电压 44
表A.11 过电压类别Ⅳ的电网电源电路供电的二次电路的电气间隙和试验电压 45
表A.12 二次电路的爬电距离 46
表A.13 距离或厚度最小值(见A.2.4.2~A.2.4.4) 47
表A.14 A.3.2计算的电气间隙值 49
表A.15 有重复峰值电压或工作电压的频率高于30kHz的电路中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 50
表A.16 基于电气间隙的试验电压 5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部分代替G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
要求》。本文件与GB 4793.1-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各章节中的试验方法,增加了试验方法(见第16章);
---删除了原第4章试验的内容(见2007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固体绝缘防电击的要求(见第6章);
---防机械危险中增加了对机械危险风险评定的要求,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限值增加了新的技
术要求(见第7章);
---删除了原第16章试验和测量设备的内容(见2007年版的第16章);
---增加了6.7中未涵盖的绝缘要求(见附录A);
---删除了原附录A~附录G的内容(见2007年版的附录A~附录G)。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5年首次发布为GB 4793.1-1995,2007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引 言
本文件的目的是为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产品安全提供保障,实现兜住安全底线的
作用。
本文件是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符合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文件与GB/T 42125系列标准配套使用。GB/T 42125系列标准包含了本文件技术要求及对应
的试验方法。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
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标志和文件、防电击、防机械危险、耐机械应力、防
止火焰蔓延、设备的温度限值和耐热、防止流体和固体异物的危险、防辐射(包括激光源)和声压以及超
声压、对释放的气体和物质以及爆炸和内爆的防护、元器件和组件、利用联锁装置的保护等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包括工业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4025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