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15629.3-2014 -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15629.3-2014'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15629.3-2014 英文版 RFQ 询价 [PDF]天数 <=3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15629.3-2014 (GB/T15629.3-2014)
中文名称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Local area network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L78
国际标准分类 35.110
字数估计 1443,148
发布日期 2014/12/12
实施日期 2015/6/1
旧标准 (被替代) GB/T 15629.3-1995
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标准依据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30号
提出机构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5629.3-2014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Local area network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ICS 35.110 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15629.3-1995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SO/IEC 8802-3:2000,MOD) 2014-12-22发布 201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Ⅺ 引言 ⅩⅢ 1 引言 1 1.1 概述 1 1.2 记法 4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1.4 术语和定义 11 1.5 缩略语 38 2 媒体访问控制(MAC)服务规范 41 2.1 范围和应用领域 41 2.2 服务概述 42 2.3 详细服务原语 43 3 媒体访问控制帧结构 46 3.1 概述 46 3.2 MAC帧的组成部分 47 3.3 位传输的次序 49 3.4 无效帧 49 3.5 有标签 MAC帧的组成部分 49 4 媒体访问控制 51 4.1 MAC方法的功能模型 51 4.2 CSMA/CD媒体访问控制(MAC)方法:精确的规范 55 4.3 去往/来自相邻层的接口 83 4.4 特定实现 86 5 层管理 88 5.1 引言 88 5.2 管理设备 90 6 物理信号(PLS)服务规范 105 6.1 范围与应用领域 105 6.2 服务概述 106 6.3 详细服务规范 106 7 物理信号(PLS)和连接单元接口(AUI)规范 109 7.1 范围 109 7.2 功能规范 110 7.3 信号特征 123 7.4 电气特性 125 7.5 互换电路的功能描述 131 7.6 机械特性 133 8 10BASE5型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 137 8.1 范围 137 8.2 MAU功能规范 139 8.3 MAU至媒体的电气特性 146 8.4 同轴线缆的特性 149 8.5 同轴主干线缆连接器 152 8.6 系统考虑 154 8.7 环境规范 156 8.8 第8章10BASE5型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158 9 10Mbit/s基带网络的中继器 170 9.1 概述 170 9.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70 9.3 定义 170 9.4 兼容性接口 171 9.5 基本功能 172 9.6 详细的中继器功能和状态图 175 9.7 电气绝缘 181 9.8 可靠性 182 9.9 用于与厂商无关的FIORL的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 182 10 10BASE2型媒体连接单元和基带媒体规范 194 10.1 范围 194 10.2 参考文献 196 10.3 MAU功能规范 196 10.4 MAU至媒体的电气特性 201 10.5 同轴线缆系统的特性 203 10.6 同轴主干线缆连接器 206 10.7 系统考虑 207 10.8 环境规范 209 11 10BROAD36型宽带媒体连接单元和宽带媒体规范 209 11.1 范围 209 11.2 MAU功能规范 212 11.3 MAU特性 218 11.4 系统考虑 229 11.5 同轴线缆系统的特性 230 11.6 对与单线缆版本的频率变换要求 231 11.7 环境规范 232 12 1BASE5型物理信令、媒体连接和基带媒体规范 232 12.1 引言 232 12.2 体系结构 234 12.3 DTE物理信令(PLS)规范 237 12.4 集线器规范 244 12.5 物理媒体附属(PMA)规范 250 12.6 媒体相关接口(MDI)规范 259 12.7 线缆媒体特性 259 12.8 专门链路规范 262 12.9 定时 263 12.10 安全 264 13 对于多段10Mb/s基带网络的系统考虑 265 13.1 概述 265 13.2 定义 266 13.3 传输系统模型1 266 13.4 传输系统模型2 270 13.5 全双工拓扑的局限性 273 14 10BASE-T型双绞线媒体连接单元(MAU)和基带媒体 273 14.1 范围 273 14.2 MAU功能规范 276 14.3 MAU电气规范 285 14.4 单工链路段的特性 295 14.5 MDI规范说明 298 14.6 系统考虑 299 14.7 环境规范 299 14.8 MAU标记 301 14.9 定时概括 301 14.10 第14章10BASE-T型双绞线媒体附属单元(MAU)和基带媒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 (PICS)形式表 302 15 10BASE-F型光纤媒体及媒体连接单元的公共元素和星形拓扑 315 15.1 范围 315 15.2 MDI光特性 319 15.3 光纤媒体的特点 326 15.4 MAU可靠性 328 15.5 MAU-AUI规范 329 15.6 环境规范 330 15.7 MAU标记 330 15.8 第15章10BASE-F27型光纤媒体和媒体连接单元的通用元素及星形的协议实 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331 16 10BASE-FP型光纤无源星形拓扑和媒体连接单元 335 16.1 范围 335 16.2 PMA接口消息 336 16.3 10BASE-FPMAU功能规范 338 16.4 定时概要 349 16.5 10BASE-FP星形功能要求 350 16.6 第16章10BASE-FP型光纤无源星形拓扑和媒体连接单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 (PICS)形式表 351 17 10BASE-FB型光纤媒体连接单元 367 17.1 范围 367 17.2 PMA接口消息 368 17.3 MAU功能规范 370 17.4 定时概要 377 17.5 第17章10BASE-FB型光纤媒体连接单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378 18 10BASE-FL光纤媒体连接单元 389 18.1 范围 389 18.2 PMA接口消息 389 18.3 MAU功能规范 390 18.4 定时概要 399 18.5 第18章10BASE-FL型光纤媒体连接单元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400 19 10Mb/s基带网络中继器的层管理 413 19.1 概述 413 19.2 管理对象 414 20 10Mb/s基带媒体连接单元层管理 428 20.1 引言 428 20.2 被管理对象 428 21 100BASE-T型100Mb/s基带网介绍 433 21.1 概述 433 21.2 参考 434 21.3 定义 434 21.4 缩写 434 21.5 状态图 435 21.6 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 436 21.7 100BASE-T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437 21.8 MAC延迟约束(暴露的 MII) 438 22 协调子层(RS)和媒体独立接口(MII) 439 22.1 概述 439 22.2 功能规范 441 22.3 信号定时特性 462 22.4 电器特性 464 22.5 电源 468 22.6 机械特性 468 22.7 第22章协调子层(RS)和媒体独立接口(MII)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470 23 100BASE-T4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479 23.1 概述 479 23.2 PCS功能 483 23.3 PMA服务接口 495 23.4 PMA功能规范 499 23.5 PMA电气规格 506 23.6 链路段特性 519 23.7 MDI规范 522 23.8 系统考虑 523 23.9 环境规范 523 23.10 PHY标注 525 23.11 定时概要 525 23.12 第23章100BASE-T4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532 24 100BASE-X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542 24.1 概述 542 24.2 物理编码子层(PCS) 546 24.3 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557 24.4 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服务接口 567 24.5 兼容性的说明 570 24.6 延迟限制 570 24.7 环境说明 572 24.8 第24章100BASE-X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的协议实现 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572 25 100BASE-TX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574 25.1 概述 574 25.2 功能说明 574 25.3 整体差异 574 25.4 特定的要求和例外 575 25.5 第25章100BASE-TX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 (PICS)形式表 577 26 100BASE-FX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578 26.1 概述 578 26.2 功能说明 578 26.3 一般例外 579 26.4 特定的要求和例外 580 26.5 第26章100BASE-FX型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 (PICS)形式表 580 27 100Mb/s基带网络中继器 581 27.1 概述 581 27.2 PMA接口消息 583 27.3 中继器功能的规范 584 27.4 中继器电气规范 600 27.5 环境规范 600 27.6 中继器标注 602 27.7 第27章100Mb/s基带网络中继器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602 28 10Mb/s、100Mb/s和1000Mb/s双绞线自动协商物理层链路信令 608 28.1 概述 608 28.2 功能规范 611 28.3 状态图与变量定义 626 28.4 电气特性 637 28.5 第28章10Mb/s、100Mb/s和1000Mb/s双绞线自动协商物理层链路信令的协议 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637 28.6 自动协商扩展 648 29 多段100BASE-T网络的系统考虑 648 29.1 概述 648 29.2 传输系统模型1 651 29.3 传输系统模型2 651 29.4 全双工100Mb/s拓扑局限性 655 30 10Mb/s、100Mb/s、1000Mb/sMAC控制和链路聚合管理 655 30.1 概述 655 30.2 被管理对象 657 30.3 DTE的层管理 673 30.4 10Mb/s、100Mb/s和1000Mb/s基带中继器的层管理 685 30.5 10Mb/s、100Mb/s和1000Mb/s媒体附属单元的层管理(MAUs) 695 30.6 自动协商链接的管理 700 30.7 链路聚合管理 704 31 MAC控制 720 31.1 概述 720 31.2 层结构 720 31.3 支持被夹层接口 721 31.4 MAC控制帧 722 31.5 操作符-独立的 MAC控制子层操作 723 31.6 兼容性要求 725 31.7 MAC控制客户行为 725 31.8 第31章 MAC控制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725 32 100BASE-T2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727 32.1 概述 727 32.2 PHY控制功能规范和服务接口 731 32.3 PCS功能规范 735 32.4 PMA功能规范和服务接口 747 32.5 管理功能 753 32.6 PMA电气规格 759 32.7 链路段特性 781 32.8 MDI规范 786 32.9 系统考虑 787 32.10 环境规范 787 32.11 PHY标注 789 32.12 时延约束 789 32.13 第32章100BASE-T2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790 33 第33章保留为以后使用 804 34 1000Mb/s基带网络介绍 804 34.1 概述 804 34.2 状态图 806 34.3 协议实现符合声明表 806 34.4 千兆以太网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806 35 协调子层(RS)和千兆位媒体独立接口(GMII) 807 35.1 概述 807 35.2 功能特点 809 35.3 信号映射 821 35.4 电气特性 822 35.5 第35章协调子层(RS)和千兆位媒体独立接口(GMII)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 形式表 827 36 1000BASE-X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831 36.1 概述 831 36.2 物理编码子层(PCS) 834 36.3 物理媒体附属子层(PMA) 861 36.4 兼容性考虑 871 36.5 延迟限制 871 36.6 环境性规范 873 36.7 第36章1000BASE-X型物理编码子层(PCS)和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的协议实现 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873 37 1000BASE-X型自动协商功能 876 37.1 概述 876 37.2 功能规范 878 38 1000BASE-LX(长波激光)和1000BASE-SX(短波激光)型物理媒体相关(PDM)子层和基带 媒体 887 38.1 概述 887 38.2 PMD的功能的简要说明 889 38.3 1000BASE-SX收发器PMD到 MDI的光特性 890 38.4 1000BASE-LX收发器PMD到 MDI的光特性 892 38.5 1000BASE-SX和1000BASE-LX收发器的抖动 894 38.6 光测量需求 894 38.7 环境规范 899 38.8 环境 900 38.9 PMD标注要求 900 38.10 光纤布缆模型 900 38.11 光纤布缆特性 901 38.12 第38章1000BASE-LX(长波激光)和1000BASE-SX(短波激光)型物理媒体相关 (PMD)子层和基带媒体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903 39 1000BASE-CX型(短距铜线)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和基带媒体 909 39.1 概述 909 39.2 功能说明 909 39.3 PMD对应 MDI的参数 910 39.4 跨接缆组合特性 914 39.5 MDI参数 914 39.6 电气测量要求 917 39.7 一般技术要求 919 40 1000BASE-T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体 920 40.1 概述 920 40.2 1000BASE-T服务原语和接口 925 40.3 物理编码子层(PCS) 931 40.4 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 951 40.5 管理接口 959 40.6 PMA电气特性 965 40.7 链路段特性 982 40.8 MDI规范 985 40.9 环境规范 988 40.10 PHY标记 990 40.11 延迟约束 990 40.12 第40章1000BASE-T型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媒体附属(PMA)子层和基带媒 体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991 41 1000Mb/s基带网络中继器 1007 41.1 概述 1007 41.2 中继器功能说明 1008 41.3 中继器电气说明 1018 41.4 环境规范 1019 41.5 中继器标注 1020 41.6 第41章1000Mb/s基带网络中继器的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1020 42 多段1000Mb/s网络的系统考虑 1026 42.1 概述 1026 42.2 传输系统模型1 1028 42.3 传输系统模型2 1029 42.4 全双工1000Mb/s拓扑限制 1032 43 链路聚合 1032 43.1 概述 1032 43.2 链路聚合操作 1034 43.3 链路聚合控制 1043 43.4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1050 43.5 标记协议 1071 43.6 配置功能和限制 1075 43.7 第43章多链路段集合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声明表 107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加参考文献 108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系统指南 108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MAC子层状态图 1107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被选择的媒体规范应用范围 1108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接收机波长设计考虑(FOIRL) 1113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系统要求的附加属性 1114 附录G(规范性附录) 一致性测试要求的附加材料 1116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CSMA/CD管理对象的GDMO规范 1117 附录I(规范性附录)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安全技术 1144 附录22A(资料性附录) MII输出延迟、建立和保持时间预算 1247 附录22B(资料性附录) MII驱动ac特性 1250 附录22C(资料性附录) MII信号定时特性的测量技术 1252 附录23A(规范性附录) 6T码字 1253 附录23B(资料性附录) 噪声预算 1256 附录23C(资料性附录) 带有标称差分特性阻抗为120Ω的布缆系统的使用 1257 附录27A(规范性附录) 中继器延迟一致性要求 1258 附录28A(规范性附录) 选择符字段定义 1259 附录28B(规范性附录) IEEE802.3选择符基础页定义 1260 附录28C(规范性附录) 下一页消息码字段定义 1263 附录28D(规范性附录) 对第28章及相关的附录的扩充描述 1266 附录29A(资料性附录) DTE和中继器延迟组件 1268 附录29B(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技术文档 1269 附录30A(规范性附录) 802.3被管理客体类的GDMO规范 1270 附录30B(规范性附录) 管理用的GDMO和ASN.1定义 1346 附录30C(规范性附录) 链路聚合的SNMPMIB定义 1354 附录31A(规范性附录) MAC控制操作码赋值 1389 附录31B(规范性附录) MAC控制PASUE操作 1390 附录32A(资料性附录) 使用带有标识差动特性阻抗为120Ω或150Ω的布缆系统 1399 附录36A(资料性附录) 抖动测试模式 1400 附录36B(资料性附录) 运行非奇偶性的8B/10B传输代码的计算举例 1402 附录38A(资料性附录) 光纤发送状态 1404 附录40A(资料性附录) 附加布缆设计指南 1405 附录40B(资料性附录) 线缆夹具描述 1407 附录40C(资料性附录) 附加相邻页面的扩充接口 1410 附录43A(资料性附录) 汇集和分发功能 1415 附录43B(规范性附录) 支持Slow协议的考虑 1418 附录43C(资料性附录) LACP备用链路选择和动态密钥管理 1422 前言 GB/T 15629《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包括以下几 个部分: ---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 ---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8GHz频段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较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附加管理域操作规范;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更高数据速率扩展规范; ---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第16部分:宽带无线多媒体系统的空中接口。 本部分是GB/T 1562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5629.3-1995《信息处理系统 局域网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 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与GB/T 15629.3-199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新增了第13章至第34章共22章内容,新增附录F至附录43C共31个附录; ---修改并补充了第1章至第12章共12章的内容,其中,第11章至第12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 起草; ---修改并补充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D的内容。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IEC 8802-3:2000《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 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 法和物理层规范》。 本部分与ISO/IEC 8802-3:2000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 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附录I“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安全技术”,作为规范性附录; ---与附录I相关的正文引导语、术语和定义、缩略语等; ---将涉及“安全”“电磁兼容”“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等的国际标准要求替换为相应的国家 标准要求,并增加了新的引用: ● 用GB 4943.1-2011中规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相关内容代替了IEC 60950:1991中的相 关要求; ● 用GB 9254-2008中对无线电骚扰的相关内容代替了CISPR22:1993中的相关要求; ● 增加引用了GB/T 28455-2012; ● 增加引用了GB/T 29828-2013; ● 增加引用了GM/T 0002-2012; ● 增加引用了GM/T 0003-2012; ● 增加引用了GM/T 0004-2012; ● 增加引用了ISO/IEC 9798-3:1998/Amd.1:2010; ● 增加引用了ISO/IEC 20009-2:2013。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3048.8-2007 电线线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 60060-1: 1989,NEQ); ---GB/T 3048.13-2007 电线线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 60230: 1966,IEC 60060-1:1989,MOD); ---GB/T 3048.14-2007 电线线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IEC 60060-1: 1989,NEQ); ---GB/T 16644-2008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ISO/IEC 9595:1998, IDT); ---GB/T 16645.1-2008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第1部分:规范 (ISO/IEC 9596-1:1998,IDT); ---GB/T 16927.1-201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IEC 60060-1: 2010,MOD); ---GB/T 16927.2-2013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IEC 60060-2:2010,MOD); ---GB/T 16927.3-2010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3部分:现场试验的定义及要求(IEC 60060-3: 2006,MOD)。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ISO/IEC 8802-3”替换为“本部分”,并删除缩略语“8802-3”。 为方便阅读和引用,本部分在结构上尽可能与ISO/IEC 8802-3:2000保持一致,所增加的术语和定 义均添加至相应列表的尾部。本部分保留了对图、表的编号规则。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网 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 中心检测中心、西安邮电学院、弘浩明传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 京邮电大学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政务 网络管理中心、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站点、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宏、张翠、李琴、徐全平、曹军、铁满霞、高波、李大为、宋起柱、朱志祥、黄振海、 卓兰、郭楠、张晖、颜湘、张国强、胡亚楠、杜志强、井经涛、赖晓龙、陈晓桦、王育民、杨义先、龙昭华、 徐平平、董挺、徐冬梅、王岩、罗旭光、姜廷学、王敏良、潘毅明、任学强、许成鹏、王佩、张变玲、雷领红、 李明。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附录I与“一种实体双向鉴别方法” “一种有线局域网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及其系统”等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以下联系 方式获得: 专利权人: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68号 西安软件园秦风阁A201 联系人:刘长春 邮政编码:710075 电子邮件:ipri@iwncomm.com 电 话:029-87607836 传 真:029-87607829 请注意除了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 专利的责任。 􀃼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1 引言 1.1 概述 GB/T 15629的本部分是采用C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