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17587.1-2017'
标准编号 | GB/T 17587.1-2017 (GB/T17587.1-2017) | 中文名称 | 滚珠丝杠副 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 | 英文名称 | Ball screws -- Part 1: Vocabulary and designation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J51 | 国际标准分类 | 25.040.20 | 字数估计 | 18,149 | 发布日期 | 2017-09-29 | 实施日期 | 2018-04-01 | 起草单位 | 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机床研究所、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 | 提出机构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17587.1-2017
Ball screws - Part 1.Vocabulary and designation
ICS 25.040.20
J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17587.1-1998
滚珠丝杠副 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
(ISO 3408-1.2006,MOD)
2017-09-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2.1 滚珠丝杠副组件的术语和定义 1
2.2 滚珠丝杠副几何参数的术语和定义 3
2.3 寿命、载荷和速度等的术语和定义 8
3 滚珠丝杠副的标识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符号表 11
参考文献 12
索引 13
前言
GB/T 17587《滚珠丝杠副》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
---第2部分.公称直径和公称导程 公制系列;
---第3部分.验收条件和验收检验;
---第4部分.轴向静刚度;
---第5部分.轴向额定静载荷和动载荷及使用寿命。
本部分为GB/T 1758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7587.1-1998《滚珠丝杠副 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与GB/T 17587.1-1998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本标准适用于机床使用的滚珠丝杠副,其他机械产品使用的滚珠丝杠副亦应参照使
用。”(见第1章,1998年版的第1章);
---将“滚珠丝杠副中的滚动体是滚珠”这一条文修改为注1,原注1和原注2修改为注2和注3。
并在注3中增加了标准公差等级0级及相应的ITO标准公差(见2.1.1.1,1998年版的2.1);
---删除了“用于传递动力的滚珠丝杠副”(见2.1.1.3,1998年版的2.1.2);
---将“一个导程包含多个螺距的滚珠丝杠副”,修改为“导程是螺距整数倍的滚珠丝杠副”
(见2.1.1.5,1998年版的2.1.4);
---删除了“(也有不带循环装置的)”(见2.1.3.1,1998年版的2.3);
---删除了术语“循环螺母”(1998年版的2.3.2);
---修改了术语“滚珠循环装置”的定义(见2.1.3.3,1998年版的2.3.3);
---增加了“承载圈”术语和定义(见2.1.3.4);
---将“与滚珠丝杠接触的密封零件”修改为“与滚珠丝杠滑动接触或不接触的密封零件”(见
2.1.3.5,1998年版的2.3.4);
---删除了1998年版在两处图的说明中和两处术语的定义中的“滚珠螺母体”中的“体”(见图3及
图4的说明,2.2.2.7及2.2.2.8,1998年版的图3及图4的说明,3.2.3.4及3.2.3.5);
---增加了“注.公称直径处在节圆直径及滚珠丝杠螺纹外径之间(含等于节圆直径或滚珠丝杠螺
纹外径)”(见2.2.2.1,1998年版的3.2.1);
---删除了“注.节园直径通常都与滚珠丝杠副的公称直径相等,但也有例外。”(见2.2.2.2,1998年
版的3.2.2);
---将术语“公称接触角”修改为“接触角”,并删除了原定义中的“理想接触角等于45°。”(见2.2.2.6,
1998年版的3.2.3.3);
---增加了“行程偏差”术语和定义(见2.2.2.10.3);
---将“行程变动量 ”定义中的注修改为注2,原注前、注后的有关条文分别修改为注1、注3(见
2.2.2.11,1998年版的3.2.6);
---将术语“滚珠丝杠副强度”修改为“压曲强度”(见2.3.9,1998年版的4.9)。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3408-1.2006《滚珠丝杠副 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
本部分与ISO 3408-1.200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对ISO 3408-1.2006中2.1.1.1的“注3”进行了修改。保留了GB/T 17587.1-1998的处理办
法,增加了2级与4级标准公差等级及相应的IT2和IT4标准公差。主要考虑到2级与4级
的滚珠丝杠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对ISO 3408-1.2006中2.2.2.1中的“注”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含等于节圆直径或滚珠丝杠
螺纹外径)”,主要考虑到国内外不少生产商的滚珠丝杠副,其公称直径是等于节圆直径或滚珠
丝杠螺纹外径。
---ISO 3408-1.2006的2.2.2.4“槽”中,未对“槽”本身作定义,而下面“2.2.2.4.1 哥德式槽”和
“2.2.2.4.2 圆弧形槽”两个术语的定义涉及到“滚道法向截形”的概念。为了叙述更直观并适
合我国标准的表述,本部分保留了GB/T 17587.1-1998的处理办法.将2.2.2.4的标题“槽”改
为“滚道法向截形”并作了定义;将“哥德式槽”和“圆弧形槽”分别修改为“双圆弧滚道”和“单圆
弧滚道”,并增加了它们的滚道法向截形示意图(图5),为此,将ISO 3408-1.2006的图5和图
6改为图6和图7。
---本部分在2.2.2.9.3中,为便于理解和使用标准,保留 GB/T 17587.1-1998的处理办法,在
ISO 3408-1.2006的定义的前面,增加了“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提出的具有方向目标要求的导
程”。
本部分还对ISO 3408-1.2006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对图2进行了下列修改.将图中到滚珠螺母体的线改成实线,并增加了图注.“注.虚线表示非
必有的组件”;
---将2.2.1的图3中滚珠螺母外径ϕD1 的标注地方,由ISO 3408-1.2006中标注在滚珠螺母的法
兰上,修改为标注在滚珠螺母的安装外圆上,并删除了法兰的图形;
---将图3下面说明中的“公称接触角”修改为“接触角”。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机床研究所、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
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建东、周越魁、张维、王继坤、陈妍言、汪爱清、黄育全、闫笃政、朱继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7587.1-1998。
滚珠丝杠副 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
1 范围
GB/T 17587的本部分界定了滚珠丝杠副(见图1)的术语、定义及其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