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18204.1-2013'
标准编号 | GB/T 18204.1-2013 (GB/T18204.1-2013) | 中文名称 |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 英文名称 |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 Part 1: Physical parameter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C51 | 国际标准分类 | 13.060 | 字数估计 | 24,292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T 18204.13-2000; GB/T 18204.14-2000; GB/T 18204.15-2000; GB/T 18204.16-2000; GB/T 18204.17-2000; GB/T 18204.18-2000; GB/T 18204.19-2000; GB/T 18204.20-2000; GB/T 18204.21-2000; GB/T 18204.22-2000; GB/T 18204.28-2000; GB/T 17220-1998 | 引用标准 | GB/T 18049; GB/T 18883-2002; HJ/T 10.2 | 起草单位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 归口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13年第27号 | 提出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GB/T 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中物理因素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中物理因素的测定, 其他场所、居室等室内环境可参照执行。 |
GB/T 18204.1-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 18204.1-2013 英文名称: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 -- Part 1: Physical parameters
ICS 13.060
C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18204.13~18204.22-2000,GB/T 18204.28-2000
部分代替GB/T 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 范围
GB/T 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中物理因素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中物理因素的测定,其他场所、居室等室内环境可参照执行。
注:本部分中除新风量检验方法外,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可根据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但
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49 中等热环境 PMV 和PPD 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HJ/T 10.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4.1.1 原理
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都装入金属套管中,水银温度计球部有双重辐射防护管。套装顶部
装有一个用发条或电驱动的风扇,风扇启动后抽吸空气均匀地通过套管,使球部处于≥2.5m/s的气流
中(电动可达3m/s),测定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度,然后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计算出空气的相对
湿度。
4.1.2 仪器
4.1.2.1 机械通风干湿表:温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3%。
4.1.2.2 电动通风干湿表:温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3%。
4.1.3 测量步骤
4.1.3.1 测点布置见A.2。
4.1.3.2 机械通风干湿表通风器作用时间校正:根据使用说明书操作,其通风器的全部作用时间不得少
于6min。
4.1.3.3 用吸管吸取蒸馏水送入湿球温度计套管内,湿润温度计头部纱条。
4.1.3.4 机械通风干湿表上满发条,电动通风干湿表则应接通电源,使通风器转动。
4.1.3.5 通风5min后,读取干、湿温度表所示温度。
4.2.1 原理
通过测量氯化锂饱和溶液的水气压与环境空气水气压平衡时的温度,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氯
化锂湿度计的测头在通电前其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测头上氯化锂的水气压低于空气的水气压,
此时氯化锂吸收空气的水分成为溶液状态,两电级间的电阻很小,通过电流很大,测头逐渐加热。随着
测头温度升高,氯化锂溶液中的水气压亦逐渐升高,水气析出。当测头氯化锂的水气压与空气中水气压
相同时,测头不再加热并维持在一定温度上,测头的温度即是空气的露点温度。
4.3.5 测量范围
在0℃~60℃条件下,电阻式湿度计的相对湿度测量范围为10% ~90%,电容式湿度计的相对湿
度测量范围为0%~100%。
5 室内风速(电风速计法)
5.1 原理
热电式电风速计由测头和测量仪表组成,测头的加热圈(丝)暴露在一定大小的风速下,引起测头加
热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由于测头温度升高的程度与风速呈负相关,故可由指针或数字显示风速值。
6.1.1 原理
示踪气体法即示踪气体(tracergas)浓度衰减法,常用的示踪气体有CO2 和SF6。在待测室内通入
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值,计算
出室内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
6.1.2 仪器和材料
6.1.2.1 袖珍或轻便型气体浓度测定仪。
6.1.2.2 直尺或卷尺、电风扇。
6.1.2.3 示踪气体: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装于10L气
瓶中,气瓶应有安全的阀门。示踪气体环境本底水平及安全性资料见附录B。
6.1.3 测量步骤
6.1.3.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 和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总体积V2。
6.1.3.4 如果选择的示踪气体是环境中存在的(如CO2),应首先测量本底浓度。
6.1.3.5 关闭门窗,用气瓶在室内通入适量的示踪气体后将气瓶移至室外,同时用电风扇搅动空气
3min~5min,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示踪气体的初始浓度应达到至少经过30min,衰减后仍高于仪器
最低检出限。
6.1.3.6 打开测量仪器电源,在室内中心点记录示踪气体浓度。
6.1.3.7 根据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情况,测量从开始至30min~60min时间段示踪气体浓度,在此时间
段内测量次数不少于5次。
6.2.1 原理
在机械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
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
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
6.2.3 测点要求
6.2.3.1 检测点所在的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6.2.3.2 圆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
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圆形风管测点数见表1。直径小于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
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6.2.4.1 测量风管检测断面面积(S),按表1或表2分环/分块确定检测点。
6.2.4.2 皮托管法测定新风量测量步骤如下:
---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
---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
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应超过10°,测量出各点动压
(Pd)。重复测量一次,取算术平均值。
---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
温度(t)。
---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
6.2.4.3 风速计法测定新风量测量步骤如下:
---按照热电风速仪使用说明书调整仪器;
---将风速仪放入新风管内测量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
温度(t);
---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
7.1 原理
数字声级计通常利用电容式声电换能器,将被测的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内部一定处理后成为
声级值。使用声级计在规定时间内测量一定数量的室内环境A计权声级值,经过计算得出等效A声级
LAeq,即为室内噪声值。
7.2 仪器
数字声级计:测量范围(A声级)30dB~120dB,精度±1.0dB。
7.3 测量步骤
7.3.1 测点布置见A.3。
7.3.2 测量前使用校准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
7.3.3 测量时声级计可以手持也可以固定在三角架上,并尽可能减少声波反射影响。
7.3.4 对于稳态噪声,用声级计快档读取1min指示值或平均值,对于脉冲噪声读取峰值和脉冲保
持值。
7.3.5 对于周期性噪声,用声级计慢档每隔5s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值,测量一个周期。
7.3.6 对于非周期非稳态噪声,用声级计慢档每隔5s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值,连续读取若干数据。
7.4 结果计算
7.4.1 室内环境噪声为稳态噪声的,声级计指示值或平均值即为等效A声级LAeq。
7.4.2 室内环境噪声为脉冲噪声的,声级计测得的峰值即为等效A声级LAeq。
7.4.3 室内环境噪声为周期性或其他非周期非稳态噪声的,等效A声级LAeq的计算见式(12)。
8.1 原理
照度计是利用光敏半导体元件的物理光电现象制成。当外来光线射到光探测器(光电元件)后,光
电元件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通过读数单元(电流表或数字液晶板)显示光的照度值。
8.4 结果计算
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平均照度以该区域内各测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10.1 原理
根据金属空盒(盒内近于真空)随气压高低的变化而压缩或膨胀的特性测量大气压。由感应、传递
和指示三部分组成。近于真空的弹性金属空盒用弹性片和它平衡。随之压缩或膨胀,通过传递放大,把
伸张运动传给指针,就可以直接指示气压值。
10.2 仪器
普通空盒气压表:灵敏度0.5hPa,精度±2hPa;高原空盒气压表:灵敏度0.5hPa,精度±3.3hPa。
10.3 测定步骤
10.3.1 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
10.3.2 打开气压表盒盖后,先读附温,准确到0.1℃,轻敲盒面(克服空盒气压表内机械摩擦),待指针
摆动静止后读数。读数时视线需垂直刻度面,读数指针尖端所示的数值应准确到0.1hPa。
10.4 结果计算
11.1.1 原理
定向辐射热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定向辐射热传感器如图2所示。利用黑色平面几乎能全部吸收
辐射热,而白色平面几乎不吸收辐射热的性质,将其放在一起。在辐射热的照射下,黑色平面温度升高
而与白色平面造成温差。在黑白平面之后的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堆,由于温差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经
放大和A/D转换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辐射热强度。
11.1.2 仪器
定向辐射热计的测量范围为0kW/m2~2kW/m2,分辨率为0.001kW/m2。测量误差不大于
±5%。
11.1.3 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
11.1.3.1 辐射热强度测定:将选择开关置于“辐射热”挡,打开辐射测头保护盖将测头对准被测方向,即
可直接读出测头所接受到的单向辐射热强度。
11.1.3.2 定向辐射温度的测量:首先在“辐射热”挡读出辐射强度E 值,并记下度数;然后,将选择开关
置于“测头温度”挡,记下此时的测头温度Ts值,利用式(15)可计算出平均辐射温度TDMRT值。
11.2.1 原理
环境中的辐射热被表面涂黑的铜球吸收,使铜球内气温升高,用温度计测量铜球内的气温,同时测
量空气温度、风速。由于铜球内气温与环境空气温度、风速和环境中辐射热的强度有关,可以根据铜球
内的气温、空气温度、风速计算出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
11.2.2 仪器
11.2.2.1 黑色铜球:直径150mm,厚0.5mm,表面涂无光黑漆或墨汁、上部开孔用带孔软木塞塞紧铜
球。铜球表面黑色应涂均匀,但不要过分光亮和有反光。
11.2.2.2 温度计:可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或数显温度计,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 ℃。测量精度
±0.5℃,测量范围为0℃~200℃。温度计的使用要求见3.1.3或3.2.3。
11.2.3 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
11.2.3.1 将温度计测头插入黑球木塞小孔,悬挂于欲测点的1m高处。
11.2.3.2 15min后读数,过3min后再读一次,两次读数相同即为黑球温度,如第二次读数较第一次
高,应过3min后再读一次,直到温度恒定为止。
11.2.3.3 测量同一地点的气温,测量时温度计温包需用热遮蔽,以防辐射热的影响。
11.2.3.4 按电风速计法或数字风速表法测定监测点的平均风速。
11.2.4 结果计算
13.3.3 环境电磁场测量
根据辐射体的发射频率选择相应频率范围的场强计,每个采样点连续测量5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
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测量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