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18696.1-2004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18696.1-2004'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18696.1-2004 英文版 220 GB/T 18696.1-2004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1部分:驻波比法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18696.1-2004 (GB/T18696.1-2004)
中文名称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1部分:驻波比法
英文名称 Acoustics. Determination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impedance in impedance tubes. Part 1: Method using standing wave ratio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A59
国际标准分类 17.140.01
字数估计 26,297
发布日期 2004-05-13
实施日期 2004-12-01
引用标准 GB/T 3240-1982; ISO 354
采用标准 ISO 10534-1-1996, MOD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7)
标准依据 Announcement of Newly Approved National Standards No. 6, 2004 (No. 68 overall)
提出机构 中国科学院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8696.1-2004: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1部分:驻波比法 GB/T 18696.1-2004 英文名称: Acoustics -- Determination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impedance in impedance tubes -- Part 1: Method using standing wave rati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696.1—2004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1部分:驻波比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 范围 1.1 GB/T 18696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法向入射时吸声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系数、反射因数和表面声阻抗率或表面声导纳率的方法,这些数据是根据阻抗管中法向入射条件下入射正弦平面波和从试件反射回来的平面波叠加后产生的驻波图测定的。由于只需少量的吸声材料作试件,所以它对于吸声材料的参数研究和设计特别适合。 1.2 本部分的方法,与混响室测量吸声系数的方法(见ISO354)比较,有一些重要差别。阻抗管法既可用来测定吸声系数,也可用来测定声阻抗率或声导纳率。本方法规定声波法向入射到试件表面。混响室法(在理想条件下)测定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阻抗管法的根据是存在一个人射平面声波,这种条件下它能给出准确的测量值(测量误差和安装误差除外)。混响室中吸声系数的测定,建立在对声场和试件大小的一些简化和近似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时会得到大于1的吸声系数。 阻抗管法要求试件与阻抗管的横截面一样大。混响室法要求相当大的试件,同时混响室法还可用于在横向和/或表面的垂直方向有明显不均匀结构的试件。在阻抗管中对这种不均匀试件所作的测量必须小心地解释(见9.1条)。 把阻抗管法(法向入射)的测试结果换算为无规入射条件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1.3 因为现在实验室都备有计算机,所以本部分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而不采用图表查找法。本部分公式中的某些量是复数。三角函数的宗量用弧度表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3240—1982声学测量中的常用频率(neq ISO 266:1975) ISO354 声学 混响室中声吸收的测量 3 定义和符号 本部分采用以下定义和符号 4 原理 试件装在一平直、刚性、气密的阻抗管的一端(见图1)。入射正弦平面声波p;由阻抗管另一端的扬声器产生。入射波p,与从试件来的反射声波p.相叠加,p=p+p,从而在阻抗管中建立起驻波。驻波比根据测得的第n个声压极小值处的声压振幅|p(xnim,)|(线性标度或对数标度)和第η个声压极大值处的声压振幅lp(rms…)|得到。这些数据对非研究性测定试件的吸声系数而言已经足够。但是,如果要得到复反射因数r和声阻抗率Z、或声导纳率G、(=1/Z,),则还必须测定第1个声压极小值到基准面x=0(通常为试件表面)的距离xmin.1和衰减常数"。 5 基础 5.1 一般条件 本部分的方法,与阻抗管测试段中仅有和管轴相平行的入射平面声波和反射平面声波的假设关系极大。应避免产生其它高次波(见附录B)。还假设阻抗管中声波无衰减地传播。由于管璧的摩擦和热传导损失引起的额外衰减可作校正,校正方法见附录A。 6 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由阻抗管、试件筒、探管传声器、移动和定位探管传声器的装置、传声器信号的处理设备、扬声器、信号发生器等组成,有时还包括阻抗管的吸声末端和温度计。 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应作一系列校验,这些校验有助于排除各种误差来源和达到最低要求。校验的方法和步骤见附录B。 6.1 阻抗管 6.1.1 构造 阻抗管应平直,其横截面应保持不变(允许偏差在0.2%之内),管壁刚硬光滑,测试段部分无孔缝。管壁应足够重足够厚(可用金属制作,横截面较大的阻抗管也可用密实光滑的混凝土或其它类似性状的材料制作),以使它不被声信号激发而振动,同时在阻抗管的工作频率范围内不出现共振。对于金属制作的圆形阻抗管和矩形阻抗管,建议壁厚分别取为直径的5%和横截面尺寸的10%。混凝土制作的阻抗管的管壁,应涂刷光滑稠密和附着力强的粘合漆进行密封。木制阻抗管采用相同措施。混凝土管壁和木质管壁应外包铁皮或铅皮以增加强度和抑制振动。 阻抗管横截面的形状原则上可以是任意的。建议选用圆形的和矩形(最好方形)的截面。如果矩形阻抗管由板材制作,那么必须小心保证边角处没有缝隙(可用粘合剂或油漆密封)。 6.1.2 工作频率范围 阻抗管的工作频率范围(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