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19392-2013'
标准编号 | GB/T 19392-2013 (GB/T19392-2013) | 中文名称 | 车载卫星导航设备通用规范 | 英文名称 |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hicle satellite navigation equipment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M50 | 国际标准分类 | 33.200 | 字数估计 | 25,279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T 19392-2003 | 引用标准 | GB/T 191; GB/T 2423.1; GB/T 2423.2; GB/T 2423.3; GB/T 2423.5; GB/T 2423.10; GB/T 2828.1-2012; GB/T 2829-2002; GB/T 4857.5; GB/T 5080.1-2012; GB/T 5080.7-1986; GB 5296.1; GB/T 6388; GB/T 8566; GB/T 8567; GB/T 125O4; GB/T 13384-2008; GB 15842-1995; GB/T 176 | 起草单位 | 西安东强电子导航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13年第27号 | 提出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卫星导航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车载卫星导航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以无线通信和卫星导航相结合, 并具备路径导航功能的其他车载电子产品可参照采用。 |
GB/T 19392-2013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hicle satellite navigation equipment
ICS 33.200
M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19392-2003
车载卫星导航设备通用规范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要求 4
5 测试方法 9
6 质量评定程序 15
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18
8 使用说明 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产品不合格分类 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9392-2003《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
本标准与GB/T 19392-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变更为《车载卫星导航设备通用规范》,将原标准中
单纯的GPS导航系统,扩展为卫星导航系统(包括GPS,GALILEO,GLONASS,北斗等);
---修改了术语及定义(2003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将定位精度由50m(2DRMS量度)修订为15m(2DRMS量度)(2003年版的4.2.1.1;本版的
4.2.1.1);
---将路径规划时间由不大于1min修订为20s[2003年版的4.2.1.4a);本版的4.2.1.4a)];
---将目标检索规划时间由不大于1min修订为5s[2003年版的4.2.1.4b);本版的4.2.1.4b)];
---增加了接收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动态导航的相关要求(见4.2.1);
---将高温工作温度由55℃修订为70℃(2003年版的4.3.1;本版的4.3.1);
---将高温贮存温度由70℃修订为85℃(2003年版的4.3.2;本版的4.3.2);
---修改了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试方法(2003年版的4.6和5.7;本版的4.6和5.7);
---修改了测试方法(2003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5章)
---修改了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2003年版的5.4;本版的5.4);
---取消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兴趣点的类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东强电子导航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中国电子技
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信群、陈倩、高峰、徐刚。
车载卫星导航设备通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卫星导航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车载卫星导航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以无线通信和卫星导航相结合,并具备路径导航
功能的其他车载电子产品可参照采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过程稳定性检验)
GB/T 4857.5 包装 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
GB/T 5080.1-2012 可靠性试验 第1部分:试验条件和统计检验原理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
验方案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1部分:总则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8566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8655-2010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
方法
GB/T 19951-2005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 20263-2006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GB/T 20267-2006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产品规范
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
传导
GB/T 21437.3-2012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
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GB/T 28441-2012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规范
GB/T 28442-2012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分类与编码
GB/T 28443-2012 导航电子地图图形符号
SJ/Z3216-1989 电子产品防护、包装和装箱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以卫星定位为基础,结合其他定位手段获得车辆位置数据,并与导航地图数据库相匹配,实时获得
车辆位置数据并进行引导的设备。
3.2
按特定格式存储,并与导航信息有关的数字地图信息数据库。与地图有关的信息通常包括地理编
码数据、路径规划数据、背景数据和参考数据等。
3.3
定位模块 positioningmodule
根据卫星定位信息并可融合其他传感器的输出信息,确定车辆位置的功能模块。
3.4
地图匹配 mapmatching
把从定位模块获取到的位置(轨迹)与导航地图数据库所提供的地图信息进行匹配来确定车辆在地
图上位置的一种技术。
3.5
路径规划 routeplanning
利用导航地图数据库所提供的道路网等信息帮助驾驶者规划路径的过程。
3.6
路径引导 routeguidance
引导驾驶者沿着已规划路径行驶的过程。
3.7
定位精度 positioningaccuracy
设备经地图匹配所确定的车辆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2DRMS量度)。
3.8
启动时间 start-uptime
设备从加电开始到输出首个满足定位精度要求的位置数据的时间。
3.9
节点 node
道路的交叉点,或区分一条道路中属性不同部分的点。
3.10
路段 segment
两个节点之间的道路。
3.11
道路网 roadnetwork
由节点和路段构成的道路网络。
3.12
在地图中反映位置关系的建筑群、铁路、水系、绿地、边界线等。
3.13
注记 cartographictext
作为地图要素显示的行政区划、道路名称、街道名称、国道和省道的标号,以及著名地点或地物的名
称等类型的文本。
3.14
北向上 northup
一般的地图显示方式,即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显示地图。
3.15
车头向上 headup
一种特殊的地图显示方式,该方式要求地图要随着车辆的车头方向而旋转,使地图上车辆图标的显
示方向始终保持向上。
3.16
兴趣点 pointofinterest;POI
关注点
一个能描述特定地址的出入口位置,以作为设备导航的目标。
3.17
机动引导 maneuverguidance
在路径引导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前提供的引导:
a) 在路径中遇到交叉路口时,不是直行通过路口,或者需要驶入与当前道路等级不同的道路;
b) 在路径中遇到环岛。
3.18
黑盒测试 blackboxtest
为功能测试,该方法将设备看作一个黑盒,并不考虑设备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根据规定
的需求、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查设备的功能是否符合规格说明的要求。
3.19
表征道路交通实时运行状况的信息,包括道路拥堵状况、交通事件等。
3.20
动态导航功能 dynamicnavigation
接收和分析实时交通信息,在导航过程中能够自动规避交通拥堵路段和封闭路段的导航功能。
3.21
具备动态导航功能的车载卫星导航设备。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设备组成
4.1.1.1 设备组成应至少包括下列装置或设备单元:
a) 计算控制单元;
b) 导航定位装置,包括卫星定位接收机,惯性导航装置;
c) 数据存储介质,包括导航地图数据库存储介质和用户数据存储介质;
d) 人机接口装置,包括显示装置,语音输出装置和用于信息输入及操作控制的装置;
e) 外部接口,包括数据通信接口或汽车信号接口,如:速度脉冲信号、手刹信号、车灯信号和倒车
信号等。
注:数据通信接口可内置。
4.1.1.2 车载卫星动态导航设备至少还应包括实时交通信息的接收装置。
4.1.2 基本功能
4.1.2.1 应至少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a) 在行程时间里实时确定车辆当前位置,并进行地图匹配的功能;
b) 提供地图显示功能的设备,具有将车辆当前位置和行驶方向显示在地图上的功能;
c) 目标检索功能;
d) 路径规划功能;
e) 对驾驶者进行实时路径引导的功能。
4.1.2.2 车载卫星动态导航设备还应具有对实时交通信息的接收、解析和处理功能。
4.1.3 软件设计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软件开发符合GB/T 8566规定;
b) 软件文档编制符合 GB/T 8567规定;
c) 软件质量保证符合GB/T 12504规定。
4.1.4 显示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显示内容应至少包括道路特征、车辆位置、行驶方向,并准确、易懂、醒目;
b) 界面文字显示应基于文本顺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界面颜色应清晰、易辨;
c) 显示器应配有调光功能,允许调节屏幕亮度;
d) 应具备日间显示模式和夜间显示模式。
4.1.5 语音输出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引导信息应配有相应的语音提示;
b) 语音输出语句应短小、清晰、频度适当;
c) 应提供语音输出开关及音量调节功能。
4.1.6 导航地图数据库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用的导航地图符合GB/T 20267-2006规定;
b) 图形、符号符合GB/T 28443-2012规定;
c) 数据分类与编码符合GB/T 28442-2012规定;
d) 数据质量符合GB/T 28441-2012规定;
e) 安全处理符合GB 20263-2006规定。
4.1.7 操作与控制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操作应简单灵敏,符合正常使用习惯;
b) 误操作应不引起设备的功能异常及设备损坏;
c) 控制应灵敏便于正常调节;
d) 常用的操作应易完成。
4.1.8 外观质量
表面应无凹痕、划伤、裂缝、变形、锈蚀、霉斑、灌注物溢出等缺陷;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或脱落;
文字符号及标志应清楚、美观。
4.1.9 外形尺寸、质量及安装
外形尺寸、质量及安装方法由产品标准规定,但设备的安装不应影响驾驶者安全驾驶。
4.2 性能与功能要求
4.2.1 性能
4.2.1.1 定位精度
卫星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应小于15m(2DRMS量度),车辆在地图上显示或语音提示的位置与车
辆实际位置应一致,且错误概率应小于5%。
4.2.1.2 位置更新率
应至少能每1s产生、显示、输出一次新的车辆位置。
4.2.1.3 启动时间
设备在正常工作环境条件下的启动时间不应超过2min。
4.2.1.4 效率
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路径规划时间:从开始路径规划到开始路径引导的时间不大于20s;
b) 目标检索时间:在目标检索过程中,设备对用户每次操作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s;
c) 地图缩放,地图移动时间不大于3s。
4.2.2 功能
4.2.2.1 车辆定位及地图匹配功能
应具有下列车辆定位及地图匹配功能:
a) 应具有推算导航功能,使车辆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号受到遮挡的情况下仍能导航;
b) 为其他功能提供与地图匹配后的车辆位置,并能提供车辆所在道路、位置等状态信息。
4.2.2.2 地图显示功能
提供地图显示功能的设备,应能直观地提供车辆的位置、前方道路或路径情况及目的地的相对方
位。应具有下列功能:
a) 基本显示内容
道路网、背景地物、注记、兴趣点图标和能够表示车头方向的车辆位置图标。
b) 地图缩放
应提供在地图区域内的任意位置放大及缩小地图的功能。地图缩放的最大比例为每像素表示
1m~2m,最小比例为每像素表示8km~10km,或者能够显示整个地图区域。
c) 地图旋转
应提供北向上和车头向上两种地图显示方式。其中采用车头向上显示方式时,应提供在地图
区域内的任意位置旋转地图的功能。地图旋转与车头方向的角度差应在±6°范围内。
d) 地图漫游
应提供位置滚动和平滑滚动两种地图漫游功能。
e) 注记显示
---应避免注记的重叠显示;
---在地图旋转时,注记文本基于水平显示的旋转角度应在±90°范围内。
f) 兴趣点图标显示
---应避免兴趣点图标重叠显示;
---兴趣点图标的大小不应随地图的缩放而缩放,兴趣点图标的方向不应随地图的旋转而
旋转。
g) 路径显示
在路径引导过程中显示地图时,应将路径突出显示,使驾驶员易于分辨路径的走向。
4.2.2.3 目标检索功能
应提供下列目标检索功能:
a) 地址检索功能;
b) 兴趣点名称检索功能;
c) 兴趣点分类检索功能;
d) 周边检索功能。
4.2.2.4 路径规划功能
应具有下列路径规划功能:
a) 能够在起始点和目的地之间计算出一条合法的、代价最小的路径;
b) 至少能提供最快路径和最短路径两种计算方法;
c) 在车辆偏离规划路径时,能自动地重新规划路径;
d) 车载卫星动态导航设备在规划路径时,能自动规避实时交通信息提供的拥堵路段和封闭路段;
e) 车载卫星动态导航设备在路径引导过程中接收到影响当前路径的实时交通信息时,能适时地
自动重新规划路径,规避规划路径上新出现的拥堵路段和封闭路段。
4.2.2.5 路径引导功能
当车辆沿规划路径行驶时,应根据车辆在路径上的位置,提供引导信息和提示信息:
a) 一般引导信息
在整个路径引导过程中,应提供下列信息:
---沿路径行驶,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的距离;
---沿路径行驶,估计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或估计的行驶时间;
---目的地相对当前位置的方位;
---沿路径行驶,从当前位置到前方下一个机动引导位置的距离。
b) 机动引导信息
应在机动引导过程中,应提供下列信息:
---在路径中遇到交叉路口时,如果不是直行通过路口,或者需要驶入与当前道路等级不同的
道路,应提供在该交叉路口的转弯方向(左转、右转、调头)、转弯角度或急或缓等信息;
---在路径中遇到环岛时,应提供在环岛上第几个路口驶离环岛的信息。
c) 提示信息
应在下列情况下提供提示信息:
---驶入或驶出高速公路;
---接近目的地。
d) 提供机动引导信息和提示信息的时机
应在机动及提示位置之前提供相应的信息。在普通道路或街道上至少应提前300m,而在高
速公路上则至少应提前1000m;如果两个连续的机动或提示位置的距离在普通道路上小于
100m,或在高速公路上小于300m,在为前一个机动或提示位置提供引导信息的同时,应说明
下一个机动或提示非常接近。
e) 路径引导的方式
应具有下列路径引导方式:
---语音引导:提供机动引导信息和提示信息。在出现4.2.2.5d)所描述的情况时,应通过多
次播放准确、简洁的语音来提供引导信息;
---机动引导画面:显示机动路口示意图,提供机动引导信息和一般引导信息。应在出现
4.2.2.5d)所描述的情况时显示;
---地图引导画面:提供地图显示功能的设备应能够通过该画面显示地图并提供机动引导信
息和一般引导信息。该画面应能够和机动引导画面相互切换。
4.2.3 电源与功耗
4.2.3.1 电源
由产品标准规定。
4.2.3.2 功耗
由产品标准规定。
4.2.4 接口
4.2.4.1 汽车信号接口
至少应具有一个汽车信号接口,以接收速度脉冲、倒车、手刹及车灯等信号。
4.3 环境适应性
4.3.1 高温工作
设备在温度为70℃时,应能正常工作。
4.3.2 高温贮存
设备应能承受85℃高温贮存试验。
4.3.3 低温工作
设备在温度为-10℃时,应能正常工作。
4.3.4 低温贮存
设备应能承受-30℃低温贮存试验。
4.3.5 湿热
设备应能承受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3%、试验周期为48h的恒定湿热试验。
4.3.6 振动
设备在表1的振动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表1 振动条件
频率范围
Hz
振幅
mm
加速度
m/s2
扫频速率
oct/min
每一方向试验时间
10~25 1.2 -
25~500 - 30
1 8
振幅和加速度适用于“Z”,对于“X”和“Y”方向其振幅和加速度值可以除以2。
振动试验时的“Z”方向规定为与汽车的垂直方向平行的方向。
4.3.7 冲击
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150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每个轴向为连续3
次的半正弦波冲击试验。
4.4 安全性
4.4.1 设备安全性
要求除应满足GB 15842-1995要求外,还应满足:
a) 设备电源应有防止过电流、过电压、电源瞬变和偶然极性错误的保护装置;
b) 各设备接口插座处应有明显标记和防插错装置。
4.4.2 使用安全性
设备的使用不应妨碍安全驾驶。
4.5 可靠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6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要求见表2。
表2 电磁兼容性要求
序号 项目 要 求
1 辐射骚扰场强 应符合GB/T 18655-2010等级2所规定的限值要求
2 传导骚扰 应符合GB/T 18655-2010等级2所规定的限值要求
3 静电放电抗扰度
应符合GB/T 19951-2005规定的要求,通电状态,接触放电试验电压为
±6kV,空气放电试验电压为±8kV;不通电状态,接触放电试验电压
±6kV,空气放电试验电压±15kV
4 辐射抗扰度
应符合GB/T 17619-1998规定的要求,在20MHz~1000MHz频率范围
内,试验场强为24V/m
5 电源线电瞬态传导
应符合GB/T 21437.2-2008中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