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22890.1-2024 -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22890.1-2024'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22890.1-2024 英文版 219 GB/T 22890.1-2024 [PDF]天数 <=3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22890.1-2024 (GB/T22890.1-2024)
中文名称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
英文名称 Leather -- Determination of water resistance of flexible leather -- Part 1: Repeated linear compression(penetrometer)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Y46
国际标准分类 59.140.30
字数估计 10,126
发布日期 2024-03-15
实施日期 2024-10-01
旧标准 (被替代) GB/T 22890-2008
起草单位 浙江盛汇化工有限公司、黎明职业大学、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如锋鞋业科技(晋江)有限公司、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2)
提出机构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机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22890-2008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 22890《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的第1部分。GB/T 22890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 ---第2部分:反复角压缩法(梅泽法)。 本文件代替 GB/T 22890-2008《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与 GB/T 22890-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细化了原理(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3章); ---试验机中增加了“电路系统(可选部件)”(见5.1); ---增加了非标准部位取样的规定(见6.1); ---增加了对无法辨别背脊线方向时取样的规定(见6.2); ---更改了试样的空气调节时间,增加了对测试条件的说明(见6.3,2008年版的5.3); ---增加了对吸水率和透水量结果取值方法及精确度的规定(见8.2和8.3)。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 5403-1:2011《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 度计法)》。 本文件与ISO 5403-1:2011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增加了“3术语和定义”,其后章条号依次顺延; ---将5.1中第2段调整至“6.2 试样的制备”; ---将5.3~5.5合并调整为“6.3 试样的调节和称重”。 本文件与ISO 5403-1:2011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将有关圆筒运动振幅与试样压缩程度之间关系的注调整为标准的正文内容(见5.1),符合我国 标准的编写规定; ---关于对模刀及试样调节的要求,用规范性引用的 QB/T 2707替换了ISO 2419(见5.3和 6.3),以符合我国的技术条件,便于使用; ---关于对试验用水的要求,用规范性引用的GB/T 6682替换了ISO 3696:1987(见5.4),以符合 我国的技术条件,便于使用; ---简化了砂纸的要求(见5.7),符合我国习惯,便于理解; ---更改了辅助设备中施加力装置的测量精度(见5.9),符合我国仪器实际情况,提高结果准确率; ---关于对标准取样部位的规定,用规范性引用的GB/T 39364替换了ISO 2418(见6.1和第9 章),以符合我国的技术条件,便于使用; ---增加了对非标准部位取样的规定(见6.1),以满足日常检测的需求; ---将有关摩擦或耐折处理的解释说明调整为注(见6.2),符合我国标准习惯,便于理解; ---增加了对无法辨别背脊线方向时取样的规定(见6.2),便于实际操作; ---删除了力值记录过程中的修约规定,提高测试结果准确度; ---更改了力值计算过程中的修约要求(见7.1.6和7.1.8),提高测试结果准确度; ---删除了“透水时间的测定”中有关试样从辅助设备转移至试验机的内容,安装时即在试验机 上,无需转移操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避免歧义; ---增加了对首次透水发生在检查间歇期间时透水时间的结果表示方法(见8.1),便于标准的 使用; ---增加了对吸水率和透水量测试结果取值方式和精确度的规定(见8.2和8.3),便于各实验室间 测试结果的统一。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关于试验机各部件的表述更改为列项形式;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中增加了条标题; ---增加了公式编号;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盛汇化工有限公司、黎明职业大学、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 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如锋鞋业科技(晋江)有限公司、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霞、姜勤勤、毛阳勇、李刚、任可帅、张锋渊、倪兼明、楚学梅、姜培育。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 22890-2008; 引 言 在皮革生产过程中,对皮革进行科学的防水处理能够有效提升皮革的质量,延长皮革的使用寿命。 现阶段,皮革的防水性能已被当作一种重要的实用性数据指标受到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 GB/T 22890旨在为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提供依据,拟由两部分构成。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目的在于确立通过压缩式弯曲的形式测定柔软皮革防 水性能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反复角压缩法(梅泽法)。目的在于确立通过折叠式弯曲的形式测定柔软皮革防水 性能的试验方法。 由于皮革在正常的使用与穿着中处于运动状态,故皮革防水性能的检测过程也在模拟运动状态下 进行,即动态防水性能测试。目前国际上已针对皮革产品使用途径的差异,结合皮革的具体使用状况发 布了两项不同的方法标准。现阶段我国对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主要采用透度计法,即通过反复线 压缩法测定柔软皮革的动态防水性能,该方法在试样调节时间、结果计算等方面均与现行国际标准存在 技术差异。鉴于此,确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以不断适应国内外产品的新变化及产品测试的新需 求,提高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确保标准与行业发展相协调。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反复线压缩法测定皮革动态防水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柔软皮革(特别是鞋用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ISO 3696:1987,MOD) GB/T 39364 皮革 化学、物理、机械和色牢度试验 取样部位(GB/T 39364-2020,ISO 2418: 2017,MOD) QB/T 2707 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试样的准备和调节(QB/T 2707-2018,ISO 2419:2012, MOD)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将试样形成槽状并部分浸入水中后进行弯曲,测量水透过皮革试样所需的时间。该测试也可测定 试样的吸水率(以质量分数计)和试样的透水量(以质量计)。 注:本方法采用压缩式弯曲,GB/T 22890.2采用折叠式弯曲。由于两种试验方法属于不同的弯曲类型,故测试结 果之间不存在可比性。 5 设备、试剂和材料 5.1 试验机,包括以下部件。 ---一对或多对圆筒,直径为(30.0±0.5)mm,由惰性且刚性材料制成,每对圆筒水平共轴,其中一 个圆筒固定,与其对应的圆筒(移动圆筒)可沿其轴线伸缩,两圆筒的最大分离距离为(40± 0.5)mm。 ---电机,通过曲柄驱动移动圆筒沿其轴线前后运动,运动频率为(50±5)r/min,沿轴线运动的振 幅为(1.0±0.1)mm、(1.50±0.15)mm、(2.0±0.2)mm或(3.0±0.3)mm。圆筒运动的4个振 幅分别代表当一个圆筒靠近另一个圆筒时,试样的受压程度分别为5%、7.5%、10%或15%。 ---水槽,由防锈材料制成,用于盛放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使试样被部分浸没。 ---电路系统(可选部件),用于指示水何时透过试样。 5.2 圆形夹,内径在30mm~40mm范围内可调。 5.3 模刀,符合QB/T 2707的规定,内壁为(60±1)mm×(75±1)mm的矩形。 5.4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 5.5 天平,分度值为0.001g。 5.6 计时器,分度值为1s。 5.7 砂纸,180目(P180)。将砂纸裁成尺寸为(65±5)mm×(45±5)mm的矩形,固定在与其尺寸相 同、平整且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基件上,使其总质量为(1.0±0.1)kg。每次测试应使用新的砂纸。 5.8 吸水布,裁成(120±5)mm×(40±5)mm 的矩形,首次使用前按吸水布生产厂家推荐的次数进行 机洗。一种合适的吸水布为毛巾布,100%纯棉,克重约300g/m2。该吸水布全新时的吸水性并不是最 佳,因此首次使用前应清洗。 5.9 辅助设备,用于测试试样的硬度。由两个水平共轴的圆筒组成,圆筒直径为(30±0.5)mm。该设 备带有驱动两圆筒相互靠近的装置、测量两圆筒距离减少的装置(测量分度值为0.01mm)和测量圆筒 轴向施加力的装置(测量分度值为1N)。 6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6.1 取样 按GB/T 39364的规定进行。 如果不能从标准部位取样(如直接从鞋、服装上取样),在可利用面积内的任意部位取样,试样应具 有代表性,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6.2 试样的制备 用模刀(5.3)从粒面(或穿用时的外露面)切取4个试样,其中2个试样的长边平行于背脊线,另外 2个试样的长边垂直于背脊线。若无法辨别背脊线,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取样,并在试验报告 中注明。对试样进行如下操作: 将试样粒面(或穿用时的外露面)向上放在水平面上,将负重砂纸放在试样上,在不施加任何向下作 用力的情况下将砂纸沿试样长边方向前后移动摩擦10次。 注1:在某些情况下,试样更适合用QB/T 2714规定的设备和方法耐折20000次。 注2:部分皮革粒面(或穿用时的外露面)含有表面涂层,涂层能够显著增加皮革的防水性能。若在耐折过程中涂 层表面迅速形成裂纹或在摩擦过程中涂层被损坏,则该皮革的测试结果可能无指导意义。上述摩擦和耐折 方式是模拟皮革在穿用过程中的磨损,故试样在测试前进行摩擦或耐折,目的只是轻磨而不是去除表面 涂层。 若同一批次皮革中有2张以上需要测试,可从每张待测皮革每个方向上至少切取1个试样,每个方 向上的试样总数不少于2个。 6.3 试样的调节和称重 按QB/T 2707的规定调节至少48h,测试无需在标准大气中进行。若需测定试样的吸水率,对调 节后的试样进行称重并记录质量,精确至0.001g。 若需测定试样的透水量,将吸水布(5.8)按QB/T 2707的规定调节至少48h,并称重记录质量,精 确至0.001g。 7 试验步骤 7.1 硬度和试验振幅的测定 7.1.1 调节辅助设备(5.9)使其两圆筒处于最大分离状态。 7.1.2 沿长边曲折试样,使其粒面(或穿用时的外露面)向外,短边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平行,成槽形。用 圆形夹(5.2)将试样长边夹在圆筒上,使其与每个圆筒重叠相同的长度(约10mm),并使试样在足够的 张力下去除褶皱。两个圆形夹的内侧宜尽可能地靠近两个圆筒相邻两端的平面,从而使槽的长度与两 个圆筒之间的距离相等。若将试样与圆筒直接转移至试验机(5.1),应确保试样紧密附着于圆筒上。 7.1.3 驱动圆筒,使其在(5±2)s内平缓靠近(2.0±0.1)mm,然后再立即使其在(5±2)s内返回至初始 位置。 7.1.4 重复7.1.3的操作,记录作用于圆筒上的力。 7.1.5 重复7.1.3的操作,使两圆筒相互靠近(4.0±0.2)mm,记录作用于圆筒上的力。 7.1.6 计算7.1.4和7.1.5作用力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N。若平均值≥100N,则试验振幅为(1.0± 0.1)mm(相当于测试时试样的受压程度为5%)。若50N≤平均值< 100N,则试验振幅为(1.50± 0.15)mm(相当于测试时试样的受压程度为7.5%)。若平均值< 50N,继续进行7.1.7和7.1.8的操作。 7.1.7 重复7.1.3的操作,使两圆筒相互靠近(6.0±0.3)mm,记录作用于圆筒上的力。 7.1.8 计算7.1.4、7.1.5和7.1.7作用力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N。若平均值≥20N,则试验振幅为 (2.0±0.2)mm(相当于测试时试样的受压程度为10%)。若平均值< 20N,则试验振幅为(3.0± 0.3)mm(相当于测试时试样的受压程度为15%)。 注:若试验振幅另有规定,无需进行7.1操作。 7.2 透水时间的测定 7.2.1 设置试验机(5.1)振幅为7.1的测定值或试验规定值。 7.2.2 调节试验机(5.1),使其两圆筒处于最大分离状态。 7.2.3 沿长边曲折试样,使其粒面(或穿用时的外露面)向外,短边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平行,成槽形。用 圆形夹(5.2)将试样长边夹在圆筒上,使其与每个圆筒重叠同样的长度(约10mm),并使试样在足够的 张力下去除褶皱。两个圆形夹的内侧宜尽可能地靠近两个圆筒相邻两端的平面,从而使槽的长度与两 个圆筒之间的距离相等,确保试样紧密附着于圆筒上。 7.2.4 升高水槽中的水面直至其处于圆筒上端下方(10±1)mm处。 7.2.5 启动电机,并开始计时。 7.2.6 在最初的15min内持续观察试样,然后每隔15min观察一次直至水透过试样。若水渗透至试 样和圆筒之间,弃去结果并重新取样测试。记录水透过试样所需的时间。也可使用电路系统辅助测定 水的透过情况,但宜通过视觉观察予以确认。 注:水透过试样可能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湿斑或水滴。在适当的光源下更容易看到水滴。 7.3 吸水率的测定 7.3.1 按7.2.1~7.2.5规定的程序操作。 7.3.2 规定时间后,停止试验机,取出试样,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