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25747-2022'
标准编号 | GB/T 25747-2022 (GB/T25747-2022) | 中文名称 | | 英文名称 |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GB/T 25747-2022
Magnesium alloy die castings
ICS 77.120.20
CCSJ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25747-2010
镁合金压铸件
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1
5 试验方法 5
6 检验规则 5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
附录A(资料性) 压铸镁合金试样的力学性能 8
附录B(资料性) 线型尺寸受分型面影响时的附加量 9
附录C(资料性) 线型尺寸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时的附加量 10
附录D(资料性) 压铸件形状和位置公差 11
附录E(规范性) 压铸件内部缺陷 13
镁合金压铸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镁合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镁合金压铸件(以下简称“压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1.1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118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95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17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 5611 铸造术语
GB/T 6414-2017 铸件 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11351-2017 铸件重量公差
GB/T 13748.21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元
素含量
GB/T 13822 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3 术语和定义
GB/T 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镁合金 magnesiumaloy
以镁为基的铸造合金。
3.2
压铸件 diecastings
以高压铸造成形工艺制造的铸件。
4 技术要求
4.1 化学成分
压铸件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 力学性能
4.2.1 力学性能见附录A。
4.2.2 当采用压铸件本体取样检验时,由供需双方商定技术要求。
4.2.3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力学性能不作为验收依据。
4.3 尺寸
4.3.1 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压铸件图样的规定。
4.3.2 压铸件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T 6414-2017的DCTG4级~DCTG7级的规定。受分型面和模
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公差还需要增加一个附加量,可参照附录B、附录C。有特殊规定和要求时,应
在图样上注明。
4.3.3 压铸件有形位公差要求时,可参照附录D。其标注方法应符合GB/T 1182的规定。
4.3.4 压铸件的加工余量按照GB/T 6414-2017的规定执行。若有特殊规定和要求时,其加工余量应
在图样上注明。
4.4 重量
当需方对压铸件重量有要求时,其重量公差应符合GB/T 11351-2017的 MT5~MT7等级规定。
4.5 表面质量
4.5.1 压铸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图样或客户的要求。
4.5.2 压铸件不应有穿透性的裂纹、欠铸等缺陷,允许存在擦伤、凹陷、缺肉、网状毛刺、灰斑、流痕等
缺陷。
4.5.3 压铸件配合面不应有鼓包现象,非配合面允许存在的数量和大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5.4 如图样无特别规定,有关压铸工艺的设置,如顶杆位置、分型线的位置、浇口和溢流口的位置等,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5.5 压铸件需要特殊处理的表面,如抛光、喷丸、抛丸、镀铬、涂覆、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等应在图样上
注明。
4.5.6 压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和加工后表面,在清理干净后存在的孔洞应符合表2的规定。铸件表面缺
陷不应超出以下范围。
a) 单个孔洞:
1) 在非加工表面最大直径不大于3mm且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3;在配合面最大直径上不
大于1.5mm且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4。
2) 加工后表面允许有直径不大于1.5mm,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3且不大于1.5mm。
3) 有上述缺陷的同一截面的反面,其对称部位不应有类似缺陷。
b) 成组孔洞:
1) 压铸件关键区域的孔洞的最大直径不大于1.5mm,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3且不大于
1.5mm;
2) 压铸件非关键区域最大直径不大于2mm,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3且不大于2.0mm。
c) 螺纹孔内,螺丝旋入4个牙距内不准许有缺陷。
d) 凡不同于上述规定的缺陷,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6 内部质量
4.6.1 对压铸件的气压密封性、液压密封性、内部缺陷及本文件未列项目有要求时,应符合供需双方商
定的验收标准。
4.6.2 在不影响压铸件使用的条件下,经需方同意,供方可以对压铸件进行浸渗、修补和变形校正
处理。
4.6.3 压铸件内部缺陷按照附录E的规定,其等级应符合表3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
压铸件化学成分分析按GB/T 13748.21的规定执行。
5.2 力学性能
5.2.1 压铸件拉伸试验按GB/T 228.1的规定执行。
5.2.2 压铸件硬度试验按GB/T 231.1的规定执行。
5.2.3 压铸件需本体取样时,取样部位、试样结构与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
5.3 尺寸
5.3.1 压铸件几何尺寸检验按照GB/T 3177的规定执行。
5.3.2 压铸件几何公差检验按照GB/T 1958的规定执行。
5.3.3 在满足精度情况下,可以采用通用或专用量具进行检验。
5.4 重量
批量生产时,从坯料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件的产品,以实称重量的平均值作为公称重量。
5.5 表面质量
5.5.1 压铸件表面质量采用目视法或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检测。
5.5.2 压铸件表面粗糙度采用比较样块比对检测。
5.6 内部质量
5.6.1 压铸件内部质量的试验方法可以包括无损检测、耐压试验、金相检验和解剖检验等。
5.6.2 经浸渗、修补和变形校正处理后的压铸件应做相应的质量检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项目
, 4。压铸件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见表
6.2 组批
同一牌号、同一台压铸机、同一套模具、连续生产的同一班次压铸件为一批次。特殊情况下的组批,
由供需双方商定。
6.3 取样
压铸件取样规定见表5。
6.4 检验结果的判定
6.4.1 化学成分第一次检验不合格时,允许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
格,判该炉合金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中仍有试样不合格,判该炉合金不合格。
6.4.2 任一试样的力学性能不合格时,应从该不合格试样所在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
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中不合格的试样多于2根,则认为该批
产品不合格。
6.4.3 任一试样的尺寸不合格时,判该件不合格。同批次其余产品逐件检查。
6.4.4 任一试样的重量不合格时,判该件不合格。同批次其余产品逐件检查。
6.4.5 任一试样的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件不合格。
6.4.6 任一试样的内部质量不合格时,判该件不合格。同批次其余件逐件检查。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产品标志
压铸件应在非机加工表面铸出或打刻下列标志:
a) 原材料牌号;
b) 零件号;
c) 客户商标或符号;
d) 制造厂商标或符号;
e) 制造年、月、模具号;
f) 客户规定的其他标记。
7.2 包装标志
压铸件的外包装应有下列标志:
a) 零件号;
b) 产品代码;
c) 包装数量日期;
d) 内部系统专用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