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28206-2011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28206-2011'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28206-2011 英文版 150 GB/T 28206-2011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28206-2011 (GB/T28206-2011)
中文名称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英文名称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table plastic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Y28
国际标准分类 83.080.01
字数估计 11,189
发布日期 2011-12-30
实施日期 2012-09-01
引用标准 GB/T 2035-2008; GB/T 19277.1-2011; GB/T 19811-2005; ISO 14855-2; ISO 20200; EN 13432; ASTM D5338; ASTM D6400-2004; OECD 208
采用标准 ISO 17088-2008, IDT
起草单位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归口单位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48)
标准依据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1年第23号
提出机构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与标识塑料及制品具有需氧堆肥性能的程序与要求。本标准技术要求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a)生物分解性能;b)崩解性能;c)对堆肥过程和设备的负面影响;d)所得堆肥的品质, 包括受控金属的含量和其他有害成分。本标准也规定了可堆肥塑料及制品的标识内容, 如“可堆肥”或“在市政或商业设施中可堆肥”或“堆肥过程中可生物分解”。

GB/T 28206-2011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table plastic ICS 83.080.01 Y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ISO 17088:2008,IDT) 2011-12-30发布 201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采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 17088:2008《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ISO 17088:2008相比较,在附录A表格中增加了CJ/T 3059-1996《城市生活垃圾堆肥 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 与ISO 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如下: GB/T 2035-2008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ISO 472:1999,IDT); GB/T 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 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ISO 16929:2002, IDT); GB/T 19277.1-2011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 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分:通用方法(ISO 14855-1:2005,IDT)。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归口。 本标准由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云宣、李字义。 引 言 固体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城市、城镇和乡村都在试图通过各种不同回收方 法来改变过去填埋和无能量回收的垃圾处理方式,从而来回收更多可利用的垃圾,使废弃物转为有用的 产品。塑料回收技术包括了物质回收(物理回收、化学或原料回收、生物或有机回收)和可控条件下热能 回收。随着堆肥(生物或有机回收)应用不断增长,有必要正确地标识可堆肥塑料及制品,这些塑料及制 品应该是在堆肥化条件下可以崩解、生物分解且不会有任何永久性毒性残留物质。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警告:废水、活性污泥、土壤和堆肥中可能含有潜在致病菌,因此,处理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处理毒性试验化合物或性质未知的化合物时须特别小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与标识塑料及制品具有需氧堆肥性能的程序与要求。 本标准技术要求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a) 生物分解性能; b) 崩解性能; c) 对堆肥过程和设备的负面影响; d) 所得堆肥的品质,包括受控金属的含量和其他有害成分。 本标准也规定了可堆肥塑料及制品的标识内容,如“可堆肥”或“在市政或商业设施中可堆肥”或“堆 肥过程中可生物分解”。 注:可堆肥塑料的堆肥处理过程应当在运行良好的堆肥设施中进行,要求适合的温度、含水量、有氧条件、碳/氮比 和处理方法等。商业和市政堆肥设备通常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堆肥塑料将会发生崩解和生物 分解,其分解率与庭院废弃物、牛皮纸袋和食物碎屑相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35-2008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ISO 472:1999,IDT) GB/T 19277.1-2011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 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分:通用方法(ISO 14855-1:2005,IDT) GB/T 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 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ISO 16929:2002, IDT) ISO 14855-2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 scaletest) ISO 20200 塑料 在实验室规模条件模拟堆肥环境测定塑料材料的崩解程度(Plastics-Deter- laboratory-scaletest) EN13432 包装 通过堆肥和生物分解评定包装可回收性的要求 试验计划和包装最后验收标 seedlinggrowthtest)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35-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与“可堆肥”同义(参见“可堆肥塑料compostableplastic”定义) 3.2 催化剂 catalyst 使用量占组分小,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而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理论上保持不变的物质。 3.3 堆肥 compost 是混合物生物分解得到的有机土壤调节剂。该混合物主要由植物残余组成,有时也含有一些有机 材料和一定的无机物。 3.4 可堆肥塑料 compostableplastic 塑料在堆肥化的生物分解过程中,以与其他已知可堆肥材料相当的速率转化成二氧化碳(CO2)、水 (H2O)及其所含的无机物和生物质,且不应有可见的、可区分的残渣以及有毒残留物。 3.5 堆肥化 composting 产生堆肥的一种需氧处理方法。 3.6 崩解 disintegration 材料物理破碎成为极其细小碎片。 3.7 填料 filer 在塑料中添加相对用于改善其强度,耐久性,使用性或其他性能,或用于降低成本的惰性固体材料。 3.8 试验材料完全氧化时所能生成的二氧化碳理论最大值,可由分子式计算得到,以每克或每毫克试验 材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毫克数表示(mgCO2/g或mg试验材料)。 3.9 总干固体 totaldrysolids 将已知体积的材料或堆肥在105℃下干燥至恒重所得到的固体量。 3.10 在需氧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CO2)、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 以及新的生物质。 3.11 挥发性固体 (volatilesolids) 将材料或堆肥的总干固体量减去大约550℃下焚烧后得到的残留固体量所得的差。 注:挥发性固体含量是有机物质存在数量的表征。 4 原理 4.1 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标准来鉴别和标识塑料产品和材料,这些产品在运行良好的堆肥设施及典型 持续的堆肥环境(如:长期嗜热相、有氧条件、充足含水量、适宜的碳/氮比等)中具有良好的可堆肥性。 达到要求的产品可以标记为“可堆肥”或“在市政或商业设施中可堆肥”或“堆肥过程中可生物分解”。 4.2 试验模仿强化需氧堆肥过程,试验内容包括: a) 试验材料的最终需氧生物分解率; b) 试验的崩解度; c) 试验结束后堆肥的任何不良影响; d) 堆肥中规定金属的最大浓度。 当生物分解达到平稳阶段时结束试验;可以终止试验的时间为45d,但试验可持续至6个月。 5 基本要求 5.1 概述 为了达到满意的堆肥效果,塑料产品或材料应当满足5.1.1~5.1.4中各项参数和第6章要求。 5.1.1 堆肥过程中的崩解性能 塑料产品或材料在堆肥化中应可崩解,堆肥中应无法区分残余塑料与其他有机材料,且不应当在试 验结束后堆肥筛分过程中找到明显的塑料产品或材料残余样品。 5.1.2 最终需氧生物分解性能 通过受控条件下的试验来测定最终需氧生物分解性能。 5.1.3 对堆肥的植物种植不产生负面影响 与未进行试验的堆肥或开始未加入参照物的空白堆肥相比,试验的塑料及制品不应对堆肥的植物 种植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5.1.4 符合法规 塑料及制品在分解后向环境释放的受控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应符合国家、地方法规规定的限 制值。 5.2 可生物分解的正确描述 除非是明确了如GB/T 19277.1-2011和ISO 14855-2:2007描述的堆肥化条件,否则“可生物分 解”的术语不能用来描述符合本技术要求的塑料。正确的描述例如“在堆肥化条件下可生物分解”。 6 具体要求 6.1 总则 6.1.1 为了确定产品的可堆肥性能,使用合适的实验室试验来代替需氧堆肥设备环境,产品和材料应 当满足6.2、6.3和6.4中相应条款,对于成品或产品,应当以其预期的使用形态进行试验。对于具有不 同厚度和密度的产品和材料,如薄膜、容器和泡沫材料,若化学结构和组成一致,只需测定最厚和密度最 大的产品。 6.1.2 试验样品在测试之前不应受到影响6.2或6.3试验结果的处理行为。 6.1.3 若试验产品或材料包含填料,则按6.2、6.3和6.4的规定进行试验的产品或材料中应包含填 料,并按6.3中无机物含量的计算方法去除无机碳含量。对后加填料,或填料含量变化的产品或材料, 应当重新测试以证明新材料满足6.2、6.3和6.4的要求。制造商可以通过测试最高和最低比例填料的 产品或材料,建立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典型的填料包含(不局限于)碳酸钙和二氧化钛。 6.1.4 后来加入催化剂,或其中催化剂的浓度有所变化的产品或材料,应当重新测试以证明新材料满 足6.2、6.3和6.4的要求。制造商可以通过测试最高和最低浓度催化剂的产品或材料,建立一个可接 受的范围。典型催化剂包含(不局限于)有机金属化合物如金属羧酸盐和金属络合物。 6.2 堆肥崩解性能 若塑料产品在受控堆肥试验进行84d后,使用孔径2.0mm的筛子将堆肥筛选,有机物干重剩余不 超过10%则认为此产品为可以崩解。试验依据GB/T 19811-2005、ISO 20200:2004、GB/T 19277.1- 2011或ASTMD5338-98(2003),可在嗜热堆肥、无CO2 收集系统条件下进行。 6.3 最终需氧生物分解性能 6.3.1 当塑料产品按照GB/T 19277.1-2011或ISO 14855-2:2007或ASTMD5338-98(2003)进行 试验,在6.3.3规定时间限制内的二氧化碳转化率(CO2/T hCO2)满足6.3.2中要求,则此塑料产品可 以认为是具有满意的生物分解率。 应当测定整个材料以及每种含量(干重)超过1%的有机成分的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 材料中含量小于1%组分不需要证明其生物分解能力,但这些组分的总量不得超过5%。 6.3.2 对于所有聚合物,试验结束时,(参照6.3.3)90%的有机碳(相对于正参比材料)应当转化为二 氧化碳。正参比材料和试验样品进行相同时间的堆肥试验,在两条曲线都达到平稳阶段后,在相同时间 点进行比对。应使用微晶纤维素作为正参比材料;或者是,试验结束时90%(绝对值)的有机碳转化为 二氧化碳。 注:尽管在生物试验中,聚合物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转化为生物质和腐殖质,但目前就其产生量尚没有公认的标 准试验方法或规范来验证。 6.3.3 试验周期不应超过180d。 6.4 生态毒性要求 6.4.1 堆肥应对植物种植不产生负面影响,并符合国家、地方法规。 6.4.2 为了确定塑料产品或材料堆肥化后,堆肥对环境无负面影响并符合相关国家、地方规定,应达到 6.4.2~6.4.4中规定所有要求。 6.4.3 塑料产品或材料中受控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浓度应小于产品销售国家或处理国家对污泥、化 肥和堆肥规定值的50%(见附录A)。 6.4.4 塑料产品或材料至少含有50%的挥发性固体。 6.4.5 依照OECD208和EN13432:2000中附录E中修订的规定进行测试,试验样品堆肥的植物种 植出芽率与植物生物质量相对于空白堆肥(未进行试验或试验开始加入参比物质)试验,至少90% 以上。 7 标识与标记 7.1 符合第6章中指定要求的塑料产品或材料,可以标识为“可堆肥”或“在市政或商业设施中可堆肥” 或“堆肥中可生物分解”。 7.2 标识应当遵守国际、国家、地区和地方规范。 7.3 应当标识出塑料产品或材料销售或进行堆肥回收的国家名称。 8 试验报告 试验结果应当提供所有相关信息,包括: a) 所有证明和描述产品或材料试验的必要信息; b) 6.4.2中所有与受控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内容相关的标准、准则和规定等出处(一个表格,列 出受控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对每种出处的说明和每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限制值描述,试验 测得的浓度和规定范围的百分数); c) 描述关于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其他相关要求的参考文件和声明。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受控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最大含量 受控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最大含量见表A.1。 表A.1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干重 元素 ASTMD6400 Usa Canadab EN13432c 日本d 中国e Zn 1400 463 150 180 - Cu 750 189 50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