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29094-2012'
标准编号 | GB/T 29094-2012 (GB/T29094-2012) | 中文名称 |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 | 英文名称 | Temper designations for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H62 | 国际标准分类 | 77.150.30 | 字数估计 | 12,186 | 采用标准 | ASTM B601-2009, MOD | 起草单位 |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12年第41号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铜及铜合金产品。 |
GB/T 29094-2012
Temper designations for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ICS 77.150.30
H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
2012-12-3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修改采用美国 ASTMB601-2009《加工和铸造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而进行制
定的。
本标准与美国ASTMB601-2009《加工和铸造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的不同之处如下:
---在 M (铸造)状态中,本标准比ASTM标准多了 M08(低压铸造)状态。
---在OS(有晶粒度要求的退火)状态中,本标准比ASTM 标准多了OS030(公称平均晶粒尺寸
为0.030mm)状态。
---在TD(固溶热处理+冷加工)状态中,本标准比ASTM标准多了TD08(固溶热处理和冷加工
至弹性)状态。
---在TH(固溶热处理+冷加工+沉淀硬化)状态中,本标准比ASTM 标准多了TH08(弹性和
沉淀硬化)状态。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
限公司、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建国、杨丽娟、魏连运、赵万花、王艳杰、蔡洎华、闫梨、邵胜忠、刘永、朱迎利、
赵宝洪、王云松、曹卉。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铜及铜合金产品。
2 基本原则
2.1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分三级表示。
2.2 一级状态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代表产品的基本生产方式。
2.3 在一级状态后加一位阿拉伯数字或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二级状态,代表产品功能或具体生产
工艺。
2.4 在二级状态后加1~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三级状态,代表产品的最终成型方式。
3 状态表示方法
3.1 一级状态表示方法
3.1.1 M---制造状态(as-manufacturedtempers)
适用于通过铸造或热加工的初级制造而得到的状态。
3.1.2 H---冷加工状态(cold-workedtempers)
适用于通过不同冷加工方法及控制变形量而得到的状态。
3.1.3 O---退火状态(annealedtempers)
适用于通过退火来改变产品力学性能或晶粒度要求而得到的状态。
3.1.4 T---热处理状态(heat-treatedtempers)
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或者固溶热处理后再冷加工或热处理而得到的状态。
适用于由各种状态的带材焊接加工成管材而得到的状态。
3.2 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3.2.1 制造状态(M)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制造状态(M)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制造状态(M)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
代号
状态名称
M0 铸造态
M01 砂型铸造
M02 离心铸造
M03 石膏型铸造
M04 压力铸造
M05 金属型铸造(永久型铸造)
M06 熔型铸造
M07 连续铸造
M08 低压铸造
M1 热锻
M10
M11
热锻-空冷
热锻-淬火
M2 热轧
M20 热轧
M25 热轧+再轧
M3 热挤压 M30 热挤压
M4 热穿孔
M40 热穿孔
M45 热穿孔+再轧
注1:以制造状态供货的主要是铸件和热加工产品,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热处理。
注2:M后的第一个数字是随材料变形程度的加大而递增的。
3.2.2 冷加工状态(H)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3.2.2.1 一般冷加工的二、三级状态
一般冷加工的二、三级状态又分为以冷变形量为基础的冷加工状态和以强度水平为基础的冷加工状
态两种表示方法。以冷变形量满足标准要求为基础的冷加工(冷轧和冷拉)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
表2的规定。以适应特殊产品满足标准要求为基础的冷加工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2 以冷变形量满足标准要求为基础的冷加工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H0 硬、弹
H00 1/8硬
H01 1/4硬
H02 1/2硬
H03 3/4硬
H04 硬
H06 特硬
H08 弹性
表2(续)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H1 高弹
H10 高弹性
H12 特殊弹性
H13 更高弹性
H14 超高弹性
注:该类状态适用于板、带、棒、线材等产品类型。
表3 以适应特殊产品满足标准要求为基础的冷加工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H5 拉拔
H50 热挤压+拉拔
H52 热穿孔+拉拔
H55 轻拉,轻冷加工
H58 常规拉拔
H6 冷成型
H60 冷锻
H63 铆接
H64 旋压
H66 冲压
H7 冷弯 H70 冷弯
H8 硬态拉拔
H80 拉拔(硬)
H85 拉拔电线(1/2硬)
H86 拉拔电线(硬)
H9 异型冷加工 H90 翅片成形
注1:以上状态供货的产品,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热处理。
注2:H后的第一个数字是随材料变形程度的加大而递增的。
3.2.2.2 冷加工后进行热处理的二、三级状态
冷加工后进行热处理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冷加工后进行热处理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HR 冷加工+消除应力
HR01 1/4硬+应力消除
HR02 半硬+和应力消除
HR04 硬+和应力消除
HR06 特硬+和应力消除
表4(续)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HR 冷加工+消除应力
HR08 弹性+和应力消除
HR10 高弹性+和应力消除
HR12 特殊弹性+和应力消除
HR50 拉拔+应力消除
HR90 翅片成形+应力消除
HT 冷加工+有序强化
HT04 硬+有序强化
HT08 弹性+有序强化
HE 冷加工+端部退火 HE80 硬态拉拔+端部退火
3.2.3 退火状态(O)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退火状态(O)的二、三级状态分为满足公称平均晶粒尺寸的退火和为满足力学性能的退火两种表
示方法。
3.2.3.1 为满足公称平均晶粒尺寸的退火二、三级表示方法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为满足公称平均晶粒尺寸的退火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公称平均晶粒尺寸
mm
OS
有晶粒尺寸
要求的退火
OS005 0.005
OS010 0.010
OS015 0.015
OS025 0.025
OS030 0.030
OS035 0.035
OS045 0.045
OS050 0.050
OS060 0.060
OS065 0.065
OS070 0.070
OS100 0.100
OS120 0.120
OS150 0.150
OS200 0.200
3.2.3.2 为满足力学性能的二、三级具体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为满足力学性能的退火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O1 铸造态+热处理
O10 铸造+退火(均匀化)
O11 铸造+沉淀热处理
O2 热锻轧+热处理
O20 热锻+退火
O25 热轧+退火
O3 热挤压+热处理
O30 热挤压+退火
O31 热挤压+沉淀热处理
O4 热穿孔+热处理 O40 热穿孔+退火
O5 调质退火 O50 轻退火
O6 退火
O60 软化退火
O61 退火
O65 拉伸退火
O68 深拉退火
O7 完全软化退火 O70 完全软化退火
O8 退火到特定性能
O80 退火到1/8硬
O81 退火到1/4硬
O82 退火到1/2硬
3.2.4 热处理状态(T)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热处理状态(T)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热处理状态(T)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
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
态代号
状态名称
TQ 淬火硬化
TQ00 淬火硬化
TQ30 淬火硬化+退火
TQ50 淬火硬化+调质退火
TQ55 淬火硬化+调质退火+冷拉+应力消除
TQ75 中间淬火
TB 固溶热处理 TB00 固溶热处理
TF
固溶热处理+沉淀
热处理
TF00 固溶热处理+沉淀热处理
TF01 沉淀热处理板-低硬化
TF02 沉淀热处理板-高硬化
TX
固溶热处理+亚稳
分解热处理
TX00 亚稳分解硬化
表7(续)
二级状
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
态代号
状态名称
TD
固溶热处理+
冷加工
TD00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1/8硬)
TD01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1/4硬)
TD02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1/2硬)
TD03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3/4硬)
TD04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硬)
TD08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弹性)
TH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
沉淀热处理
TH01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1/4硬)+沉淀热处理
TH02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1/2硬)+沉淀热处理
TH03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3/4硬)+沉淀热处理
TH04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硬)+沉淀热处理
TH08 固溶热处理+冷加工(弹性)+沉淀热处理
TS
冷加工+亚稳
分解热处理
TS00 冷加工(1/8硬)+亚稳分解硬化
TS01 冷加工(1/4硬)+亚稳分解硬化
TS02 冷加工(1/2硬)+亚稳分解硬化
TS03 冷加工(3/4硬)+亚稳分解硬化
TS04 冷加工(硬)+亚稳分解硬化
TS06 冷加工(特硬)+亚稳分解硬化
TS08 冷加工(弹性)+亚稳分解硬化
TS10 冷加工(高弹性)+亚稳分解硬化
TS12 冷加工(特殊弹性)+亚稳分解硬化
TS13 冷加工(更高弹性)+亚稳分解硬化
TS14 冷加工(超高弹性)+亚稳分解硬化
TL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
分解热处理+冷加工
TL00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1/8硬)
TL01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1/4硬)
TL02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1/2硬)
TL04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硬)
TL08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弹性)
TL10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高弹性)
TR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
分解热处理+冷加工+
应力消除
TR01
沉淀 热 处 理 或 亚 稳 分 解 热 处 理 + 冷 加 工
(1/4硬)+应力消除
TR02
沉淀 热 处 理 或 亚 稳 分 解 热 处 理 + 冷 加 工
(1/2硬)+应力消除
TR04
沉淀热处理或亚稳分解热处理+冷加工(硬)+应
力消除
表7(续)
二级状
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
态代号
状态名称
TM 加工余热淬火硬化
TM00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1/8硬)
TM01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1/4硬)
TM02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1/2硬)
TM03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3/4硬)
TM04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硬)
TM06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特硬)
TM08 加工余热淬火+冷加工(弹性)
3.2.5 焊接管状态(W)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
焊接管状态(W)的二、三级状态表示方法应符合表8的规定。其中焊接后进行精制加工(再次退
火、再次冷加工)处理后,焊接区已变成加工结构,并可采用一般的状态代号。此类状态表示方法根据精
整后的具体情况分别以O、OS、H为代号。
表8 焊接管状态(W)的具体状态表示方法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WM 焊接状态
WM50 由退火带材焊接
WM00 由1/8硬带材焊接
WM01 由1/4硬带材焊接
WM02 由1/2硬带材焊接
WM03 由3/4硬带材焊接
WM04 由硬带材焊接
WM06 由特硬带材焊接
WM08 由弹性带材焊接
WM10 由高弹性带材焊接
WM15 由退火带材焊接+消除应力
WM20 由1/8硬带焊接+消除应力
WM21 由1/4硬带焊接+消除应力
WM22 由1/2硬带焊接+消除应力
WM24 由3/4硬带焊接+消除应力
WO 焊接后退火状态
WO50 焊接+轻退火
WO60 焊接+软退火
WO61 焊接+退火
表8(续)
二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三级状态代号 状态名称
WC 焊接后轻冷加工 WC55 焊接+轻冷加工
WH 焊接后冷拉状态
WH00 焊接+拉拔(1/8硬)
WH01 焊接+拉拔(1/4硬)
WH02 焊接+拉拔(1/2硬)
WH03 焊接+拉拔(3/4硬)
WH04 焊接+拉拔(硬)
WH06 焊接+拉拔(特硬)
WH55 焊接+冷轧或轻拉
WH58 焊接+冷轧或常规拉拔
WH80 焊接+冷轧或硬拉
WR
焊接管+冷拉+
应力消除
WR00 由1/8硬带焊接+拉拔+应力消除
WR01 由1/4硬带焊接+拉拔+应力消除
WR02 由1/2硬带焊接+拉拔+应力消除
WR03 由3/4硬带焊接+拉拔+应力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