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35486-2017'
标准编号 | GB/T 35486-2017 (GB/T35486-2017) | 中文名称 | 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螺旋箱式输送机技术规范 | 英文名称 | Specification of spiral-conveyer for logistics warehousing distribution center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J83 | 国际标准分类 | 53.080 | 字数估计 | 10,186 | 发布日期 | 2017-12-29 | 实施日期 | 2018-07-01 | 起草单位 |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32号 | 提出机构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35486-2017: 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螺旋箱式输送机技术规范
GB/T 35486-2017 英文名称: Specification of spiral-conveyer for logistics warehousing distribution center
ICS 53.080
J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上海睿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凯东源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涤新、彭锋、陆大明、傅涵东、李军、徐开兵。
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螺旋箱式输送机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旋箱式输送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室内使用的对箱式物品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连续自动输送处理
的螺旋箱式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输送其他型式物品的螺旋输送机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811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8923.1-201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7016 巷道堆垛起重机
3 技术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工作环境条件
输送机工作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环境温度:-5℃~40℃;
b) 相对湿度:在40℃的温度下相对湿度不超过50%,温度较低时相对湿度可以适当提高,但不
应超过85%,不应凝露;
c) 海拔:不大于1000m;
d) 输送机电源为三相交流,频率为50Hz,电压为380V,尖峰电流对频率波动的允许偏差为
±1Hz,电压波动的允许偏差为±10%。
注:超过上述工作条件时,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解决。
3.1.2 箱式物品的要求
输送机处理的箱式物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物品质量不应大于50kg;
b) 规格尺寸:长(350mm~900mm)×宽(150mm~500mm)×高(50mm~500mm);
c) 最大承载能力:50kg/m。
3.2 主要结构
输送机的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
3.3 外观
输送机的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不允许有裂缝,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机械
损伤,零部件应坚固,无松动,标志应清晰,正确,牢固。
3.4 主要零部件
3.4.1 输送机的主要结构设计应符合GB/T 3811的相关要求。
3.4.2 链条、链轮应符合JB/T 7016的相关要求。
3.4.3 主要受力部位所用的螺栓、螺母、高强度螺栓、高强度螺母的性能应符合JB/T 7016的相关要求。
3.4.4 输送机在满负载工作状态下,上部机架和驱动部件应稳定可靠,电机运转时应无明显震动。
3.4.5 链传动部分应施加预紧力,预紧力大小应能防止链条从链轮上滑脱或卡死。
3.4.6 链板应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表面光滑,无气孔、缩瘪等明显缺陷。
3.4.7 链板材质应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在输送符合3.1.2规格的箱式物品时应不易磨损或断裂。
3.4.8 张紧机构应方便人工调节或自动实现链条的张紧补偿。
3.4.9 螺旋角通常不应大于15°,且应保证输送物品在输送过程中不会翻倒。
3.4.10 链板摩擦系数应确保物品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下滑。
3.5 表面涂装
3.5.1 所有需要涂装的钢质材料表面均应进行预处理,并达到GB/T 8923.1-2011中的Sa21/2级,手
工除锈应达到St2级的要求,并清除毛刺、氧化皮、焊渣和油污等。
3.5.2 喷漆或喷塑表面应光洁均匀,色泽一致,漆面或塑面附着牢固。
3.5.3 漆膜附着力应符合GB/T 9286-1998规定的2级要求。
3.5.4 所有配合的外露表面未处理的钢制零件表面应涂防锈油脂。
3.6 性能要求
3.6.1 输送机在承载额定负荷的情况下,应能正常工作。输送机的主要结构件应能承受1.25倍的额定
载荷,当超出额定载荷运行时设备应具有过载保护告警功能。
3.6.2 输送机应采用平缓启动方式,以确保启动平稳无冲击,并便于维修调整。
3.6.3 输送机控制系统应能监控输送机运行状态,并具有故障检测及报警功能。
3.6.4 输送机的输送能力不应低于设计值。
3.6.5 输送机的无故障率应不小于97%。
3.7 噪声
输送机负载运行的声压级噪声不应大于85dB(A)。
3.8 安全要求
3.8.1 输送机的电气安全要求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规定。
3.8.2 输送机的金属结构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槽均应可靠的接地,且接地电阻均应不大于4Ω。
3.8.3 输送机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
3.8.4 控制电路应具备联锁和保护功能,包括:失压保护,驱动电机正反转联锁,不同速度级的联锁,短
路和过流保护。
3.8.5 输送机应设置紧急停止开关,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切断主输送电机的电源,紧急停止开关的颜色应为红色。
3.8.6 输送机适当位置应配备声光报警装置,在启动和故障时的声光报警信号应不相同。
4 试验方法
4.1 试验条件
4.1.1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验均应在3.1.1要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4.1.2 试验所用的仪器、仪表及计量工具均应在检定合格期内。
4.1.3 所有润滑点和减速器等应按规定要求注入润滑脂或润滑油。
4.2 目测检查
目测检查应包括所有重要部件的规格和状态是否符合要求。目测检查方法包括目视、耳听、手摸、
鼻嗅、敲击等的检测和常规量具的测量。
目测检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拆卸。
4.3 漆膜附着力检测
漆膜附着力应按GB/T 9286-1998规定的方法进行。
4.4 性能试验
4.4.1 输送机应进行空载、1.25倍额定载荷、控制试运行各20min,通过驱动机构共60min的运转,检
查输送机的工作状态,且超出额定载荷运行时设备是否告警。
4.4.2 用测速仪检查设备运行速度,输送机应按设定的操作方式和控制方式完成作业,每小时作业能
力按式(1)计算:
4.5 噪声测量
4.5.1 测试仪器声级计,测量精度不大于±2dB(A)。
4.5.2 当输送机在满负载工作状态下,以额定速度运转,在距离驱动机构1m处,用声级计A档读数测
定噪声。测试时除去翻叉机构之外的脉冲声峰值。总噪声减去背景噪声之差应不大于3dB(A),总噪
声值减去背景噪声影响值见表1,即为输送机的实际噪声值,测量三次取最大值。
4.6 安全性能试验
4.6.1 用数字式万用表和500V兆欧表测量输送机的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
4.6.2 检查各项电气联锁的可靠性,用不符合联锁规定的动作试验,检查各项电气联锁的可靠性,检查
输送机的工作状态。
4.6.3 按紧急停止开关检查输送机工作状态。
4.6.4 人为模拟制造输送故障,检查输送机声光报警装置的工作状态。
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1.1 每套输送机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见表2。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应逐项进行检验,只有
检验合格后,才准予出厂,并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5.1.2 当在制造厂内试验受条件限制时,试验可到现场进行。
5.2 型式检验
5.2.1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每四年进行一次检验,每次一台;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2.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2。
5.3 判定规则
5.3.1 出厂的输送机可在厂内试验或现场安装试验,若试验不合格,允许修改后再次提交检验,修复后
指标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允许签合格证书,并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5.3.2 若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停止出厂检验,已入库的产品停止交付,交付的产品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并
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再次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