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36025-2018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36025-2018'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36025-2018 英文版 150 GB/T 36025-2018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36025-2018 (GB/T36025-2018)
中文名称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英文名称 Guid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continuous galvanizing process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H04
国际标准分类 77-010
字数估计 14,123
发布日期 2018-03-15
实施日期 2018-12-01
起草单位 浙江中新电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协泰科技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杭州睿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焰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婧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
提出机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025-2018 Guid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continuous galvanizing process ICS 77-010 H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2018-03-15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中新电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协泰科技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国 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杭州睿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杭州市萧山区科学 技术服务中心、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焰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婧羽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秀飞、沈广、高军、王姜维、王鹍、仇金辉、韩荣杰、邱海锋、单晓霞、王晓杰、 贾丽娣、赵晶晶、张晓炎、陈巧梅、孙可、叶剑、陈思超。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步骤、边界及能耗统计范围、基准 能耗、实际能耗、能效指数、能效分析及能效优化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企业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能效评估和节能潜力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136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8924 钢铁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 YB/T 4211 热浸镀锌生产线加热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 YB/T 4662 钢铁企业能效评估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GB/T 28924、YB/T 466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评估步骤 评估步骤按YB/T 4662规定进行。 5 边界及能耗统计范围 5.1 工序边界划分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边界以原料(原料钢卷及锌锭等)、能源及耗能工质的输入为起点,以终产品热 浸镀锌钢卷以及外供的能源输出为终点。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边界划分参见附录A。 5.2 能耗统计范围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耗统计范围如下: a) 包含本生产线单独配备的专用供水系统、专用供气系统,这种情况下选择相应的耗能工质 输入; b) 钢带连续热镀锌的全部各个分工序,包含原料钢卷的上料过程和产品钢卷的下线、包装入库 过程; c) 包含机修、检验、化验、计量、运输、生产管理和调度系统、采暖或制冷、照明、仓储等辅助生产 系统; d) 包含各种能源在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界面内的损失量; e) 应扣除回收并外供的各种能源; f) 不包含与生产无关的用于生活目的的能源,如食堂、办公室、休息室等; g) 不包含“三废”处理。 6 基准能耗 6.1 基准条件 6.1.1 基准条件是若干可计量的对基准能耗影响较大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6.1.2 客观因素是受工序边界外固有条件的影响,工序内不可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条件、产品条 件、工艺条件、环境温度等。 6.1.3 主观因素是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操作水平等相关的因素,可通过技术装备优化 与管理水平提升等途径进行改善和提高。 6.1.4 基准条件选择应满足先进、成熟和经济的原则,取值通常能代表行业先进水平。 6.2 基准能耗确定 基准能耗的确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点: a) 基准能耗的确定首先需明确其边界及相关的基准条件; b) 基准能耗通常由一个量化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和基准条件组成; c) 基准能耗可以根据理论计算、统计分析和现场检测所获得; d) 采用基准能耗比较分析时,应尽量排除客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合理性。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基准能耗见表1。 表1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基准能耗 工序名称 基准能耗/(kgce/t) 燃气加热 电加热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 40 32 其中:退火炉加热能耗 23 15 注1: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当量值0.1229kgce/(kW·h)。 注2:普通钢带连续热镀锌,不包括镀铝锌、锌铝、铝等产品。 6.3 修正的基准能耗 修正的基准能耗按式(1)计算: e'0=e0+Δe0 (1) 式中: e'0 ---修正的基准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0 ---基准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Δe0---修正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修正量按式(2)计算: Δe0=∑ i=1 fi(x'i-xi) (2) 式中: x'i ---评估对象的客观因素值; xi ---基准能耗对应的客观因素取值; m ---客观因素的数量; fi(x'i-xi)---第i个客观因素差值对应的基准能耗修正量。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客观因素取值及基准能耗修正见表2。 表2 客观因素取值及基准能耗修正 类别 客观因素 基准能耗对应的 客观因素取值 xi 变化量 x'i-xi 基准能耗修正量 fi(x'i-xi)/ (kgce/t) 原料条件 原板种类 轧硬板 热轧板 按照实际加热温度修正 产品条件 产品厚度 1.0mm 每增加或减小0.2mm 减少或增加4% 产品宽带 1000mm 每增加或减小100mm 减少或增加5% 镀层种类 纯锌镀层 合金化镀锌层 按实际消耗修正 后处理种类 表面钝化 耐指纹处理 按实际消耗修正 退火加热温度 720℃ 每增加或减小2℃ 退火炉加热能耗增加或减少1% 退火保温时间 30s 每增加或缩短2s 退火炉加热能耗增加或减少0.3% 工艺条件 退火方法 美钢联法 改良森吉米尔法 退火炉加热能耗减少13% 退火炉加热燃气种类 天然气 焦炉煤气、高炉煤气 退火炉加热能耗增加5% 气刀介质 空气 氮气 按实际消耗修正 气候条件 环境温度 20℃ 增加或减少2℃ 减少或增加1% 注:实际变化量不等于表中变化量(x'i-xi)时,可用内插法或外推法计算基准能耗修正量。 7 实际能耗 7.1 数据采集 7.1.1 现场数据采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过程参数应取稳定生产条件下的数据,变化量应取统计 期内的平均值: a) 产量信息,包括生产规模、统计期内合格产品量等; b) 原料条件,包括原料板种类等; c) 产品条件,包括规格、钢种、镀层种类、后处理种类等; d) 能源及耗能工质消耗情况,如煤气、天然气、电(退火炉加热与其他分开)、循环水、压缩空气、氮 气、氢气、蒸汽、液氨等消耗量; e) 能源回收情况,如蒸汽回收量、回收蒸汽压力、温度等; f) 环境温度。 7.1.2 现场数据采集方法按照YB/T 4211进行。 7.2 能源及耗能工质折算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 7.2.1 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应以其低位发热量为基础折算成标准煤量,未实测的参见表B.1。 7.2.2 蒸汽应以其热焓值为基础折算成标准煤量,可参见表B.2。 7.2.3 耗能工质折算标准煤参见表B.3。 7.2.4 标准煤与热量的换算关系为1kgce=29307.6kJ。 7.2.5 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当量值,即1kW·h=0.1229kgce。 7.3 实际能耗计算 实际能耗按式(3)计算: ex= ein-eout (3) 式中: ex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实际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ein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直接耗能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eout---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回收并外供的能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p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合格产品量,单位为吨(t)。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的直接耗能量按式(4)计算: ein=∑ j=1 cj·gj (4) 式中: cj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使用第j种能源的量,单位为千克(kg)或立方米(m3)或千瓦 时(kW·h); gj---第j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克(kgce/kg)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 (kgce/m3)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 n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直接消耗的能源品种数。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回收并外供的能源量按式(5)计算: eout=∑ k=1 ck·gk (5) 式中: ck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回收第k种能源的量,单位为千克(kg)或立方米(m3)或千 瓦时(kW·h); gk---第k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克(kgce/kg)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 (kgce/m3)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 r ---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回收能源的品种数。 8 能效指数 8.1 计算方法 能效指数按式(6)计算: EEIx= ex e'0 (6) 式中: EEIx---能效指数。 8.2 能效等级 8.2.1 能效指数EEIx≤1.0,则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等级为1级。 8.2.2 能效指数1.0< EEIx≤1.15,则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等级为2级。 8.2.3 能效指数EEIx >1.15,则统计期内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等级为3级。 8.2.4 能效指数越大,表明能效水平越低,节能潜力越大。 9 能效分析 9.1 规范性分析 规范性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强制性标准条款; b) 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c) 国家及行业推荐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使用情况。 9.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监测分析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监测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依据GB 17167和GB/T 21368等要求,分析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是否 科学合理; b)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内能源利用状态可按照GB/T 15316进行监测。 9.3 能效水平分析 能效水平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分析; b) 钢带连续热镀锌加热炉能效分析,可按GB/T 29728; c) 重要设备能效分析,可按GB 18613、GB 30254、GB 19761、GB 19762; d) 能源管控分析,可按GB/T 30258; e) 电能利用合理性分析,可按GB/T 3485; f) 热能利用的合理性分析,可按GB/T 3486; g) 节能潜力分析及能量系统优化,可按GB/T 30715。 10 能效优化措施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能效优化措施: a) 提升能源管控水平; b) 退火炉助燃空气高效换热技术; c) 退火炉节能环保燃烧技术; d) 退火炉节能保温材料技术; e) 退火炉余热高效回收技术; f) 退火炉温度控制模型及精确控制技术; g) 变频调速、永磁调速、高效电机等节电技术; h) 生产过程大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 i) 退火炉蓄热式加热技术。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边界划分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边界划分示例见图A.1。 图A.1 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边界划分示例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的折标准煤系数推荐值 B.1 一次、二次能源(燃料)平均低位发热值及折标准煤系数推荐值见表B.1。 表B.1 一次、二次能源(燃料)平均低位发热值及折标准煤系数推荐值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天然气 35588kJ/m3 1.2143kgce/m3 焦炉煤气 16746kJ/m3 0.5714kgce/m3 高炉煤气 3139kJ/m3 0.1071kgce/m3 电(当量) 3602kgce/(kW·h) 0.1229kgce/(kW·h) B.2 饱和蒸汽热焓及折标准煤系数推荐值见表B.2。 表B.2 饱和蒸汽热焓及折标准煤系数推荐值 压力/MPa 温度/℃ 热焓/(kJ/kg) 折标准煤系数/(kgce/kg) 0.1 99.61 2674.9 0.0914 0.2 120.21 2706.2 0.0925 0.3 133.52 2724.9 0.0931 0.4 143.61 2738.1 0.0935 0.5 151.82 2748.1 0.0939 0.6 158.83 2756.1 0.0942 0.7 164.95 2762.8 0.0944 0.8 170.41 2768.3 0.0946 0.9 175.35 2773.0 0.0947 1.0 179.88 2777.1 0.0949 1.1 184.06 2780.6 0.0950 1.2 187.96 2783.7 0.0951 1.3 191.60 2786.5 0.0952 1.4 195.04 2788.8 0.0953 1.5 198.29 2791.0 0.0954 1.6 201.37 2792.8 0.0954 1.7 204.31 2794.5 0.0955 1.8 207.11 2795.9 0.0955 1.9 209.80 2797.2 0.0956 2.0 212.38 2798.3 0.09......
英文版: GB/T 36025-2018  
相关标准:GB/T 36023-2018  GB/T 44029-2024  
英文版PDF现货: GB/T 36025-2018  GB/T 3602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