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36162-2018'
标准编号 | GB/T 36162-2018 (GB/T36162-2018) | 中文名称 | 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 | 英文名称 | Copper-steel composite sheet and strip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H62 | 国际标准分类 | 77.150.99 | 字数估计 | 17,117 | 发布日期 | 2018-05-14 | 实施日期 | 2019-02-01 | 起草单位 | 宁波宇能复合铜带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18年第6号 | 提出机构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36162-2018
Copper-steel composite sheet and strip
ICS 77.150.99
H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
2018-05-14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宇能复合铜带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
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汉文、孙巍、张惠琳、杜锡勇、毛超杰、钱维锋、李明华、龚超益、韩逸、徐君。
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
书和订货单(或合同)。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途的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以下简称CSC板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3(所有部分) 钢铁及合金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5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 351 金属材料电阻系数测量方法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4156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
GB/T 5121(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13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GB/T 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 10561-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26303.3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3部分:板带材
GB/T 33948.1 铜-钢复合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
GB/T 33948.2 铜-钢复合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GJB1458B 覆铜用优质碳素钢钢板及钢带规范
WJ643-1994 枪弹用覆铜钢片
YS/T 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YS/T 815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
YS/T 1045-2015 装饰装潢用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
YS/T 1104-2016 深冲压用铜-钢复合薄板和带材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以碳素钢为基材,采用轧制法或其他方法,在其一面或两面整体连续地复合上一定厚度铜及铜合金
的材料。
3.2
基材金属 basemetal
被覆层金属包覆粘结、比例较多的碳素钢部分,简称基材。
3.3
覆层金属 claddingmetal
复合板带的铜及铜合金部分,简称覆层。
3.4
双面复合 double-sidedcladding
基材金属两面都覆盖覆层金属时,为双面复合。双面复合示意图如图1中a)所示。
3.5
单面复合 single-sidedcladding
基材金属一面覆盖覆层金属时,为单面复合。单面复合示意图如图1中b)所示。
a) 双面复合截面 b) 单面复合截面
说明:
A---覆层金属;
B---基材金属;
h ---总厚度;
δ ---覆层金属厚度。
图1 CSC板带复合截面示意图
3.6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 claddingratio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为单面覆层金属厚度δ值与总厚度h的百分比率。基材金属厚度比率采用差减
法计算所得,CSC板带覆层金属厚度与总厚度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双面复合表示为:
单面复合表示为:
3.7
覆层金属质量与CSC板带总质量之百分比。
3.8
CSC板带的牌号由覆层金属牌号与基材金属牌号组成。
双面复合牌号表示如下:
单面复合牌号表示如下:
3.9
总厚度 totalthickness
CSC板带的基材金属与覆层金属厚度之和。
4 要求
4.1 产品分类
CSC板带的牌号、状态、覆层金属厚度比率、覆层金属质量比、复合类型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覆层金属的推荐规格按表2的规定。
4.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状态、覆层金属厚度比率(或覆层金属质量比)、规格的顺序
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1:用T2为覆层金属、Q195为基材金属、覆层金属厚度比率(或覆层金属质量比)为(6/88/6)%(或12.60%)、
对称双面复合制造的软态(O60),总厚度为0.5mm,宽度为380mm的CSC带材标记为:
CSC带 GB/T 36162-T2/Q195/T 2O60-6/88/6×0.5×380
或 CSC带 GB/T 36162-T2/Q195/T 2O60-12.60×0.5×380
示例2:用H65为覆层金属、Q195为基材金属、覆层金属厚度比率(或覆层金属质量比)为(6/88/6)%(或12.40%)、对
称双面复合制造的1/2硬(H02),总厚度为0.45mm,宽度为450mm,长度为600mm的CSC板材标记为:
CSC板 GB/T 36162-H65/Q195/H65H02-6/88/6×0.45×450×600
或 CSC板 GB/T 36162-H65/Q195/H65H02-12.40×0.45×450×600
4.3 化学成分
4.3.1 覆层金属
覆层金属所用的铜及铜合金牌号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5231中相应牌号的规定。
4.3.2 基材金属
基材金属所用的钢牌号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700、GB/T 1591、GB/T 5213、GJB1458B中相应牌
号的规定。
表2 CSC板带覆层金属推荐规格
覆层金属 基材金属
总厚度
mm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
覆层金属质量比
T2 Q195
0.20~0.60 6/88/6 12.60
>0.60~1.60 5/90/5 10.55
>1.60~2.00 3.25/93.5/3.25 6.95
H90 Q195 0.50~2.00 4/92/4 8.55
H90 11Al 0.50~1.70 4/92/4 8.55
H65 Q195
0.20~0.80 6/88/6 12.40
>0.80 5/90/5 10.55
T2 Q345 - 7/86/7 14.80
H65 Q345 - 7/86/7 14.65
4.4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和覆层金属质量比及允许偏差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厚度比率和覆层金属质量比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厚度比率和覆层金属质量比及允许偏差
覆层金属 基材金属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
(铜/钢/铜)
允许偏差
覆层金属质量比
允许偏差
4.5.3 长度及其允许偏差
CSC板材的长度分定尺、倍尺和不定尺三种。定尺或倍尺应在不定尺范围内,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表6的规定。按倍尺供应的板材,应留有截断时的切口量,每一切口量为5mm。
表6 CSC板材长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长 度 长度允许偏差
≤500 0+3
>500~1200 0+6
>1200 0+10
4.5.4 侧边弯曲度
CSC带材的侧边弯曲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CSC带材侧边弯曲度
宽度
mm
总厚度
mm
0.20~0.80 >0.80~1.20 >1.20~2.20 >2.20~3.20 所有厚度
普通级 高精级
侧边弯曲度,不大于
mm/m
≤25 4.0 4.5 5.0 - 3.0
>25~50 3.0 3.5 4.0 4.5 3.0
>50~100 2.5 3.0 3.5 4.0 2.0
>100~600 2.0 2.5 3.0 3.5 1.5
4.5.5 平整度
CSC板材的平整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CSC板材的平整度
厚 度
mm
平整度,不大于
mm/m
≤1.0 12
>1.0~2.0 8
4.5.6 边部毛刺
CSC板带边部应切齐,无裂边和卷边,边部毛刺不得超过总厚度允许偏差之半。
4.6 力学性能
CSC板带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CSC板带的力学性能
牌号 状态
厚度
mm
抗拉强度Rm
MPa
断后伸长率A11.3
T2/Q195/T 2
O60a
0.20~1.20 280~360 ≥37
>1.20~2.00 280~360 ≥39
O61a >1.20~2.00 290~375 ≥32
T2/DC04/T 2 O60a >1.20~2.00 275~345 ≥40
T2/DC06/T 2 O60a 0.20~1.20 275~340 ≥43
T2/Q195/T 2
T2/Q195
H00、O80a 0.20~2.00 310~360 ≥28
H01、O81a 0.20~1.90 330~390 ≥18
H02、O82a 0.20~1.80 370~450 ≥8
H03 0.20~1.70 430~500 ≥4
H04 0.20~1.60 480~570 ≥1
T2/Q195/T 2
HR03 0.20~1.20 430~500 ≥13
HR04 0.20~0.80 480~570 ≥8
HR06 0.20~0.80 ≥550 ≥4
T2/Q345/T 2
H06 0.20~0.80 550~700 ≥0.5
H08 0.20~0.80 ≥680 -
H90/Q195/H90
H90/11Al/H90
O60a
0.20~1.20 285~365 ≥37
>1.20~2.20 285~365 ≥39
H90/18Al/H90 O60a 1.20~3.20 305~395 ≥37
H65/Q195/H65 O60a 0.20~1.20 290~370 ≥38
H65/DC04/H65 O60a 0.20~1.20 285~355 ≥41
H65/DC06/H65 O60a 0.20~1.20 280~350 ≥44
H65/Q195/H65
H00、O80a 0.20~1.20 330~375 ≥28
H01、O81a 0.20~1.20 340~400 ≥18
H02、O82a 0.20~1.10 380~460 ≥8
H03 0.20~1.00 440~520 ≥3
H04 0.20~1.00 ≥500 ≥1
HR03 0.20~0.80 440~520 ≥10.5
HR04 0.20~0.80 500~590 ≥8
HR06 0.20~0.50 ≥570 ≥4
H65/Q345/H65
H06 0.20~0.50 570~720 ≥0.5
H08 0.20~0.50 ≥700 -
表中未包括表1规格在内的CSC板带室温力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a 该状态为退火后经过1%~3%的精整量以提高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或表面压光之后,再进行拉伸试验。
4.7 弯曲试验
CSC板带可进行弯曲试验。弯曲试验条件应符合表10的规定,试验后弯曲处不应有肉眼可见的
裂纹。
表10 CSC板带的弯曲试验
状态
弯曲角度
垂直于轧制方向(GW)
内 侧 半 径
O60
H00、O80
H01、O81
H02、O82
H03、HR03
180°
1倍板带厚
1倍板带厚
1.5倍板带厚
1.5倍板带厚
2倍板带厚
H04、HR04
H06、HR06
H08
90°
2倍板带厚
2.5倍板带厚
2.5倍板带厚
4.8 杯突试验
CSC带材的O60状态可进行杯突试验,其杯突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1的规定,试验后肉眼观察试样
凸起和凹下部分的内、外表面,覆层金属裂纹0级为合格,覆层金属裂纹1级~3级为不合格。
表11 CSC带材的杯突试验结果 单位为毫米
总厚度 杯突值
0.20~0.30 ≥8.0
>0.30~0.45 ≥8.5
>0.45~0.70 ≥8.5
>0.70~1.00 ≥9.0
>1.00~1.50 ≥9.5
>1.50~2.20 ≥10.0
>2.20~3.20 ≥11.0
4.9 电性能
CSC板带可进行电性能的检测,CSC板带在20℃的温度下测试的电性能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CSC板带的电性能
牌号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
覆层金属质量比
状态
导电率
%IACS
不小于
电阻系数
Ω·mm2/m
不大于
T2/Q195 10/90 10.55 H00 21 0.082102
T2/Q195/T 2
9/82/9 19.00
7.5/85/7.5 16.00
6/88/6 12.65
5/90/5 10.55
6/90/4 10.55
O60
H00、O80
H01、O81
H02、O82
26 0.066313
24 0.071839
22 0.078370
21 0.082102
21 0.082102
T2/Q345/T 2
9/82/9 19.00
7.5/85/7.5 16.00
H06
24 0.071839
19.5 0.088417
H65/Q195/H65 6/88/6 12.40 O60 14.5 0.119180
H65/DC04/H65 6/88/6 12.40 O60 14.5 0.119180
H65/DC06/H65 6/88/6 12.40 O60 14.5 0.119180
4.10 显微组织
O60状态的CSC板带经精整后的基材显微组织应符合表13的规定,非金属夹杂物应符合表14的
规定。
表13 CSC板带的基材显微组织
牌号 珠光体级别 晶粒平均直径/mm
H90/11Al/H90 1级~5级 0.0318~0.0112(7.0级~10.0级)
H90/18Al/H90 2级~6级 0.0318~0.0112(7.0级~10.0级)
H65/DC04/H65、H65/DC06/H65 - 0.0534~0.0225(5.5级~8.0级)
T2/Q195/T 2、T2/DC06/T 2、T2/DC04/T 2 - 0.0449~0.0159(6.0级~9.0级)
H65/Q195/H65 - 0.0534~0.0159(5.5级~9.0级)
表14 CSC板带的基材非金属夹杂物
牌号 A、C(硫化物)类 B、D(氧化物)类
H90/11Al/H90 ≤2.5级 ≤2.5级
H90/18Al/H90 ≤2.5级 ≤2.5级
4.11 复合质量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与基材金属的层间应结合牢固,不应有分层。CSC板带试样经任意方向做反
复弯曲至弯断,其弯断处覆层金属与基材金属层间的结合部位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分层。
4.12 表面及外观质量
4.12.1 CSC板带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4.12.2 O60状态的CSC板带表面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拉伸应变痕、氧化、白斑、黑点、油迹。
4.12.3 CSC带材应卷齐、卷紧,不应出现松卷、塌卷或窝边。
4.12.4 CSC带材宽度 >250mm~600mm的带卷塔形高度不得大于10mm,宽度≤250mm的带卷
塔形高度不大于8mm。
4.13 交货形式
成卷供货的CSC带材,推荐的卷内径为300mm、400mm 和500mm。
5 试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
5.1.1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化学成分以复合前覆层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为准,仲裁分析方法按
GB/T 5121(所有部分)的规定进行。
5.1.2 CSC板带的基材金属化学成分以复合前基材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为准,仲裁的分析方法按
GB/T 223(所有部分)的规定进行。
5.2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
5.2.1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厚度选用足够精度的读数显微镜,或相应精度的涂层测厚仪,并按照
YS/T 1045-2015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
5.2.2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厚度比率按照式(1)进行计算。
c=
h ×100%
(1)
式中:
c---CSC板带覆层金属厚度比率;
δ---CSC板带覆层金属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CSC板带总厚度,单位为毫米(mm)。
5.3 覆层金属质量比
5.3.1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铜的质量比的分析方法按照GB/T 33948.1的规定进行。
5.3.2 CSC板带的覆层金属锌的质量比的分析方法按照GB/T 33948.2的规定进行。
5.3.3 覆层金属为黄铜合金的质量比:
a) 覆层金属为黄铜CSC板带复合金属铜的质量比为5.3.1所测得铜的质量百分比(%);
b) 覆层金属为黄铜CSC板带复合金属锌的质量比为5.3.2所测得锌的质量百分比(%);
c) CSC板带复合金属黄铜合金的质量比按式(2)进行计算。
ωCu+Zn=ωCu+ωZn (2)
式中:
ωCu+Zn---复合金属黄铜合金的质量比,%;
ωCu ---按5.3.3a)所测得的复合金属中Cu的质量分数,%;
ωZn ---按5.3.3b)所测得的复合金属中Zn的质量分数,%。
5.4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CSC板带的外形尺寸按GB/T 26303.3的规定进行测量。
5.5 力学性能
CSC板带的拉伸试验方法按GB/T 228.1-2010的规定进行,试样的选取按GB/T 228.1-2010
表B.1中P02的规定。
5.6 弯曲试验
CSC板带的弯曲试验方法按GB/T 232的规定进行。
5.7 杯突试验
CSC板带厚度≤0.7mm的杯突试验方法按GB/T 4156的规定进行,厚度 >0.7mm的杯突试验方
法按YS/T 1104-2016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后试样凸起和凹下部分的表面覆层金属裂纹级别按
YS/T 1104-2016附录B进行判定。杯突试验的模具尺寸应符合GB/T 4156的标准试验的要求。
5.8 电性能
CSC板带的电性能检验方法按GB/T 351的规定进行。
5.9 显微组织
5.9.1 显微组织试样应沿CSC板带轧制方向的纵向截面截取,检验方法按GB/T 13298的规定进行。
5.9.2 CSC板带珠光体的检验,将试样检查面用2%~4%硝酸乙醇溶液浸蚀,放大400倍,选择有代表
性视场,按 WJ643-1994的附录A进行级别判定。
5.9.3 CSC板带晶粒度的检验,制取两个试样,将试样检查面用2%~4%硝酸乙醇溶液深浸蚀,放大
100倍,按GB/T 6394的规定进行,测得平均晶粒。
5.9.4 CSC板带非金属夹杂的检验,将试样抛光面放大100倍,选取0.50mm2 的正方形视场,按照
GB/T 10561-2005的A法和附录A进行比较评定:
a) 对于出现同一视场中的A、C类夹杂物,应合并评定,并以占优势的夹杂物及其粗细倾向性选
择相应的粗系和细系评级图片,按其中最严重者判定;
b) 对于出现于同一视场的B类夹杂物及大小与B类相似的D类夹杂物也应合并评定,并以B类
夹杂物报出,按严重者评定;
c) 对于分散型的氧化物也按B类夹杂物报出;对于粗大型的D类夹杂物,酌情处理。
5.10 复合质量
CSC板带的复合质量试验方法按GB/T 235的规定进行。
5.11 表面及外观质量
5.11.1 CSC板带的表面及外观质量用肉眼目视检查。
5.11.2 CSC板带的外形质量塔形用卷尺和直尺检查,其余目视检查。
6 检验规则
6.1 检查和验收
6.1.1 CSC板带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
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 需方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与本标准和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不符
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
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其他质量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
双方共同进行。
6.2 组批
CSC板带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和规格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10000kg。
6.3 检验项目
CSC板带检验项目按表15的规定进行。
表15 检验项目
化学
成分
覆层金
属厚度
比率
覆层金属
质量比
外形尺寸
及其允许
偏差
力学
性能
弯曲
试验
杯突
试验
电性能
显微
组织
复合
质量
表面及
外形质量
△ △ △ ○ ○ △ △ △ △ △ ○
○---表示每批应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需方要求时进行的检验项目。
6.4 取样
CSC板带取样数量应符合表16的规定,理化检测取样方法按YS/T 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和
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按YS/T 815的规定进行,显微组织的制样按GB/T 6394的规定进行。
表16 取样
检验项目 取样规定 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
的章条号
化学成分
供方在复合前对原材料留样,每批覆层金属和基材
金属各取1个试样;需方每批任取2卷(或张),每
卷(或张)任取1个试样
4.3 5.1
覆层金属厚度比率a 每批任取2卷(或张),每卷(或张)任取1个试样 4.4 5.2
覆层金属质量比a 每批任取2卷(或张),每卷(或张)任取1个试样 4.4 5.3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逐卷或逐张 4.5 5.4
力学性能a
每批任取2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