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36415-2018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36415-2018'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36415-2018 英文版 150 GB/T 36415-2018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汽车行业信息化 实施规范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36415-2018 (GB/T36415-2018)
中文名称 汽车行业信息化 实施规范
英文名称 Automotive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 Implementing specification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J07
国际标准分类 35.240.50
字数估计 22,253
发布日期 2018-06-07
实施日期 2019-01-01
起草单位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重庆大学、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归口单位 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9)
提出机构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机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415-2018 Automotive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Implementing specification ICS 35.240.50 J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行业信息化 实施规范 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2 5 总则 2 6 汽车行业业务分析 4 7 汽车行业信息技术架构设计 5 8 汽车行业信息系统设计 7 9 汽车行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 12 10 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价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重庆大学、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 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海丹、黎晓东、李孝斌、黄双喜、王炜、尹超、朱陈伟、尹作重、孙洁香、龚小容、 杨秋影。 汽车行业信息化 实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的阶段、内容、过程要求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适用于为汽车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咨询服务商和 软件开发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131-2014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息化 informatization 契合企业战略要求,根据业务流程分析及其优化需求,引入、实施并应用先进技术和信息系统,以支 持企业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业务、各部门及其产业链间的高度集成与协同,提高企业的综合 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3.2 业务流程 businessprocess 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通过其执行来实现企业或者企业某一部分的既定目标来达到某种期望的 最终结果。 [GB/T 18757-2008,定义3.5] 3.3 定义了架构解决方案的技术实现方式。 3.4 框架 framework 包含为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规定某一可重用体系结构的各模型元素的一种衍型包。 [GB/T 11457-2006,定义2.656] 3.5 系统集成 systemintegration 通过接口实现不同功能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互连的过程。 [改自GB/T 26327-2010,定义2.4] 3.6 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 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互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 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一种技术。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D:三维(3Dimensions) BOM:物料清单(BilOfMaterial) 5 总则 5.1 实施原则 5.1.1 概述 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应遵循战略一致性、技术先进性、建设统一性、管理规范性的原则。 5.1.2 战略一致性原则 信息化实施须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研发技 术创新、生产组织变革、商业模式转型的内生发展要素,科学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保持其信息化战略与 发展战略高度一致,以规避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风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价值。 5.1.3 技术先进性原则 信息化实施应聚焦企业在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管控需求,推进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三维虚拟设计、3D打印、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先 进制造技术在关键业务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提升企业协同研发能力、精益管控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和 产业链协同服务能力,催生云制造、增材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促进汽车行业企 业转型升级发展。 5.1.4 建设统一性原则 信息化实施应着眼于企业业务和组织全局,组建由企业一把手领导的包括资深业务人员、信息技术 骨干、第三方咨询监理等构成的信息化建设小组,负责企业信息化标准制定、总体规划设计、实施运维及 服务评价等工作,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集成运行,防止 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的产生。 5.1.5 管理规范性原则 信息化实施应加强企业跨业务部门甚至跨企业间的协作,建立并细化包括信息标准、信息安全防护 体系、信息化管控体系等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系统识别、科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全要素、全过 程,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持续受控和创新发展,实现信息化建设效率和效果的螺旋式上升。 5.2 实施阶段 汽车行业信息化应在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基础上,对标同行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及发展趋势,结合先进 技术理念及服务型制造模式,按照业务分析-信息技术架构设计-信息系统实施三个阶段进行系统实 施,见图1。 图1 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阶段框架 业务分析阶段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其核心业务和竞争能力,建立业务模型,识别业务域的目 标,梳理并优化业务流、信息流和价值流。 信息技术架构设计阶段应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念和云制造、3D打印等 先进制造模式,综合考虑从业信息安全,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架构,包括高端装备、工业互联 网络、车间物联感知网络、业务管控平台等。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应基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管控需求,选择技术架构、功能应用等适宜的信息系统开 展实施,其实施内容包括业务需求调研、功能设计、定制开发、实施运行和动态调整等,并应用过程管理 的方法对整个信息系统实施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5.3 实施要求 5.3.1 概述 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应遵循“战略导向,总体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循序 渐进,持之以恒”的实施要求。 5.3.2 战略导向 总体规划 信息化实施须充分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信息 化应用现状,编制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经营发展目标 为基础,能支撑企业适应全球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具备一定的适宜性、先 进性和前瞻性。 5.3.3 需求牵引 分步实施 企业应根据其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具体业务需求、信息化就绪情况及实施难易程度,拟定信 息化建设周期和计划,并在实现资金、人才和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基础上,逐步开展各业务信息 化的调研、选型、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及运行维护等工作。 5.3.4 效益驱动 重点突破 信息化实施首先应辅助解决企业战略发展的痛点问题,特别是应以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 环节为重点,设计和优选适合汽车行业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策略进行重点突破,为企业在信息技术和系统 方面的深化应用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5.3.5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发展、不断见效、不断优化、有始无终的过程。一方面, 信息化涉及企业组织、管理变革,应有条不紊、渐进式的开展,方能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全面 优化,有助于将信息化实施风险管控在合理范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应在原 有信息化应用基础上,对其技术架构及业务应用进行适宜性优化和调整。 6 汽车行业业务分析 汽车行业信息化实施首先应围绕其信息化总体目标,对研发设计、物料供应、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 四大业务域及其相关流程,见图2,及所涉及的部门及岗位进行梳理,识别业务域中的瓶颈问题,并结合 先进的技术方法、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开展业务流程的优化与设计,确保企业业务流程与所实施信息 技术或系统间的适宜性。 图2 汽车行业主要业务领域及流程 7 汽车行业信息技术架构设计 7.1 信息技术架构 汽车行业信息化应基于企业业务域优化分析结果,融入先进信息技术理念和制造服务模式,整体设 计企业的信息技术或系统部署架构,应包括但不限于车间层、网络层、感知层、平台层和用户层。汽车行 业信息技术架构见图3。 图3 汽车行业信息技术架构 7.2 车间层 企业应通过对传统制造装备进行数字化改造,购置高精密数控装备、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 备,以及实施高级排程、精益生产、看板管理等生产运行模式及理念,构建数字化机加生产线、自动化焊 接生产线、智能化涂装生产线和柔性化装配生产线,支持企业车间的信息化运行。 7.3 网络层 企业应在构建传统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移动互 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安全等软硬件设施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实现车间 数据的动态存储、处理及分析,支持企业所构建的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高效运行。 7.4 感知层 企业应通过部署RFID、温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智能识别设备,形成车间感知网 络环境,构建车间物联感知平台,实现冲压生产线、焊接生产线、涂装生产线及其各类智能装备等物理设 备与虚拟设备的逻辑映射与感知,支持车间生产进度信息、质量信息、能耗信息、车间现场环境等车间多 源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统一传输,为管控层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数据。 7.5 平台层 企业应通过搭建以PLM为核心的协同研发平台,以ERP为核心的精益管理平台,以 MES为核心 的生产制造平台和以客户为核心的网络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管控平台,实现汽车企业在研发 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四大业务领域的信息化集成管控,支持汽车企业研发协同化、管 理精益化、生产智能化和服务产业化发展。 企业应搭建以PLM为核心的协同研发平台,建立并完善汽车产品设计规范,建立协同设计平台; 应逐步开展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深化基于模型的三维产品设计;应致力于材料数据库建设 及试验能力建设,形成有效的产品仿真分析能力;应建立产品设计/工艺工程/制造一体化平台,提升工 艺虚拟仿真优化设计能力;应推进支持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和可配置化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应 用,充分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条件;应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大数据系统,及时精准获取汽车行业及 产品情报,开展客户需求和竞品数据的智能分析。 企业应搭建以ERP为核心的精益管理平台,通过与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商 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对企业产品和经营过程质量的全面管控,实现供应链上下端管理的有效协 同;通过与协同研发平台、生产制造平台和网络服务平台的集成,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计划和分配,实 现产品生命周期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高效协同。 企业应搭建以 MES为核心的生产制造平台,应用生产条码技术、制造系统配置技术、生产过程建 模技术、业务流程集成技术、生产现场可视化技术、制造信息采集和优化调度等技术,通过与车间设备、 网络设施、传感装置的集成,实现对生产计划、排程、质量、物料、能耗、设备等在内的汽车产品生产过程 全面管控。 企业应搭建以客户为核心,多元化的销售服务平台,通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网联技术、大数 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现代销售和金融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如基于车 联网的各类智慧出行、汽车运行诊断等服务,促进传统汽车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 7.6 用户层 企业可致力于 Web、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集 Web端、移动端、支持各类业务系统及 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单点登录的统一信息门户,以提高企业跨业务部门及跨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效率。 7.7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信息标准化体系 汽车行业信息安全应围绕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开展应用,通过但不 限于弱点加固、密码技术、数据保护、威胁检测、通信保护、备份恢复、物理技术、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应用, 实现信息安全管理。 汽车行业信息标准化应围绕产品的数据结构、客户及供应商编码、生产设备编码以及其他信息化过 程和技术,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支撑信息化的实施。 8 汽车行业信息系统设计 8.1 汽车行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8.1.1 概述 汽车行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在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设计出统一信息技术部署架构的基础上,系 统、科学地规划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蓝图,应包括但不限于支持企业各业务信息系统优化运行的基 础支撑体系、支持企业跨部门协作的业务管控平台和支持跨企业间协同的产业链服务等,汽车行业信息 系统总体设计图见图4。 图4 汽车行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图 8.1.2 基础支撑 汽车行业信息化应搭建支撑企业各信息系统及业务管控平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基础网络支撑 环境,包括硬件设备、泛在网络、软件系统和企业数据中心等。 汽车行业信息标准化体系应包括产品数据结构标准、客户及供应商编码体系、生产设备编码体系等 标准,以及产品研发技术规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等。通过标准规范的建设和完善,应能系统、科学指导 汽车行业企业各类信息系统的规范建设,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 汽车行业信息化安全体系应围绕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建设管理制度、系统 运维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建立,满足人员管理、系统建设、系统运维等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行为规范和操 作规程,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流程和行为,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8.1.3 业务管控 协同研发平台应以支持企业各研发部门的协同应用为重点,搭建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以 三维设计与仿真工具、仿真数据管理系统、产品试验与测试系统为辅助的协同研发平台,形成基于三维 数字模型的设计、制造、仿真、验证的数字化研发体系,有效支持产品升级和技术模式的创新。 精益管理平台应以企业ERP系统的深化应用为着力点,搭建以ERP为核心,集供应链管理、客户 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等功能的精益管理平台,支持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场、经营管理全过程、 全价值链的精益管控,为企业提供战略管控、运营管控、财务管控和风险管控支持,全面提升汽车行业企 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生产制造平台应以实现车间物料精益化管理、生产质量实时追随为突破口,结合RFID、车间传感 组网、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搭建以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的生产制造平台,实现汽车产品的透明 化生产、可视化总装、精益化管控。 网络服务平台应以提升增值服务能力为重点,建立以客户为核心,以面向汽车整车及其配套零部件 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汽车金融服务等分层次、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支撑汽车产品网络化定制销售、 远程维修维护、在线运行诊断、整车租赁与分时共享等增值服务的开展,提升汽车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 和综合竞争能力。 8.1.4 产业链协同 汽车行业信息化应围绕汽车产业链,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理念,基 于汽车主机生产企业成套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带动产业链各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逐步形成以网 络化协同研发、网络化协同采购、网络化协同生产、网络化协同营销、网络化协同服务等为主题的“互联 网+协同制造”模式,促进汽车全产业链的转型发展。 8.2 研发设计系统 汽车研发设计系统应支持从需求分析、立项、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设计、整车试制和可靠性试 验等汽车研发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其系统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工具层、管理控制层和基础层等层 面,其功能架构见图5。 图5 研发设计系统功能架构 开发工具层包括通用工具和专业工具。通用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设计(CAD)工具、工程仿真 模拟(CAE)工具、电子电气电控新能源设计工具、工艺设计工具和试验工具;专业工具层包括整车设计 及分析工具、动力总成分析工具、ECU代码和测试工具、工艺分析工具和试验分析工具。 管理控制层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研发数据管理系统(PLM/PDM)、BOM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仿 真数据管理系统、试验数据管理系统、代码开发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回收物 质管理系统、标定数据管理系统、备件电子图册管理系统。 基础层包括知识管理平台和基础支持软硬件资源,网络环境和信息安全平台。 8.3 生产制造系统 汽车生产制造系统应以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集仓储管理、安灯管理、AGV小车等软硬件系统进 行分布实施,并支持与车间控制层(如分布式数控系统、SCADA等)集成优化运行,以实现对生产过程 进度信息、质量信息、物料信息、人员信息、库存信息等多源异构信息的综合管控,其功能架构见图6。 图6 生产制造系统功能架构 制造执行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能耗管理和生产报表 中心等功能。 安灯系统应支持车间各类异常事件的报警功能,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生产质量异常等。 仓储管理系统应实现对车间物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存储、调度、发运等精细化管理,支持车间物流 的可视化和透明化管控。 8.4 精益管理系统 汽车精益管理系统应满足企业在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跨部门业务协同、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 等方面的信息化管控需求,其功能架构见图7。 应通过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中心对汽车企业进行内部管控。ERP系统应包含但不限于计 划、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质量、人员、资产、财务等管理模块。 应通过SRM/SCM系统对供应商及采购进行管控。SRM/SCM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开发、 供应商管理、公共服务门户、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开票通知、采购合同等管理模块。 应通过销售DMS系统对经销商及销售进行管控。销售DMS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销售计划管理、 销售订单管理、配发车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商务政策管理、经销商返利管理、经销商库存管理等管理 模块。 应通过CRM系统对客户关系进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