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36607-2018'
标准编号 | GB/T 36607-2018 (GB/T36607-2018) | 中文名称 | 人类工效学 车辆驾驶员头部位置 | 英文名称 | Ergonomics -- Motor vehicle driver head position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A25 | 国际标准分类 | 13.180 | 字数估计 | 10,176 | 发布日期 | 2018-09-17 | 实施日期 | 2019-01-01 | 起草单位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广东警官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 | 提出机构 |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ICS13.180
A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人类工效学 车辆驾驶员头部位置
2018-09-1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概述 1
5 驾驶员头廓包络 2
参考文献 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
车有限公司, 广东警官学院,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立, 赵朝义, 刘畅, 李磊, 张勇刚, 罗恢育, 叶青, 张静, 梁清林, 胡雪芬, 孔祥龙,
呼慧敏, 冉令华, 张欣, 杨亚芬, 尤海波.
人类工效学 车辆驾驶员头部位置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车辆驾驶员头部位置,包括驾驶员头廓包络形成的原理,以及车辆座椅行程大于
133mm的头廓包络的轴长, 侧视图方向的倾角及中心位置.
本标准适用于座椅行程大于133mm的 M1类车辆车身空间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089-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眼椭圆 eyelipse
驾驶员眼睛在空间相对车辆内部参考点位置的统计表示.
3.2
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适意的位置时,其头廓(包括头发)的包络.
3.3
M1类汽车 classM1vehicles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GB/T 15089-2001,定义3.2]
4 概述
头廓包络是针对乘员整体的头部位置模型,并不针对个体乘员.头廓包络线是以平均头部轮廓在
合适的视切比眼椭圆形成的包络(见图1).表明群体中有95%的头部位置位于95百分位的头廓包络
面相切的平面的一侧,而其余5%位于另一侧,并不是说第95百分位的头部包络面包含了95%的人口
总体头部在里面.
本标准中的 M1类车头廓包络基于男女性别比例1∶1构建.
图1 以眼椭圆为基准形成头廓包络
头廓包络面包含驾驶员头发.
注:如果95%头廓包络刚好碰到车顶,乘员并按照自己偏好乘坐,意味将有5%的人(人群性别比例1∶1)的头部或
头发会碰到车顶.设计者需要在头廓包络周围增加额外的空隙,以避免乘员正常姿势下的头部或头发触及车
顶内表面.
5 驾驶员头廓包络
5.1 头廓包络尺寸
5.1.1 驾驶员头廓包络轴长如表1所示,示意图如图2所示.
表1 椭球轴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百分位值 X 轴长度 Y 轴长度 Z 轴长度
95 ±226.55 ±134.80 ±151.70
99 ±256.70 ±151.30 ±164.23
图2 驾驶员头廓包络示意图
5.1.2 从后视图看,驾驶员和前排外侧乘客的头廓包络是不对称的,包络线的外侧比内侧多延展
23mm.因此椭圆体的中心将不再位于完成的头廓包络的中心(见图3).
图3 座椅行程大于133mm的头廓包络
沿侧中心面(Y 轴)将包络分成两半,同时维持椭圆体中心位置与内侧部分对应.沿着椭圆体中线
部分的X, Z 曲面,创建23mm宽的外侧段,将该部分放置于被切分的包络中央.这段23mm切面的
内侧边界与椭圆体中心的Y 坐标位置相同.
对于可调节座椅的包络,驾驶员头廓包络X 轴的前部从侧视图看前端向下倾斜11°,其他轴与车辆
网格线平行.
5.2 驾驶员头廓包络的中心点计算
5.2.1 定位概述
头廓包络宜根据眼椭圆中眼点或直接从车辆网格线中定位,头廓包络与眼椭圆中眼点的相对位置
仅由座椅行程决定,所有头廓包络的中心与眼椭圆的中心Y 轴坐标相同.
5.2.2 根据眼椭圆中心定位
分别以Xh, Yh, Zh表示头廓包络中心与眼椭圆中眼点在X 轴, Y 轴, Z 轴的距离(数值见表2),根
据该相对距离即可定位头廓包络.
表2 从中眼点椭圆中心到头部轮廓椭球中心的距离 单位为毫米
Xh Yh Zh
90.6 0 52.6
5.2.3 根据车辆基准面定位
另外一种定位头廓包络的方式是基于车辆基准面,根据式(1)~式(3)进行定位.
X=L1+628+0.587(L6)-0.176(H30)-12.5t+Xh (1)
Y=W20 (2)
Z=H8+623+H30+Zh (3)
式中:
Xh和Zh---见表2中的数据;
L1 ---踏板参考平面的X 坐标;
L6 ---方向盘中心到踏板参考平面的在X 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