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39852-2021'
标准编号 | GB/T 39852-2021 (GB/T39852-2021) | 中文名称 | 物品电子编码 标签数据转换 | 英文名称 |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 Tag data translation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A24 | 国际标准分类 | 35.040 | 字数估计 | 218,253 | 发布日期 | 2021-03-09 | 实施日期 | 2021-10-01 | 起草单位 |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仁聚智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7)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21年第3号 | 提出机构 |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7)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39852-2021
物品电子编码 标签数据转换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 Tag data transl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品电子编码系统与标签数据、标签数据转换、标签数据转换标记文件和标签数据转
换算法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品电子编码系统信息交换与传输过程中的标签数据转换与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05 条码术语
ISO/IEC 15962 信息技术 项目管理用射频识别(RFID) 数据协议:数据编码规则和逻辑存储
功能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905、ISO/IEC 1976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缩略语和符号
下列缩略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BNF:扩展巴科斯范式
AI:应用标识符
ALE:应用层事件
DNS:域名解析系统
5 EPC系统与标签数据
5.1 EPC系统
5.1.1 EPC系统组成
EPC是GS1物品编码的电子代码形式。EPC系统是GS1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在信息网络基础上,
以EPC或GS1物品编码的其他形式(如条码、OCR字符)代码,作为物品标识以及信息传递或检索关键
字,利用RFID技术和其他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识别与采集、检索、查询和传
递,从而达到物与信息网络互联、物与物互联的标准化服务网络。
EPC系统由标识与数据采集层、EPC信息系统层、应用层、EPC网络服务层四部分组成,其架构如图1所示。
5.1.2 标识与数据采集层
标识与数据采集层实现物品标识信息的自动采集,由标识和读写器构成。基于RFID技术的标识
与数据采集层由RFID标签和识读器组成,其他技术不在本标准中规定。
RFID标签是装载物品电子编码(EPC)的自动识别载体,通常附着于标识物品上,是物品全生命周
期的唯一标识,由天线和芯片组成。EPC在RFID标签内以二进制形式存储。
RFID读写器是读取或者读写 RFID 标签存储信息的设备。读写器可内嵌底层读写器协议
(LLRP),控制读写器读取原始标签数据,通过中间件与信息系统交换信息。
5.1.3 EPC信息系统层
EPC信息系统层为应用层提供数据过滤以及数据共享服务,包括实现过滤功能的应用层事件
(ALE)接口,实现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同步、GS1EANCOM 和GS1eCOMXML标准,实现物品事件
信息服务的EPCIS标准等。
注1:GS1EANCOM是由GS1开发的,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的电子数据交换规范。
注2:GS1eCOMXML是由GS1开发的基于XML语言的电子数据交换规范。
5.1.4 应用层
应用层是指用户根据需求采用EPC或GS1物品编码的其他形式代码为关键字搭建的各种应用。
5.1.5 EPC网络服务层
EPC网络服务层提供在互联网上寻找具体应用、具体对象的网络服务,包括对象名称解析服务
(ONS)和发现服务(Discovery)等,其中,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是通过唯一的物品电子代码对实体
对象进行识别与发现的网络服务模式。
5.2 标签数据
6 标签数据转换
6.1 标签数据转换概述
EPC的编码结构包括SGTIN、SSCC、SGLN、GRAI、GIAI、GSRN、GDTI和GID等,每一种编码结
构都具有图2所示的七种格式。标签数据转换是指EPC编码在不同格式间的相互转换。标签数据转
换是指同一个编码结构的不同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不能跨编码结构进行。转换可以跨层级进行。标
签数据转换过程的输入与输出如图3所示。
注:“指定”表示输入数据是给定的,输出格式是由用户或者应用确定。
图3 标签数据转换过程的输入与输出
不同格式的编码转换时数据段并非完全双向对应。例如,图2中,格式的第1级(二进制格式)和第
2级(标签编码URI格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第3级到第6级格式无编码位长和滤值信息,是通
过将纯标识URI格式添加、转换,或组合必要的辅助文本信息构成。第7级格式用于对象名称解析服
务发起查询和检索,该格式不要求和EPC编码的任一格式完全对应,因此只作为输出格式,不作为输入
格式参与编码过程。
6.2 转换过程
6.2.1 转换环节
标签数据转换过程是自动识别输入的EPC编码,并将该编码格式转为需要的输出格式。转换过程
分为输入、转换、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