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样品:
GB/T 41533-2022 English:
GB/T 41533-2022 GB/T 41533-2022: 纺织品 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测定
GB/T 41533-2022 英文名称: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adsorbable organic halogens
ICS 59.080.01
CCS W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
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世达标准检测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利辛县富
亚纱网有限公司、苏州敬天爱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竺梅寝具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王金非织造布有
限公司、义乌弘熙纺织品有限公司、中纺标(福建)检测有限公司、东莞市鑫翔纺织品有限公司、中纺标检
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山东恒丰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有限公
司、浙江生态纺织品禁用染化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友超、曹丽华、吴国平、斯颖、葛早寒、周佳、任航、蒋洁蓉、钱凯、汤娟、朱映旭、
沈中增、胡锦洲、朱宏伟、代凌云、吴正楷、方良兴、付刚。
纺织品 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测定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可吸附有机卤素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吸附有机卤素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被活性炭吸附的与有机化合物结合的卤素(包括氟、氯、溴和碘)总量。
4 原理
将试样超声提取后过滤,用活性炭吸附滤液中的有机卤化物,再用酸性硝酸钠溶液洗涤分离无机卤
化物,将吸附有机卤化物的活性炭在氧气流中燃烧、裂解、气化,其产物卤化氢等随气体进入吸收液,用
离子色谱仪(IC)分析测定卤素离子,外标法定量。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仅使用优级纯的试剂。所用试剂及材料中不应含有待测卤素。
5.1 水
符合GB/T 6682一级水的要求。
5.2 卤素离子标准储备溶液
5.2.1 氟离子标准储备溶液
配制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氟离子标准储备溶液:称取在100℃~105℃烘干至恒重的氟化钠
2.2105g,溶于水,定容至1000mL,贮于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瓶中,置于0℃~4℃冷藏存放。
5.2.2 氯离子标准储备溶液
配制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氯离子标准储备溶液:称取在500℃~600℃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
1.6480g,溶于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置于0℃~4℃冷藏存放。
5.2.3 溴离子标准储备溶液
配制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溴离子标准储备溶液:称取在100℃~105℃烘干至恒重的溴化钾
1.4880g,溶于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置于0℃~4℃冷藏存放。
5.2.4 碘离子标准储备溶液
配制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碘离子标准储备溶液:称取干燥的碘化钾1.3073g,溶于水,定容
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置于0℃~4℃冷藏存放。
注1:标准储备溶液在0℃~4℃条件下保存期为6个月。
注2:市售有证标准溶液也能用于本实验。
5.3 卤素离子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移取适量的氟离子标准储备溶液(5.2.1)、氯离子标准储备溶液(5.2.2)、溴离子标准储备溶液
(5.2.3)和碘离子标准储备溶液(5.2.4),根据仪器的线性范围,用水(5.1)配制成所需质量浓度的混合标
准工作溶液。此溶液现配现用。
5.4 硝酸
密度为1.40g/mL。
5.5 酸性硝酸钠储备溶液
配制质量浓度为17g/L的酸性硝酸钠储备溶液:称取17g硝酸钠溶于水中,加入1.4mL的硝酸
(5.4),再加水定容至1000mL。
注:储备溶液在0℃~4℃条件下保存期为6个月。
5.6 酸性硝酸钠工作溶液
配制质量浓度为0.85g/L的酸性硝酸钠工作溶液:量取50mL酸性硝酸钠储备溶液(5.5),加水定
容至1000mL。
5.7 淋洗液
称取0.1680g碳酸氢钠和0.6784g无水碳酸钠溶于水,并定容至2000mL。此溶液含
1.0mmol/L碳酸氢钠和3.2mmol/L碳酸钠,或按分析仪器说明书配制。
5.8 活性炭
吸附力(碘值)≥1050,杂质(氯化物)≤0.0015%,颗粒度10μm~50μm;或使用市售可吸附有机
卤素检测专用活性炭。
5.9 聚碳酸酯滤膜
直径为47mm,孔径为0.4μm。
5.10 无机滤膜
孔径为0.22μm。
5.11 氧气
纯度≥99.9%。
6 仪器和装置
6.1 离子色谱仪(IC):配有数字型电导检测器。
6.2 燃烧吸收装置:主要由管式炉、燃烧管、石英舟、流量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和多孔吸收瓶构成,温度
调节范围从室温至1000℃,控温精度±1%,其结构见附录A;或有类似功能的燃烧吸收装置或设备。
6.3 超声波清洗器:频率40kHz,功率≥200W。
6.4 机械振荡器:往返150次/min~250次/min,振幅6cm~10cm,其搅拌力度应可调,在保持搅拌
试样的同时,应确保试样不会溢出。
6.5 过滤装置:含真空抽滤、过滤杯、砂芯过滤头、集液瓶。
6.6 锥形瓶:250mL,具有标准磨口玻璃塞。
6.7 分析天平:感量0.01g和0.1mg。
6.8 多孔吸收瓶:50mL。
6.9 砂芯漏斗:型号G2。
7 分析步骤
7.1 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样品,剪碎至5mm×5mm以下,混匀,装入塑料袋或玻璃瓶中保存。
注:试样制备过程中戴防护手套,防止试样受污染;所用塑料袋及手套均不能含有待测卤素。
7.2 提取
7.2.1 称取两份试样(用于平行试验),每份试样2g,精确至0.01g,分别置于锥形瓶(6.6)中,加入
100mL水(5.1),盖紧瓶塞并用力振摇锥形瓶,使试样全部浸入溶液中,将锥形瓶放入超声波清洗器
(6.3)中,在(25±5)℃下超声提取1h。
7.2.2 用砂芯漏斗(6.9)过滤,并用25mL水(5.1)洗涤试样和锥形瓶(6.6),收集所有滤液于另一干净
的锥形瓶(6.6)中。
7.2.3 用硝酸(5.4)调节上述滤液的pH值至3以下,加入50mg活性炭(5.8),盖紧瓶塞并置于机械振
荡器(6.4)上,以往返150次/min的速度在室温下振荡处理1h。
7.2.4 使用聚碳酸酯滤膜(5.9)用过滤装置(6.5)抽滤,用25mL酸性硝酸钠工作溶液(5.6)漂洗活性炭
(5.8)、锥形瓶(6.6)和过滤杯(6.5)内壁,再用少量水(5.1)洗涤活性炭(5.8),真空抽滤近干,将处理后的
活性炭(5.8)连同滤膜取下,用于燃烧。
7.3 燃烧和吸收
7.3.1 预先设置燃烧吸收装置(6.2)的管式炉温度,保持在(950±10)℃。
7.3.2 在两个多孔吸收瓶(6.8)中分别加入10mL淋洗液(5.7),用于对气体产物进行二级吸收。
7.3.3 调节氧气(5.11)压力和流量计,使得燃烧管内套管氧气流量为120mL/min~150mL/min,外管
氧气流量为40mL/min~60mL/min,吸收瓶中的气泡能够均匀鼓出。
7.3.4 将7.2.4中处理后的活性炭连同滤膜一起放入石英舟并推入管式炉的低温区(炉口处),停留
2min,然后缓慢将石英舟推入管式炉的高温区(中间位置),5min后将其拉回,继续吹氧气5min。
7.3.5 取下二级多孔吸收瓶(6.8),将吸收液定量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少许淋洗液继续洗涤多孔
吸收瓶(6.8)并定容至刻度,经无机滤膜(5.10)过滤,滤液供仪器分析。
7.4 仪器分析
对试样溶液(7.3.5)和氟、氯、溴、碘离子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5.3)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条件见附
录B。通过比较试样溶液(7.3.5)与卤素离子混合标准工作溶液(5.3)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以标
准物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工作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用外标法定量分析。
氟、氯、溴、碘的典型离子色谱图可见图B.1。
7.5 空白试验
在不添加样品的情况下,重复7.2~7.4的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8 结果计算
按照公式(1)计算试样中可吸附有机卤素含量Xi,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表示到
小数点后两位。检测结果分别以可吸附有机氟(AOF)、可吸附有机氯(AOCl)、可吸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