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5137.4-2020'
标准编号 | GB/T 5137.4-2020 (GB/T5137.4-2020) | 中文名称 |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 英文名称 | Test methods of 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used on road vehicle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solar characteristic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T34 | 国际标准分类 | 43.040.60 | 字数估计 | 11,191 | 发布日期 | 2020-03-31 | 实施日期 | 2021-02-01 | 起草单位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奔迅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归口单位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 | 提出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5137.4-2020
Test methods of 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used on road vehicles--Part 4: Determination of solar characteristic
ICS 43.040.60
T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5137.4-200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2020-03-3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5137.4-2001《汽车安全玻璃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本部分与GB/T 5137.4-
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
---将“引用标准”修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增加了新的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1年版的
第2章);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部分定义(见第3章,2001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见第4章);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计算公约B”(见2001年版的4.4.2);
---增加了大气质量为1.5时的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1);
---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6);
---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7);
---增加了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的计算方法(见8.8);
---增加了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的计算方法(见8.10)。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13837:2008《道路车辆 安全玻璃材料 太阳能总透射比测
试方法》。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铁
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信义汽车玻
璃(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奔迅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学东、张浩运、黄小楼、吴洁、丁佐鑫、曹增辰、李永光、王银茂、杨建军、张建军、
肖颂华、李俊杰、张平、刘文、王晓伟、余枫、刘静、庞堃、凃昊。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5137.4-200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直接
反射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
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的太阳能特性试验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太阳能特性的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80 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
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1994,ISO 9050:1990,NEQ)
QC/T 1119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QC/T 1119-2019,ISO 3536:2016,MOD)
EN673 建筑玻璃 传热系数(U值)测定 计算方法[Glassinbuilding-Determinationofther-
QC/T 11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射比 transmittance
在特定几何和光谱条件下,透射过安全玻璃的辐射通量和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
4 环境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进行:
a) 环境温度:20℃±5℃;
b) 大气压力:8.60×104Pa~1.06×105Pa;
c) 相对湿度:30%~60%。
5 试验仪器
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其范围波长应至少包括300nm~2500nm。
6 试样
平型试验片,也可以切取弯型制品最平的部分。
7 试验步骤
按设备制造商的要求校准仪器,放入清洁试样,试样与入射光束垂直。单片玻璃可直接作为试样进
行测试;中空玻璃试样,应拆分成单片进行测试。试样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如适用,应标明试样
膜面或曲面方向,记录试样光谱透射比、光谱反射比值。
8 数据处理
8.1 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TUV(380)按式(1)计算。
TUV(380)= ∑
380nm
λ=300nm
Tλ×E'λ(n) (1)
式中:
TUV(380)---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
Tλ ---太阳光光谱透射比,%;
E'λ(n) ---λ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1。
表1 大气质量为1.5时,(300nm~38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
λ/nm E'λ(n) λ/nm E'λ(n)
300 0.000000 345 0.072400
305 0.001575 350 0.079794
310 0.006983 355 0.082806
315 0.017783 360 0.085819
320 0.029850 365 0.097851
325 0.040719 370 0.109901
330 0.065211 375 0.114385
335 0.064355 380 0.058767
340 0.071801 - -
注:本表来源于GB/T 17683.1-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1.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8.2 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TUV(400)按式(2)计算。
TUV(400)= ∑
400nm
λ=300nm
Tλ×E'λ(n) (2)
式中:
TUV(400)---太阳光紫外线透射比,%;
E'λ(n) ---λ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2。
表2 大气质量为1.5时,(300nm~40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
λ/nm E'λ(n) λ/nm E'λ(n)
300 0.000000 355 0.054947
305 0.001045 360 0.056946
310 0.004634 365 0.064930
315 0.011800 370 0.072925
320 0.019807 375 0.075901
325 0.027019 380 0.077991
330 0.043271 385 0.075890
335 0.042703 390 0.073777
340 0.047644 395 0.092335
345 0.048041 400 0.055446
350 0.052948 - -
注:本表来源于GB/T 17683.1-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1.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8.3 太阳光直接透射比TDS按式(3)计算。
TDS= ∑
2500nm
λ=300nm
Tλ×E'λ(n) (3)
式中:
TDS ---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E'λ(n)---λ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3。
表3 大气质量为1.5时,(300nm~250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
λ/nm E'λ(n)
300 0.000000
305 0.000048
310 0.000214
315 0.000545
320 0.000915
325 0.001248
330 0.001999
335 0.001973
340 0.002201
345 0.002219
350 0.002446
355 0.002538
360 0.002630
λ/nm E'λ(n)
365 0.002999
370 0.003369
375 0.003506
380 0.003603
385 0.003506
390 0.003408
395 0.004265
400 0.007684
410 0.011712
420 0.011973
430 0.010839
440 0.013166
450 0.015431
表3(续)
λ/nm E'λ(n)
460 0.016175
470 0.015988
480 0.016466
490 0.015565
500 0.015661
510 0.016043
520 0.015016
530 0.015900
540 0.015681
550 0.015790
560 0.015539
570 0.015184
580 0.014646
590 0.014112
600 0.014568
610 0.015020
620 0.014760
630 0.014502
640 0.014525
650 0.014547
660 0.014333
670 0.014079
680 0.012749
690 0.011426
700 0.012375
710 0.013315
720 0.010313
730 0.011094
740 0.012248
750 0.012119
760 0.009197
770 0.010675
780 0.011438
790 0.011201
800 0.032812
λ/nm E'λ(n)
850 0.049016
900 0.039872
950 0.016652
1000 0.037501
1050 0.034127
1100 0.020859
1150 0.012512
1200 0.021415
1250 0.023934
1300 0.018651
1350 0.001642
1400 0.000136
1450 0.003746
1500 0.009548
1550 0.013934
1600 0.012093
1650 0.011636
1700 0.010440
1750 0.008111
1800 0.001553
1850 0.000231
1900 0.000000
1950 0.000682
2000 0.001878
2050 0.004040
2100 0.004507
2150 0.004134
2200 0.003604
2250 0.003583
2300 0.003468
2350 0.003242
2400 0.002251
2450 0.001070
2500 0.000433
- -
注:本表来源于GB/T 17683.1-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1.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8.4 太阳光直接反射比RDS按式(4)计算。
RDS= ∑
2500nm
λ=300nm
Rλ×E'λ(n) (4)
式中:
RDS ---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Rλ ---太阳光光谱反射比,%;
E'λ(n)---λ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3。
8.5 太阳光直接吸收比αDS按式(5)计算。
αDS=1-TDS-RDS (5)
式中:
αDS---太阳光直接吸收比,%。
8.6 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TIR按式(6)计算。
TIR= ∑
2500nm
λ=780nm
Tλ×E'λ(n) (6)
式中:
TIR ---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
E'λ(n)---λ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4。
表4 大气质量为1.5时,(780nm~2500nm)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
λ/nm E'λ(n) λ/nm E'λ(n) λ/nm E'λ(n)
780 0.013293 1350 0.003817 2000 0.004365
790 0.026034 1400 0.000317 2050 0.009389
800 0.076267 1450 0.008707 2100 0.010475
850 0.113929 1500 0.022193 2150 0.009609
900 0.092675 1550 0.032388 2200 0.008377
950 0.038704 1600 0.028107 2250 0.008329
1000 0.087163 1650 0.027047 2300 0.008060
1050 0.079323 1700 0.024266 2350 0.007536
1100 0.048484 1750 0.018852 2400 0.005231
1150 0.029083 1800 0.003609 2450 0.002488
1200 0.049776 1850 0.000537 2500 0.001006
1250 0.055629 1900 0.000000 - -
1300 0.043350 1950 0.001585 - -
注:本表来源于GB/T 17683.1-1999表1第5列(大气质量为1.5),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8.7 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RIR按式(7)计算。
RIR= ∑
2500nm
λ=780nm
Rλ×E'λ(n) (7)
式中:
RIR ---太阳光红外直接反射比,%;
E'λ(n)---λ波长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系数,见表4。
8.8 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αIR按式(8)计算。
αIR=1-TIR-RIR (8)
式中:
αIR---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
8.9 太阳能总透射比TTS按式(9)计算。
TTS=TDS+qi (9)
式中:
TTS---太阳能总透射比,%;
qi ---试样向室内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
8.10 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gIR按式(10)计算。
gIR=TIR+qir (10)
式中:
gIR---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
qir ---试样向室内侧的红外二次热传递系数,%。
8.11 单层玻璃二次热传递系数q按式(11)计算。
q=α×
hi
hi+he
(11)
式中:
q ---qi或qir;
α ---αDS或αIR;
hi---试样内表面换热系数,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开尔文[W/(m2·K)];
he---试样外表面换热系数,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开尔文[W/(m2·K)]。
内表面换热系数hi按式(12)计算。如果为了满足特殊的边界条件,也可采用其他内表面换热系数
hi,并应给出提示。
hi=3.6+
4.4εi
0.837
(12)
式中:
εi---修正后的辐射率,计算方法与EN673一致。对于普通玻璃,εi=0.837,hi=8.0W/(m2·K)。
外表面换热系数he按式(13)或式(14)计算。
当v< 5m/s,he=5.57+3.94v (13)
当v≥5m/s,he=7.1v0.78 (14)
式中:
v---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当车辆静止时,v=4m/s;当车辆行驶时,车速等于风速。
8.12 中空玻璃的太阳能特性相关参数试验可采用GB/T 2680和EN673中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计算
方法。
9 结果表达
报告中应体现试样厚度、类型、结构。如果适用,还包括曲面方向及使用仪器。试样的太阳光紫外
线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太阳光红外直接透射比、太阳光
红外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红外直接吸收比、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结果应精确至
0.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
表A.1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本部分章条编号 对应的ISO 13837:2008章条编号
1 1
2 2
3 3
- 4
4 -
5 5
6 6.1
7 6.2
8.1 -
8.2,8.3 6.3.1,6.3.2
- 6.4
8.4,8.5 附录B
8.6,8.7,8.8 -
8.9,8.11,8.12 6.5,附录B
8.10 -
9 7
附录A -
附录B -
- 附录A
- 附录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B.1给出了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B.1 本部分与ISO 13837:200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部分章
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因
1 删除了具体适用的产品种类 增加了标准应用范围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
整,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具体调整如下:
---增加引用了 GB/T 2680、QC/T 1119、EN673(见
第3章、8.12);
---删除了CIE85:1989
适应我国技术条件
删除了“标准化”“太阳光间接透射比”“大气质量”的
定义
“标准化”改为“校准”不再进行定义;大气质
量在 GB/T 17683.1-1999已定义,本部分
不再重新定义“太阳光间接透射比”改为“二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