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JB/T 5000.15-2007'
标准编号 | JB/T 5000.15-2007 (JB/T5000.15-2007) | 中文名称 |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 英文名称 | Heavy mechanical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Part 15: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forged steel | 行业 | 机械行业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H90 | 国际标准分类 | 25.120.20 | 字数估计 | 25,281 | 发布日期 | 2007-08-28 | 实施日期 | 2008-02-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JB/T 5000.15-1998 | 引用标准 | GB/T 5097; GB/T 11259; JB/T 8290; JB/T 9214; JB/T 9216; JB/T 10061; JB/T 10062 | 起草单位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 归口单位 | 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年第51号 | 范围 | JB/T 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锻钢件的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检测方法及其质量等级。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锻钢件的无损检测。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 可能会涉及危害性材料、操作及设备, 参加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有关安全保护和保健规程。对锻件无损检测的方法、部件及质量等级应在锻件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 |
JB/T 5000.15-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JB/T 5000.15-2007 英文名称: Heavy mechanical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Part 15: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forged steel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5000.15—2007
代替 JB/T 5000.15—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JBAT 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锻钢件的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检测方法及其质量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锻钢件的无损检测。
釆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可能会涉及危害性材料、操作及设备,参加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
有关安全防护和保健规程。
对锻件无损检测的方法、部位及质量等级应在锻件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5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弓I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 一般要求
4.1选择原则
4.1.1检测方法和质量验收等级的选择应就锻件的具体使用和种类确定,并符合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
4.1.2凡要求用表面检测的铁磁性锻件,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方法。若因结构形状及资源条件等原因
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才选用渗透检测。
4.3检测人员
4.3.1凡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
4.3.2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
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3凡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 (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3.2凡从事表面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
5超声波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5.1检验依据
5.1.1用户或设计工艺部门对锻钢件超声波检测的有关要求。
5.1.2建立灵敏度的方法、仪器设备的选用、性能的测试等应与本部分中规定一致。
5.2仪器设备
5.2.1使用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至少具有1MHz〜5MHz的频率范围。
5.2.2超声波探伤仪的垂直线性至少在屏高80%内呈线性显示,其误差在±5%以内,水平线性误差为
±2%。仪器的线性应按JB/T 10061的要求进行检定。
5.2.3仪器的灵敏度余量应在30dB以上,其测定方法按JB/T 10061的要求进行。
5.3探头
5.3.1各种探头应在标定的频率下使用,原则上采用2MHz〜2.5MHz、晶片直径10mm〜30mm的直探头。
斜探头的折射角应为35°〜70° ,斜探头的有效晶片面积应为20mm2-625mm2。
5.3.2探头主声束应无明显的双峰,声束线偏斜应小于2°。
5.3.3可更换其他探头来评定缺陷和对缺陷准确定位。
5.3.4探头性能测试方法按JB/T 10062的规定。
5.4耦合剂
5.4.1耦合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可使用全损耗系统用油、甘油、浆糊或水作为耦合剂。对于成品
锻件推荐使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N46作为耦合剂。
5.4.2不同的耦合剂不能进行对比,因此,检测系统性能测试、灵敏度调节和校正等必须和检测时使
用的耦合剂相同。
5.5试块
5.5.1试块应釆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
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5.5.2校准用反射体可采用平底孔和V形槽等,校准时探头主声束应对准反射体,且与平底孔的反射
面相垂直,与V形槽轴线相垂直。
5.5.3试块的外形尺寸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试块厚度应与被检工件的厚度相对应。其误差不超
过探测厚度的10%。
5.5.4试块的制造要求应符合GB/T 11259的规定。
5.5.5现场检测时,也可采用其他型式的等效试块。
5.6系统组合性能的测试
系统组合性能的测试按JB/T 9214的规定。
5.7检测前锻件的准备
5.7.1除定货时另有规定外,轴类锻件径向检测时应加工出圆柱形表面,轴向检测时两端面应加工成
与锻件轴向垂直的平面,饼形和矩形锻件其表面加工成平面,且相互平行。
5,7.2除定货时另有规定外,锻件表面的粗糙度Ra值不得超过6.3㎛。
5.7.3锻件检测面应无异物存在,如氧化皮、油漆、污物等。
5.8检测规程
5.8.1 一般规则
5,8.1.1除由于倒圆、钻孔等造成锻件的截面和局部外形改变而不可能进行检测外要尽可能对整个锻
件进行超声波检测。
5.8.1.2锻件应在力学性能热处理后(不包括去应力处理)、精加工成形前进行超声波检测,如果经热
处理后锻件的外形不可能进行全面检测,则允许在性能热处理前进行超声波检测,但热处理后应尽可能
全面地对锻件进行超声波复检。
5.8.1.3探头每次移动至少有15%的重合,以确保能完全扫查整个锻件。探头扫查速度:手工操作时
不得超过150mm/s,自动检测时不得超过1000mm/s。
5.8.1.10锻件厚度大于400mm时,应从相互平行的相对面进行检测。
5.8.2检测灵敏度
5.8.2.1原则上釆用AVG法确定检测灵敏度,对于因几何形状所限和探测厚度接近近场区长度的锻件
则采用试块比较法。
5.8.2.2检测灵敏度以起始记录当量值为准,其基准波高不得低于满屏高的40%。
5.8.2.3对缺陷进行评定时,应在锻件完好部位调节评价灵敏度。
5.8.2.4检测灵敏度的重新校验:
a)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对检测灵敏度进行重新校验:
——校正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旋钮等发生任何改变时;
——外部电源电压波动较大或操作者怀疑检测灵敏度有变动时;
5.11超声波检测报告
超声波检测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5.11.1检验所使用的规范标准,要求的质量验收等级,所用的检验方法,所用探头的规格、频率、
检测灵敏度及其调节方法、仪器型号、锻件表面状态和检验时期。
5.11.2制造厂标志号、产品合同号、锻件名称、图号、材质、炉号、卡号等。
5.11.3应绘出工件草图,标明锻件的实际外形尺寸,因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而未检测区域的尺寸及缺
陷定位坐标原点。
5.11.4缺陷记录应包含坐标位置、当量以及大致分布状况。
5.11.5检验结果的评定。
5.11.6检验日期与检验人员签名。
6磁粉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6.1检验依据
6.1.1用户或设计工艺部门对锻钢件磁粉检测的有关要求。
6.1.2建立灵敏度的方法、仪器设备的选用、磁化方法的选择、磁场强度的要求等应与本部分一致。
6.1.3要说明是否有退磁要求和退磁需要达到的程度。
6.2检测表面要求
6.2.1磁粉检测的灵敏度同受检锻件的表面状态有很大关系。若不规则的表面状态影响缺陷的显示或
评定时,则必须用打磨、机械加工或其他方法处理受检表面。
6.3检验时期
6.3.1除需方另有规定外,磁粉验收检测应在锻件经最终热处理和精加工后进行。
6.3.2釆用半波整流、直流及直接磁化时,磁粉验收检验可以在精加工前但加工余量不得超过3mm。
6.4设备和磁粉
6.4.1磁粉检测设备以及特殊类型的设备必须符合JB/T 8290的要求。
6.4.2设备校验按国标要求,至少每年校验一次。若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则在第一次使用前进行校验。
6.4.3磁粉及磁悬液:
6.4.3.1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应无相互吸引。用磁粉称量法检验时,其称量
值应大于7g。
6.4.3.2磁粉粒度应均匀,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 〜10㎛ ,最大粒度应小于45㎛ ;干法用磁
粉的平均粒度应小于90㎛ ,最大粒度应小于180㎛ 。
6.4.3.3磁粉颜色可选用红、黄、蓝、白、黑等,选取原则应视工件表面而定,与工件表面颜色必须
具有较高的对比度。
6.4.3.4湿粉法应以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磁
悬液粘度应控制在5000Pa•s〜20000Pa•s内(25℃ )。
6.4.3.5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