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JJG 475-2008'
标准编号 | JJG 475-2008 (JJG475-2008) | 中文名称 |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 | 英文名称 |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 行业 | 计量行业标准 | 中标分类 | A53 | 国际标准分类 | 17.100 | 字数估计 | 19,146 | 发布日期 | 2008-06-12 | 实施日期 | 2008-12-12 | 旧标准 (被替代) | JJG 475-1986 | 引用标准 | GB/T 16491-1996; GB/T 16825.1-2002; JJG 139-1999; JJG 762-2007; GB/T 2611-1992 | 起草单位 |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8年第72号 | 发布机构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范围 | 本规程适用于电子式万能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型式评价以及电子拉力(或压力)试验机的检定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
JJG 475-2008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2008-06-12发布
2008-12-12实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检 定 规 程
Machine
代替JJG475-1986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8年6月12日批准,并自
2008年12月12日起施行。
归 口 单 位: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吉林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钢铁研究总院
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绍兴市肯特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本规程委托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李万升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胡 刚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赵玉成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贵仁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胡 翔 (湖北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曲 卓 (吉林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周巍松 (钢铁研究总院)
雷庆安 (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李钊海 (绍兴市肯特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李明义 (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目 录
1 范围 (1)
2 引用文献 (1)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1)
3.1 分辨力 (1)
3.2 鉴别力阈 (1)
3.3 本规程使用的符号、单位与定义 (1)
4 概述 (2)
5 计量性能要求 (3)
5.1 试验机的分级 (3)
5.2 加力系统 (3)
5.3 测力系统 (3)
5.4 位移测量允许误差 (4)
5.5 变形测量系统 (4)
6 通用技术要求 (4)
6.1 外观 (4)
6.2 试验机性能 (4)
6.3 移动横梁 (5)
6.4 测力系统 (5)
6.5 安全保护装置 (5)
6.6 噪声 (5)
7 计量器具控制 (5)
7.1 检定条件 (5)
7.2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6)
7.3 检定结果的处理 (9)
7.4 检定周期 (9)
附录A 电子万能试验机检定记录 (10)
附录B 电子万能试验机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13)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以下简称试验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
中检验。型式评价以及电子拉力 (或压力)试验机的检定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文献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献:
GB/T 2611-1992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 16491-1996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GB/T 16825.1-2002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1部分:拉力和 (或)压力试
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JJG139-1999 《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
JJG762-2007 《引伸计》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分辨力 resolution
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相邻值的能力。
使试验机的示值上产生一个不可觉察变化响应的最大输入变化。
3.3 本规程使用的符号、单位与定义
见表1。
表1 符号、单位与定义
符 号 单 位 定 义
FN N 试验机力指示装置各挡测量范围的最大容量
Fi N 被检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进程示值
Fi′ N 被检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回程示值
F N 标准测力仪进程指示的力的真值
F′ N 标准测力仪回程指示的力的真值
Fimax N 同一测量点示值Fi的最大值
Fimin N 同一测量点示值Fi的最小值
表1 (续)
符 号 单 位 定 义
Fmax N 同一测量点力的真值F的最大值
Fmin N 同一测量点力的真值F的最小值
Fi0 N 卸除力以后被检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残余示值
r N 试验机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a % 试验机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
b %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f0 % 零点相对误差
q %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示值相对误差
u % 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ΔLmax mm 在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检测中,检验试样变形较大一侧的变形量
ΔL mm 在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检测中,检验试样两侧变形的算术平均值
v mm/min 横梁移动速度的标称值
Fr N 测量下限的试验力
F0d N 测力系统零点漂移示值
D mm 对应所测量的横梁位移,检验的百 (或千)分表或钢直尺指示的位移真值
e % 试验机加力系统的同轴度
w % 横梁速度相对误差
z % 测力系统零点漂移误差
qD %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
4 概述
电子万能试验机是机械加力的用计算机控制及测量的试验机,主要用于金属和非金
属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试验机的分级
试验机级别和各项允许误差见表2。
表2 试验机级别和各项允许误差
试验机
级别
最大允许值/%
示值相对
误差
示值重复性
相对误差
示值进回程
相对误差
零点相对
误差
f0
相对分
辨力
0.5 ±0.5 0.5 ±0.75 ±0.05 0.25
1 ±1.0 1.0 ±1.5 ±0.1 0.5
2 ±2.0 2.0 ±3.0 ±0.2 1.0
5.2 加力系统
5.2.1 拉伸试验夹持装置
拉伸试验的试样夹持装置在任意位置上和施加力的过程中,上、下夹头和试样钳口
的中心线应与试验机的加力轴线同轴,其同轴度:
---对于最大试验力不大于5kN的试验机不应超过ϕ2mm;
---对于最大试验力不大于5kN的试验机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同轴度最大允许值
试验机级别 0.5 1 2
同轴度最大允许值/% 12 15 20
5.2.2 移动横梁
5.2.2.1 横梁移动速度范围在 (0.005~1000)mm/min内选定。当采用分级调速时,
通常宜按下列两个数系之一分级:
---1×10n,2×10n,5×10n
---1×10n,2×10n,3×10n,5×10n
n=0,±1,±2,±3。
供选用的横梁速度不宜少于10级。
5.2.2.2 在零试验力条件下,横梁速度与选定速度标称值相对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横梁速度相对误差
试验机级别 0.5 1 2
横梁速度相对误差/% ±0.5 ±1 ±2
5.3 测力系统
5.3.1 试验机使用前,预热时间不应超过30min;预热后15min内的零点漂移应符合
表5的规定。
表5 零点漂移
试验机级别 0.5 1 2
零点漂移 ±0.1% ±0.2% ±0.5%
5.3.2 鉴别力阈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鉴别力阈不应大于1.0r。
5.3.3 各项允许误差和相对分辨力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示值相对误差q、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b、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u、零点相对误差f0和相对分辨力a应符合表2的要求。
5.4 位移测量允许误差
5.4.1 移动横梁位移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应不大于0.02mm。
5.4.2 移动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qD 不超过±0.5%。
5.5 变形测量系统
变形测量系统,即:由不同准确度的变形传感器和试验机变形测量单元所组成的引
伸计系统 (以下简称引伸计)。按JJG762-2007各级别引伸计的示值误差的最大允许
值见表6。
表6 引伸计的示值误差
引伸计级别
示值误差*
绝对误差/μm 相对误差/%
0.2 ±0.6 ±0.2
0.5 ±1.5 ±0.5
1 ±3.0 ±1.0
2 ±6.0 ±2.0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外观
6.1.1 试验机应有铭牌,铭牌上应有: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名、
标志、出厂编号及日期。
6.1.2 试验机应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其安装水平度不应超过0.2/1000。试验机周围
应留有不小于0.7m的空间,其工作环境应清洁,周围无震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
强电磁场干扰,电源电压的变化在额定电压的±10%以内。
6.1.3 试验机电器控制应安全、可靠、灵活。数据测量、传输、计算、显示与打印系
统应准确无误。
6.2 试验机性能
试验机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试验空间,应能方便地进行各种试验并便于试样、
试样夹持装置和试验机附件以及标准测力仪的安装与使用。试验机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
程中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试验机的附件应符合GB/T 16491-1996及相关试验
方法的要求。
6.3 移动横梁
6.3.1 移动横梁的水平度应在0.2/1000以内。移动横梁在工作行程内移动时应平稳。
6.3.2 移动横梁或夹头的导向部件无明显的磨损或缺陷。
6.3.3 立柱和固定横梁的安装无松动。
6.4 测力系统
6.4.1 测力系统应能随时连续地指示施加到试样上的试验力。在施加或卸除试验力的
过程中力的指示应平稳,不应有冲击、停滞和异常跳变。
6.4.2 试验机应能准确地指示和保留试样断裂或卸除之前的最大试验力。
6.4.3 测力系统应具有调零或清零的功能。
6.4.4 测力系统一般应具有方便检定的校准程序。
6.4.5 指示装置
6.4.5.1 显示的数字应清晰、易于读数,应能显示出其示值范围的零点和最大值以及
表示加力方式的符号 (如 “+”或 “-”),并应以力的单位直接显示试验力值。
6.4.5.2 分辨力的判定
---试验机的电机和控制系统均启动,且在空载的情况下,如果数字式指示装置的
示值变动不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其分辨力为一个增量。
---若示值变动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此时的分辨力等于变动范围的一半加上一个
增量。
6.4.6 记录装置
试验机通过记录装置应能绘制力-变形、力-位移、力-时间曲线;根据用户需求
还可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等。
6.5 安全保护装置
6.5.1 试验机的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当试验力超过每个测量范围最大试验力的
2%~10%时,安全装置应立即动作,自动停机。
6.5.2 电器设备安全可靠无漏电现象,其电源线与机壳间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
6.5.3 试样破断后,试验机应自动停机。试验机的移动横梁移动到其工作范围的上、
下极限位置时,限位装置应立即动作,使其自动停止移动。
6.6 噪声
试验机工作时噪声声压级,对于最大试验力小于500kN的试验机不应超过70dB
(A);对于最大试验力不小于500kN的试验机不应超过75dB (A)。
7 计量器具控制
7.1 检定条件
7.1.1 环境条件
试验机应在 (10~35)℃室温,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条件下检定。检定过程中温
度波动不大于2℃。
7.1.2 检定用标准器具
7.1.2.1 检定0.5级试验机使用0.1级的标准测力仪或复现力值误差在±0.1%以内的
专用砝码。检定1、2级试验机选用0.3级标准测力仪或复现力值误差在±0.1%以内的
专用砝码。
7.1.2.2 准确度为±2%的同轴度测试仪 (或准确度与其相当的其他测量装置)或重锤。
7.1.2.3 分辨力为0.01s的秒表。
7.1.2.4 (0~30)mm量程的一级百分表、(0~1)mm量程的一级千分表和磁力表座,
量程为1000mm误差为±0.2mm的钢直尺。
7.1.2.5 分度值0.02mm/m的水平仪。
7.1.2.6 声级计 (A计权网络)。
7.1.2.7 引伸计标定器:标定器的误差不应大于引伸计允许误差的1/3。
7.1.2.8 10级绝缘电阻测量仪。
7.1.2.9 钢制或铜与铝制的同轴度检验试样 (标距不小于100mm,标距部分直径通
常不小于10mm,标距部分与两头部的同轴度为ϕ0.02mm)。
7.2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表7 检定项目一览表
检定项目 首次检定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验
外观、性能及安全装置 + - -
同轴度 + +* -
横梁移动速度 + - -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 + - -
零点漂移 + - -
鉴别力阈 + - -
零点相对误差 + - -
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 + + +
试验力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 + +
试验力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 - -
试验力示值相对分辨力 + - -
引伸计示值误差 + + +
噪声 + - -
+---需要检定的项目;----不必检定的项目。*限0.5级
7.2.1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通过目测、手感和相应的通用计量器具检查6.1~6.4项,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再进
行其他项目的检定。
7.2.2 同轴度的检定
同轴度应分别采用下述两种方法检定:
a)对于不大于5kN的试验机使用重锤法检验。检验时拉伸空间应不小于500
mm,在上受力中心吊一重锤,重锤的中心应处在以下受力中心为圆心的直径2mm的
圆内。
b)对大于5kN的试验机,使用同轴度测试仪 (或其他相应准确度的测量装置)
进行检定。检定时,先将检验试样夹持在夹头上并施加试验机最大试验力1%的初始
力,调整同轴度测量仪的零点,一般再施加试验力至最大试验力的4%,检验中使用的
最大力不应使检验试样产生塑性变形,测量试样相对两侧的弹性变形,在相互垂直的方
向上各测3次。同轴度按公式 (1)计算。每次检定的结果均应满足表3的要求。
e=ΔLmax-ΔL
ΔL
×100% (1)
7.2.3 横梁移动速度的检验
在横梁移动速度范围内,选择最高、最低和中间3个测量点 (低于0.05mm/min
的速度可不进行检验),使用秒表并按速度的大小分别选用千分表、百分表或钢直尺之
一进行测量,检测3遍,其结果应满足表4的要求。
横梁速度相对误差w按公式 (2)计算:
w=
×100% (2)
7.2.4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的检定
在移动横梁的工作范围内任意位置选择最大位移的1%和50%两个测量范围进行检
定,每个测量范围检定3次,检定结果应符合5.4条的要求。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qD 按公式 (3)计算:
qD=
×100% (3)
7.2.5 零点漂移的检验
试验机预热后,对于分挡的试验机选择试验力最小量程,调整好零点,在规定时间
内检验零点漂移,其结果应满足表5的要求。
零点漂移z按公式 (4)计算:
z=F0dFN ×100%
(4)
对于不分挡的试验机可将测量下限的5倍作为FN。
7.2.6 鉴别力阈的检验
选择试验机最小的测量范围,在零试验力状态下,当施加1.0r的力以后数显式指
示装置至少应产生一个数字增量的变化。
7.2.7 相对分辨力的检验
力的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力a由公式 (5)计算:
a=rFr×100%
(5)
其结果满足表2的要求。
7.2.8 各项允许误差的检验
7.2.8.1 测力仪应在试验机上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达到稳定的温度。必要时,应对读
数进行温度修正。
7.2.8.2 在试验机上安装拉式测力仪时,应使任何弯曲效应减至最低程度。安装压式
测力仪时,应保证在试验机和标准测力仪之间只有一个球座。
7.2.8.3 试验机连同安装好的测力仪应从零开始至少施加3次最大试验力。
7.2.8.4 检定试验机时宜采用如下方法:对试验机施加由其力指示装置指示的给定力
Fi记录测力仪指示的真实力F。如果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则对试验机施加由测力仪指
示的真实力F,记录被检试验机力指示装置指示的力Fi。
7.2.8.5 检定点的选择。
a)对于多量程试验机:每个测量范围的检定点不得少于5个,一般按每个量程的
20%,40%,60%,80%,100%均匀分布。
b)对于单量程的试验机:在满量程的20%~100%范围内近似等间隔分布选择5
个检定点。对于低于满量程20%的检定点应选择近似等于10%,5%,2%,1%,
0.5%,0.2%和0.1%直到量程的下限。
注:量程的下限用分辨力的倍数确定:
---0.5级:400r;
---1级:200r;
---2级:100r。
c)对于自动变换量程的试验机:在每一分辨力不变化的范围内至少选择2个检定
点。
7.2.8.6 应以递增力进行3组测量。每组测量前应调整零点,零点读数应在力完全卸
除约60s后读取。
零点相对误差按式 (6)计算:
f0=Fi0FN ×100%
(6)
7.2.8.7 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计算每个检定点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并由下式计算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重复性
相对误差。
(a)以试验机的指示装置为准在测力仪上读数时,示值相对误差q和示值重复性相
对误差b按以下公式计算:
q=
×100% (7)
b=
Fmax-Fmin
×100% (8)
(b)以测力仪为准在试验机的指示装置上读数时,示值相对误差q和示值重复性误
差b按以下公式计算:
q=
F ×100%
(9)
b=
Fimax-Fimin
×100% (10)
7.2.8.8 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的检定
在试验机最大和最小量程上,在同一检定点先以递增力再以递减力来检定示值进回
程相对误差,并按下式计算:
(a)以试验机的指示装置为准在测力仪上读数时:
u=
F′-F
×100% (11)
(b)以测力仪为准在试验机的指示装置上读数时:
u=
Fi′-Fi
×100% (12)
7.2.9 引伸计示值误差的检定
按照JJG762-2007进行。
7.2.10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
7.2.10.1 启动检验机,在施加 (102%~110%)FN 试验力的范围内,安全装置应满足
本规程6.5.1的要求。
7.2.10.2 用绝缘电阻测量仪测量电源线与机壳间绝缘电阻,应满足本规程6.5.2的要
求。
7.2.10.3 启动试验机,当横梁达到其工作范围的设定位置时,限位装置应满足本规程
6.5.3的要求。
7.2.11 噪声的检验
7.2.11.1 测量试验机噪声前,应先测量背景 (环境)噪声,其值应比试验机噪声声级
至少低10dB(A)。若相差小于3dB(A),则测量结果无效。若相差(3~10)dB(A)时,
应按声级计使用说明书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7.2.11.2 检验时,让试验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声级计的传声器面向声源水平放
置,距试验机1.0m,距地面高度1.5m,绕试验机四周测量不应少于6点,以各测量
点测得的最大值作为试验机的噪声,测量结果应满足本规程第6.6条的要求。
7.3 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试验机发给检定证书;不合格的试验机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
合格项目。
7.4 检定周期
试验机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于经调修后合格的试验机检定周期不超过半
年。
附录A
电子万能试验机检定记录
制造厂 型号规格 出厂编号
准确度等级 温度 ℃ 湿度 %RH
标准器名称 标准证书号 有效期至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
检定日期 有效期至 检定结论
检定结果
外 观 分辨力/N 相对分辨力
零点漂移 零点误差 鉴别力阈
拉 (压)力值
最大试
验力
()
检定点
()
进程值 ()
1 2 3 平均值
标准值
()
回程值
()
相对
误差
/%
重复性
误差
/%
进回程
相对误差
/%
备注: 检定员: 核验员:
电子万能试验机检定记录
位 移 (分辨力:)
检定点/mm
仪器示值/mm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