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QC/T 649-2013'
标准编号 | QC/T 649-2013 (QC/T649-2013) | 中文名称 | 汽车转向操纵机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英文名称 | Motor vehicles. Steering control mechanis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行业 | 汽车行业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T23 | 国际标准分类 | 43.040.50 | 字数估计 | 22,218 | 旧标准 (被替代) | QC/T 649-2000 | 引用标准 | GB 11557; GB 15740; GB/T 5179; QC/T 563; QC/T 647 | 起草单位 |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23号;行业标准备案公告2013年第12号(总第168号)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转向操纵机构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转向操纵机构。 |
QC/T 649-2013: 汽车转向操纵机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 649-2013 英文名称: Motor vehicles. Steering control mechanis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 649—2013
代替 QC/T 649—2000
汽车转向操纵机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 范围
料示准规定了汽车转向操纵机构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转向操纵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GB/ T 5179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4 试验样晶
试验样品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其材料、尺寸、热处理及装配状态应符合
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 耐久试验至少 1 件,静强度试验至少 1 件,其余试验项目不少于 3 件。
5 性能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汽车转向操纵机构总成应符合以下要求。
5 .1 间隙测定
5.1 .1 轴向间隙。
轴向间隙不大于0.2mm。
5.1.2 径向间隙。
径向间隙不大于0.1mm。
5.1 .3 扭转间隙。
对于无滑动花键结构,总成包含 1 个万向节,总成的扭转角度不大于 15 ’;
对于滑动花键结构,总成包含 1 个万向节,总成的扭转角度不大于40’;总成包含 2 个万向节,总
成的扭转角度不大于 55 ’。
5 .1.4 滑动花键扭转间隙
对于滑动花键结构,滑动花键的扭转角度不大于25 ’。
5.2 转动力矩
5.2.1 转向管柱空载转动力矩。
转动力矩不大于0.30N · m;转动力矩变化率 k不大于 33.3% 。
5.2.2 转向管柱总成负载转动力矩变化率。
转向管柱总成负载转动力短变化率k不大于20% 。
5.3 转向管柱调节特性
5.3.1 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力。
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力不大于 98N,操作时无异常感觉。
5.3.2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力。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力不大于160N ,操作时无异常感觉。
5.3.3 转向管柱角度调节保持力。
转向管柱角度调节保持力不小于490N。
5.3.4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保持力。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保持力不小于490N。
5.3.5 手柄操作力。
手柄操作力在49N ~ 147N 范围内。
5.4 刚性
5.4.1 垂直弯曲刚性。
垂直方向弯曲变形量不大于0.5mm。
5.4.2 横向弯曲刚性。
横向弯曲变形量不大于 1mm。
5.4.3 手柄刚性。
手柄紧固方向刚性值不小于5N/mm。
5 .5 溃缩吸能特性
溃缩力和溃缩行程符合设计要求。 撞击时溃缩吸收能量试验符合 GB 11557 的技术要求。
5.6 导电性
除另有导电回路以外,电阻小于0.7Ω。
5.7 异响
无异响。
5 .8 静强度
5 .8 .1 静扭强度。
无屈服。
5 .8.2 转向锁锁止强度。
符合 GB15740 的相关要求。
5.9 耐久试验
5 .9 .1 调节机构耐久试验。
每个零件无损坏现象;转向管柱角度调节保持力不小于 490N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保持力不小
于 490N 。
5 .9.2 转动耐久试验。
每个零件无损坏现象。
5 .9 .3 扭转耐久试验。
每个零件无损坏现象。
5 .9 .4 弯曲耐久试验。
每个零件无破损现象,紧固螺栓无松动。
5 .9 .5 滑动花键磨损试验。
转动方向间隙增加量不大于 5’。
5 .10 振动试验
5.10.1 振动试验。
每个零件无破损现象 ,紧固螺栓无松动,不得产生异常。
5 .10.2 共振频率。
共振频率不小于 35Hz。
5 .11 万向节试验
万向节的性能要求按 QC/T 647 执行。
6 试验方法
6 .1 总则
6.2 间隙测应
6.2.1 轴向间隙。
按照装草固定方法固定转向管柱,见图 1 ;给转向轴转向盘侧施加铀向力 P1 =±29.4N ;绘出转
向轴轴向力 P1 和轴向间隙 的关系曲线,见图 2。就是轴向间隙。
6.2.2 役向间隙
6 .2 .3 扭转间隙。
按照装车状态固定转向管柱总成,转向传动轴输出端刚性固定 ,见图 5;给转向轴方向盘侧施加扭矩
T1= ±3N • m;绘制扭转力矩T1和转动角度值β的关系曲线,见图6。 β1就是扭转间隙。
6 .2.4 滑动花键扭转间隙。
将滑动花键一端固定,在未固定的一端施加扭转力矩 T1 =±3N • m,见图 7;绘制扭转力矩 T1
和转动角度值β 的关系曲线,见图 6。 β1就是扭转间隙。
6.3 转动力矩
按照装车固定方法固定转向管柱,安装转向在或在转向盘中心加上等效惯量盘;匀速转动转向
轴,转动速度 10r/min~15r/min;转动角度±360;绘制转向轴上产生的转动力矩M1
随转向盘转角 α变化曲线,见图 8。
6 .3.1 转向管柱空载转动力矩。
按照装车固定方法回定转向管柱,见图9:驰动转向轴转动,转向轴输出端空载 ;绘制转向轴上产
生的转动力矩M2随转向盘转角 α变化曲线 ,记录转动力矩最大值Mmax、转动力矩变动量 ∆ M 和转动
力矩变化率 k值。
6.3.2 转向管柱总成负载转动力矩变化率。
按照装车状态固定转向管柱总成,见图 10;驱动转向轴转动,转向传动轴输出端施加 T2 = 19.6
N· m扭矩 ;绘制转向轴产产生的转动力矩M3随转向轴转角 α变化曲线,记录转动力矩变化率k值。
6.4 转向管柱调节特性
6.4.1 转向管柱角度调节力。
按照装车状态固定转向管柱,转向轴输出端固定,安装转向盘或在转向盘中心加上等效惯量盘;
松开调节手柄,垂直转向轴轴线方向推拉转向盘,见图11 ;测量转向管柱角度方向开始滑动的调节力F1。
6 .4.2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力。
按照装车状态固定转向管柱,转向轴输出端固定,安装转向盘或在转向盘中心加上等效惯量盘;
松开调节手柄,沿着转向轴轴线方向推拉转向盘,见图 11 ;测量转向管柱高度方向开始滑动的调节力
6.4.3 转向管柱角度调节保持力。
按照装车状态固定转向管柱,转向轴输出端固定,见图 12 ;分别把转向管将倾斜到最大、中间和
最小的上倾角度,施加 p3 能够有效紧固调节手柄,在转向盘中心位置,垂直转向轴轴线向上或向下
逐渐增加对转向盘施加的作用力;测量转向管柱向上或向下开始滑动时作用力,取 3 个位置最小力
作为转向管柱角度调节保持力F3。
6.4.4 转向管柱高度调节保持力。
按照装车状态固定转向管柱,转向轴输出端固定,见图 12 ;在高度范围的最长位置、中间位置和
最短位置,施加P3能够有效紧固调节手柄 ;测量闭锁部位开始滑动时的作用力.各位置测量值的最
小值作为高度调节保持力F4。
6.4.5 手柄操作力。
按照装车固定方法固定转向管柱,见图13;在手柄手握部位的中部施加锁紧或松开力 ;测量手柄
操作力F5。
6 .5 刚性
6.5.1 垂直弯曲刚性。
按照装车同样的刚性状态固定转向管柱,转向传动轴输出端固定,见图 14 ;在转向盘中心位置,
垂直转向轴轴线,在上下方向施加 p4 =± 196N 的作用力 ;在转向管柱最长和中间位置时测量,从转
向管柱上端面5mm 处作为变形测量点,测得最大值作为垂直弯曲变形量。
6.5.2 横向弯曲刚性。
按照装车同样的刚性状态固定转向管柱,转向传动轴输出端固定,见图 14;在转向盘中心位置,
垂直转向轴轴线左右方向施加p4 = ± 196N 的作用力;在转向管柱最长和中间位置时测量,从转向管
柱上端面5mm处作为变形测量点,测得最大值作为横向弯曲变形量。
6.5.3 手柄刚性。
按照装车固定方法固定转向管柱,见图 15;锁紧手柄,给手柄端部按紧固方向施加作用力P5,由
0开始增加到49N 后,测量力作用点的弯曲量,计算出手柄紧固方向刚性值。
6 .6 溃缩吸能特性
6.6.1 转向管柱与车身安装处溃缩吸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