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GB 18384-2020 相关标准英文版PDF, 自动发货

搜索结果: GB 18384-2020, GB18384-2020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详情状态
GB 18384-2020 英文版 185 GB 18384-2020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 18384-2020 有效
GB/T 18384.1-2015 英文版 85 GB/T 18384.1-2015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GB/T 18384.1-2015 作废
GB/T 18384.1-2001 英文版 479 GB/T 18384.1-2001 [PDF]天数 <=4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GB/T 18384.1-2001 作废
   
GB 18384-2020: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 18384-2020 英文名称: Electric vehicles safety requirement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94.2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11551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17354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GB/T 18387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836 电动汽车仪表 GB 20071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26134 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GB/T 31498 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 34660 道路车辆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3803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可充电储能系统 可充电的且可以提供电能的能量存储系统。 3.2维修断开装置 在检查或者维修电池包、燃料电池堆时用来断开高压电路的装置。 3.3传导连接 采用导体进行可导电连接。 3.4直接驾驶 驾驶员通过方向盘、制动踏板、换挡机构、加速踏板等实现对车辆的控制。 4 电压等级 根据最大工作电压,将电气元件或电路分为以下等级,见表1。 对于相互传导连接的A 级电压电路和B 级电压电路,当电路中直流带电部件的一极与电平台相 连,且其他任一带电部分与这一极的最大电压值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则该传导连接电路不完全属于B级电压电路,只有以B级电压运行的部分才被认定为B级电压电路。 5 安全要求 5.1 人员触电防护要求 5.1.1 总则 人员触电防护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高压标记要求; ---直接接触防护要求; ---间接接触防护要求; ---防水要求。 对于相互传导连接的A 级电压电路和B 级电压电路,当电路中直流带电部件的一极与电平台连 接,且其他任一带电部分与这一极的最大电压值不大于30 V(a.c.)(rms)且不大于60 V(d.c.),则5.1.4.1、5.1.4.2、5.1.4.3和5.1.5的要求对该电路(包括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不适用。 5.1.2 高压标记要求 5.1.2.1 高压警告标记要求 B级电压的电能存储系统或产生装置,如REESS和燃料电池堆,应标记图1所示符号。对于相互传导连接的A 级电压电路和B级电压电路,当电路中直流带电部件的一极与电平台连接,且满足其他任一带电部分与这一极的最大电压值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的情况,则REESS不需标记图1所示符号;否则,REESS无论是否存在B级电压,都应标记图1所示符号。符号的底色为黄色,边框和箭头为黑色。 当移开遮栏或外壳可以露出B级电压带电部分时,遮栏和外壳上也应有同样的符号清晰可见。当 评估是否需要此符号时,应考虑遮栏或外壳可进入和可移开的情况。 5.1.2.2 电线标记要求 B级电压电路中电缆和线束的外皮应用橙色加以区别,满足5.1.3.2要求的遮栏后面或外壳里面的除外。 5.1.3 直接接触防护要求 5.1.3.1 总则 直接接触防护是通过绝缘材料、外壳或遮栏实现人体与B 级电压带电部件的物理隔离,外壳或遮 栏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对于具体部件的直接接触防护要求应满足5.1.3.2~5.1.3.5。 对于M2 类、M3 类车型,如果在车顶布置有顶部充电装置,如图2所示。若从车辆入口最底部台阶处到顶部充电装置的外露B级电压带电部分的最短路径长度至少为3 m,则顶部充电装置的外露B 级电压带电部分可不满足直接接触防护要求。 5.1.3.2 遮栏或外壳要求 如果通过遮栏或外壳提供触电防护,则B 级带电部分应布置在外壳里或遮栏后,防止从任何方向 上接近带电部分。 遮栏和外壳需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 a) 乘客舱内、货舱内的遮栏和外壳应满足GB/T 4208-2017中IPXXD 的防护等级要求,乘客舱 外、货舱外的遮栏和外壳应满足IPXXB的防护等级要求; b) 通常,遮栏和外壳只能通过工具才能打开或者去掉;若遮栏和外壳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可以 打开或者去掉,则要有某种方法使其中的B 级电压带电部分在遮栏和外壳打开后1s内至少 满足如下两种要求之一: ---交流电路电压应降到不超过30V(a.c.)(rms),直流电路电压应降到不超过60V(d.c.);或 ---B级电路存储总能量小于0.2J。 5.1.3.3 连接器要求 高压连接器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应无法打开,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a) 高压连接器分开后,应满足IPXXB的防护等级要求;或 b) 高压连接器至少需要两个不同的动作才能将其从相互的对接端分离,且高压连接器与其他某 个机构有机械锁止关系,在高压连接器打开前,该锁止机构应要使用工具才能打开;或 c) 在高压连接器分开之后,连接器中带电部分的电压能在1s内降低到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 5.1.3.4 高压维修断开装置要求 对于装有高压维修断开装置的车辆,高压维修断开装置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应无法打开或拔 出,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a) 高压维修断开装置打开或者拔出后,其中的B级电压带电部分满足GB/T 4208-2017中规定的IPXXB的防护等级要求;或 b) 高压维修断开装置在分离后1s内其B 级电压带电部分电压降低到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 5.1.3.5 充电插座要求 车辆充电插座与车辆充电插头在断开时,车辆充电插座应至少满足以下一种要求: a) 在断开后1s内,充电插座B 级电压带电部分电压降低到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或电路存储的总能量小于0.2J;或 b) 满足GB/T 4208-2017中规定的IPXXB 的防护等级要求并在1 min的时间内,充电插座B级电压带电部分电压降低到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或电路存储的总能量小于0.2J。 5.1.4 间接接触防护要求 5.1.4.1 绝缘电阻要求 在最大工作电压下,直流电路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Ω/V,交流电路应不小于500Ω/V。如果直流和交流的B级电压电路可导电的连接在一起,则应满足绝缘电阻不小于500Ω/V 的要求。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图3中所示。若交流电路增加有附加防护,则组合电路至少满足100Ω/V 的要求。 附加防护方法应至少满足以下一种要求: a) 至少有两层绝缘层、遮栏或外壳;或 b) 布置在外壳里或遮栏后,且这些外壳或遮栏应能承受不低于10kPa的压强,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5.1.4.2 绝缘电阻监测要求 车辆应有绝缘电阻监测功能,并能通过6.2.3的绝缘监测功能验证试验。在车辆B 级电压电路接通且未与外部电源传导连接时,该装置能够持续或者间歇地检测车辆的绝缘电阻值,当该绝缘电阻值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阈值时,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声或光信号)装置提醒驾驶员,并且制造商规定的阈值不应低于5.1.4.1的要求。 5.1.4.3 电位均衡要求 用于防护与B级电压电路直接接触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例如,可导电外壳和遮栏,应传导连接到电 平台,且满足以下要求: a) 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平台间的连接阻抗应不大于0.1Ω; b) 电位均衡通路中,任意两个可以被人同时触碰到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即距离不大于2.5 m 的两个可导电部分间电阻应不大于0.2Ω。 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则视作满足上述要求。 5.1.4.4 电容耦合要求 电容耦合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a) B级电压电路中,任何B级电压带电部件和电平台之间的总电容在其最大工作电压时存储的 能量应不大于0.2J,0.2J为对B级电压电路正极侧Y 电容或负极侧Y 电容最大存储电能的 要求。此外,若有B级电压电路相互隔离,则0.2J为单独对各相互隔离的电路的要求。或 b) B级电压电路至少有两层绝缘层、遮栏或外壳,或布置在外壳里或遮栏后,且这些外壳或遮栏 应能承受不低于10kPa的压强,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5.1.4.5 充电插座要求 5.1.4.5.1 车辆交流充电插座 车辆交流充电插座应有端子将电平台与电网的接地部分连接。 车辆交流充电插座的绝缘电阻,包括充电时传导连接到电网的电路,当充电接口断开时应不小于 1 MΩ。 5.1.4.5.2 车辆直流充电插座 车辆直流充电插座应有端子将车辆电平台和外接电源的保护接地相连接。 车辆直流充电插座的绝缘电阻,包括充电时传导连接到车辆直流充电插座的电路,当充电接口断开 时,应满足5.1.4.1的要求。 5.1.5 防水要求 对于M2 类、M3 类车辆可豁免本条的防水要求。对于其他车型,车辆在模拟清洗和模拟涉水试验 后应仍能满足5.1.4.1中的绝缘电阻要求。 制造商或车辆应至少满足以下一种要求: a) 制造商向检测机构提供附录A 要求的证明材料,若部件防护等级高于附录A 的要求,也视作 满足要求。如果所提供的证明材料不满足要求,那么该制造商应按照附录A 中A.2的要求进 行试验。或 b) 按照6.3的试验方法对车辆进行模拟清洗和模拟涉水试验,每次试验后,在车辆仍是潮湿的情况下,应按照6.2.1中的试验方法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应满足5.1.4.1的要求。另外,在车辆放置24h后,再按照6.2.1中的试验方法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应满足5.1.4.1的要求。 5.2 功能安全防护要求 5.2.1 驱动系统电源接通和断开程序 车辆从驱动系统电源切断状态到“可行驶模式”应至少经过两次有意识的不同动作,且至少有一个 动作是踩下制动踏板。 从“可行驶模式”到驱动系统电源切断状态只需要一个动作。 应连续或间歇地向驾驶员指示,车辆已经处于“可行驶模式”。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如果驱动系统 仍处于“可行驶模式”,则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声或光信号)装置提醒驾驶员。 车辆停止时,驱动系统自动或手动关闭后,只能通过上述程序重新进入“可行驶模式”。 5.2.2 行驶 5.2.2.1 功率降低提示 如果电驱动系统采取了自动限制和降低车辆驱动功率的措施,当驱动功率的限制和降低影响到了 车辆的行驶时,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声或光信号)装置向驾驶员提示。 5.2.2.2 REESS低电量提示 如果REESS的低电量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声或光信号)装置向驾驶员提示。 5.2.2.3 REESS热事件报警 如果REESS将要发生热失控的安全事件时,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声或光信号)装置向驾驶员提示。 5.2.2.4 制动优先 整车控制系统当制动信号和加速信号同时发生时,优先响应制动信号。 5.2.3 挡位切换 5.2.3.1 行驶挡切换 驾驶员直接驾驶车辆,在车辆静止状态下从非行驶挡位切换至行驶挡位时,应踩下制动踏板。 5.2.3.2 反向行驶如果是通过改变电机旋转方向来实现前进和倒车两个行驶方向转换的,满足以下两种要求之一: a) 前进和倒车两个行驶方向的转换,应通过驾驶员两个不同的操作动作来完成;或 b) 如果仅通过驾驶员的一个操作动作来完成,应使用一个安全措施使模式转换只能在车辆静止 或低速时才能完成。车速判断以车内仪表显示为准。 如果前进和倒车两个行驶方向的转换不是通过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的,则反向行驶要求不 适用。 5.2.4 驻车 切断电源后,车辆应不能产生由自身电驱动系统造成的不期望的行驶。 5.2.5 车辆与外部传导连接锁止 当车辆通过充电电缆连接到位置固定的外部电源或负载时,车辆应不能通过其自身的驱动系统移动。 5.3 动力蓄电池要求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应符合GB 38031的要求。 5.4 车辆碰撞防护要求 电动汽车的正面碰撞防护应符合GB 11551的要求,侧面碰撞防护应符合GB 20071的要求,前后 端保护装置耐撞性能应符合GB 17354的要求,顶部抗压强度应符合GB 26134的要求,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应符合GB/T 31498的要求。 注:本条适用范围与GB 11551、GB 20071、GB 17354、GB 26134和GB/T 31498一致。 5.5 车辆阻燃防护要求 电动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能应符合GB 8410的要求。 注:本条适用范围与GB 8410一致。 5.6 车辆充电接口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应符合GB/T 20234.1的要求。 注:本条适用范围与GB/T 20234.1一致。 5.7 车辆报警和提示要求 电动汽车报警和提示应符合GB/T 19836和GB/T 4094.2的要求。 5.8 车辆事件数据记录要求 M1 类电动汽车应配备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或车载视频行驶记录装置。 5.9 电磁兼容要求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应符合GB 34660和GB/T 18387的要求。 注:本条适用范围与GB 34660和GB/T 18387一致。 6 试验方法 6.1 直接接触防护 在进行直接接触防护测试过程中,车辆应处于整车断电状态,且车辆所有遮栏和外壳应完好。 可通过目测并结合制造商说明,验证连接器、高压维修断开装置以及车辆充电插座对于直接 接触防护要求的符合性。 6.2 间接接触防护 6.2.1 整车绝缘电阻测试 6.2.1.1 测试准备 电压检测工具的内阻不小于10 MΩ。在测量时若绝缘监测功能会对整车绝缘电阻的测试产生影 响,则应将车辆的绝缘监测功能关闭或者将绝缘电阻监测单元从B 级电压电路中断开,以免影响测量值,否则制造商可选择是否关闭绝缘监测功能或者将绝缘监测单元从B级电压电路中断开。 6.2.1.2 对含有B级电压电源的电路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 使车辆上电,保证车辆上所有电力、电子开关处于激活状态。 b) 用相同的两个电压检测工具同时测量REESS的两个端子和电平台之间的电压,如图4所示。 6.2.1.3 对不含电源的B级电压负载绝缘电阻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 将被测的B级电压负载的所有电源(包括A 级电压电源)断开; b) 将B级电压负载的所有B级电压带电部分相互传导连接; c) 将B级电压负载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A 级电压部分与电平台传导连接; d) 将绝缘电阻测试设备连接在带电部分和电平台之间,该设备可选用兆欧表; e) 将绝缘电阻测试设备的测试电压设置为不低于B级电压电路的最高工作电压; f) 读出B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值为Rx。 如果系统中传导连接的电路中有多个电压等级(例如:系统中有升压转换器),并且某些组件不能承受整个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则可以断开这些组件,用它们各自的最大工作电压对绝缘电阻进行单独测量。 6.2.1.4 整车绝缘电阻计算 对于所有B级电压负载均能同时工作的车辆,可按照6.2.1.2 的试验方法直接测量出整车绝缘电阻。 否则,还需要按照6.2.1.3 对6.2.1.2 中无法完成测试的B 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将6.2.1.2中的测量结果Ri 与6.2.1.3中测得的各B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Rx 计算并联的结果,即为整车绝缘电阻。 如果整车有两个或以上相互隔离的B级电压电路,则可通过本条方法分别测量和计算出各个B 级 电压电路的绝缘电阻,并取其中最小值作为整车绝缘电阻。 6.2.2 充电插座绝缘电阻 在6.2.1的试验后继续进行充电插座绝缘电阻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a) 使车辆断电,保证车辆上所有电力、电子开关处于非激活状态; b) 将充电插座高压端子,即直流充电插座的正负极端子或者交流充电插座相线端子,用电导线进 行短接; c) 将绝缘电阻测试设备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充电插座高压端子及电平台,见图6; d) 测试设备的检测电压应设置为大于最高充电电压; e) 读出充电口绝缘电阻值Ri。 此外,也可以用绝缘电阻测试设备分别测试充电插座各高压端子与车辆电平台间的绝缘电阻值,测 试设备的检测电压要求大于最高充电电压,再计算并联结果,即为充电插座绝缘电阻。 6.2.3 绝缘监测功能验证试验 测试过程中,车辆B级电压电路应处于接通状态,且绝缘监测功能或设备已启动。测试中将使用 可调节电阻器(例如:变阻箱等),可调节电阻器的最大电阻值≥10 MΩ。 6.2.4 电位均衡 电位均衡可用电阻测试仪直接测量,也可以采用独立直流电源配合电流和电压检测设备进行测量。 其中电阻测试仪的测量电流可调,电阻测试分辨率高于0.01Ω。独立直流电源电压也可调节。 两个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遮栏之间的电阻,也可以通过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遮栏与电平台之间的 连接电阻值计算得出。 测试方法如下: a) 将电阻测试仪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者遮栏以及电平台,如图8所示; b) 增大测试电流,使测试电流至少达到0.2A; c) 将电阻测试仪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两个外露可导电外壳或者遮栏,如图9所示; d) 重复步骤b)。 6.2.5 电容耦合 电容耦合测试是通过计算的方式得到整车所有B 级电压电路中Y 电容存储的最大......
英文版: GB 18384-2020  
相关标准:GB/T 44043-2024  GB/T 44132-2024  
英文版PDF现货: GB 18384-2020  GB 1838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