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21931.1-2008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21931.1-2008'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21931.1-2008 英文版 140 GB/T 21931.1-2008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镍、镍铁和镍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21931.1-2008 (GB/T21931.1-2008)
中文名称 镍、镍铁和镍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英文名称 Nickel, ferronickel and nickel alloys.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content.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after induction furnace combustion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H11
国际标准分类 77.100
字数估计 11,177
发布日期 2008-05-30
实施日期 2008-12-01
引用标准 GB/T 6379.1; GB/T 6379.2
采用标准 ISO 7524-1985, IDT
起草单位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标准依据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9号(总第122号)
提出机构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发布机构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范围 GB/T 21931的本部分规定了高频感应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镍、镍铁和镍合金中的碳含量。本部分适用于镍和镍铁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01%~2.0%、镍合金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01%~0.5%的测定。镍、镍铁和镍合金成分组成实例见附录A。

GB/T 21931.1-2008: 镍、镍铁和镍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GB/T 21931.1-2008 英文名称: Nickel, ferronickel and nickel alloys --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content --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after induction furnace combustion 1 范围GB/T 21931的本部分规定了高频感应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镍、镍铁和镍合金中的碳含量。本部分适用于镍和镍铁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01%~2.0%、镍合金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01%~0.5%的测定。镍、镍铁和镍合金成分组成实例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193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6379.1 测 量方法与结果的 准确 度 (正 确 度 与 精 密 度) 第1 部 分:总 则 与 定 义(GB/T 6379.1-2004,ISO 5725-1:1994,IDT)GB/T 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 6379.2-2004,ISO 5725-2:1994,IDT) 3 原理将试料以及助熔剂、促进剂置于高频感应炉中,在氧气流下高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由氧气载至红外线检测器的测量室,二氧化碳吸收某特定波长的红外能,其吸收能与碳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检测器的测量值可测定碳含量。 4 试剂与材料 4.1 氧气,纯度大于99.5%。 4.2 烧碱石棉(或碱石灰),粒度0.7mm~1.2mm(14目~22目)。 4.3 高氯酸镁,粒度0.7mm~1.2mm(14目~22目)。 4.4 玻璃棉。 4.5 坩埚。 4.5.1 陶瓷坩埚的大小应精确,使试样能正好处于燃烧炉的感应线圈中(见9.1)。 4.5.2 含碳量(质量分数)小于0.01%时,在1100℃的炉内将坩埚在空气或氧气中灼烧不少于1h,然后保存于干燥器或密封容器中。可以使用带燃烧管的电阻炉,燃烧管中有氧气通过。 4.6 助熔剂:低碳锡、铜加锡或铜(见9.2)。 4.7 促进剂:低碳铜、纯铁、钨或镍(见9.2)。 4.8 钢铁标准样品:碳含量(质量分数)0.01%~2.5%。GB/T 21931.1-2008/ISO 7524:19855 仪器高频感应燃烧炉和红外吸收定碳仪可以从厂家购买。仪器的操作按照制造厂商的说明书。根据制作厂技术规范,需要一个调压器来控制进炉氧气的压力(通常为28kN/m2)。商品仪器的特性见附录B。 5 仪器 高频感应燃烧炉和红外吸收定碳仪可以从厂家购买。仪器的操作按照制造厂商的说明书。根据制 作厂技术规范,需要一个调压器来控制进炉氧气的压力(通常为28kN/m2)。商品仪器的特性见附录B。 6 取制样 6.1 实验室样的采取和制备,应按协议程序进行,或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 6.2 实验室样一般呈颗粒状、钻屑或铣屑,不需深加工。 6.3 若实验室样在磨或钻取时被油脂玷污,应用分析纯丙酮清洗并在空气中干燥。 6.4 若实验室样粒度差别较大,应经缩分后获取试样量。 分析步骤警告:该实验的危险性主要是在坩埚预烧和熔融阶段容易发生的烧(灼)伤。所以应自始至终使用坩埚夹并用合适的容器装盛使用过的坩埚。使用氧气瓶应遵守其常规安全措施。氧的局部富集能引起火灾,故燃烧过程中必须保证氧气有效地从仪器设备中排出。 7.1 试料量称取1.0g试样,精确至0.001g。 7.2 空白试验按照试料分析方法,加入定量的助熔剂和促进剂。至少进行三次空白试验。 7.3 分析准备 7.3.1 校正和测量试料前,必须检查调试仪器,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并确定最佳的分析条件。 7.3.2 完成空白校正,随后的试料测量中仪器自动扣除空白。 7.4 校正用4.8中的标准样品校正。在测量范围内,选取适当含量的标准样品测量至少三次,进行系统线性调节。然后测量系列标准样品,检查校正后的线性关系,如有必要,还可进一步校正工作曲线。 7.5 试料分析将称取的试料(7.1)置于坩埚(4.5)中,覆盖适量的助熔剂和促进剂(助熔剂和促进剂品种及加入量由仪器设备的特点和试样种类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加入2g铜,或者2g~3g钨,或者是1g铜加1g纯铁)。用测定标准样品相同的条件、程序、操作进行测量。 8 结果表示 8.1 结果计算根据吸收能与碳的浓度关系,从校正曲线上得出碳的含量。待测元素的分析结果,应在校正曲线所用的一系列标准样品的含量范围内。 8.2 精密度本部分中规定的方法由包括5个国家的8个实验室对比验证。按试验步骤取5个样品不同时间进行平行试样分析操作。 9 分析过程和仪器说明 9.1 坩埚须用陶瓷坩埚盛装试样和必要的添加物,进行随后的熔融过程。坩埚必须尺寸精确与支座匹配,使坩埚中的试样正好处在感应加热线圈之内。 9.2 助熔剂和促进剂 9.2.1 助熔剂的加入能把试样的小颗粒粘合起来,使炉内的感应作用更为有效,产生流动性好的熔融体。锡,铜锡混合,铜和钨可以满足要求。 9.2.2 铜,纯铁,钨和镍是常用的促进剂。促进剂的加入有以下的原因: a) 对用其他方法处理不理想的试样,如细碎的或成分复杂的材料,能提供很好的耦合感应介质; b) 起到化学燃料的作用,提高燃烧温度; c) 当试样量少时,用来在不增加试料量的情况下增加坩埚中内盛物的总量。所用助熔剂和促进剂含碳量要低,均应在校正程序中使用。各种因素(氧,耐火材料,助熔剂和促进剂)构成碳的空白值,所有空白值的和不能超过0.001%(质量分数)。注:某些材料既是助熔剂,也是促进剂。 9.3 高频感应炉的特性和操作 9.3.1 商品化高频炉的性能特点见附录B。 9.3.2 让氧气流经装有碱石棉剂(4.2)和高氯酸镁(4.3)的试剂管以得到净化。在备用期间,仍需保持大约0.5L/min的流速。 9.3.3 在炉子燃烧室和分析仪之间装有一个玻璃棉过滤器,必要时更换。炉室,支架和过滤网要经常清理,以除去氧化物残渣。 9.3.4 制造厂可能建议设置进氧前的预烧程序。预烧期间试样处于红热状态,燃烧阶段中随着氧气的输入,温度会大大提高。 9.3.5 燃烧所到达的温度取决于炉子,坩埚中金属的种类和数量。试样熔化后保持高温,使二氧化碳从炉内可以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