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22068-2018'
标准编号 | GB/T 22068-2018 (GB/T22068-2018) | 中文名称 | 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 | 英文名称 | Electrically driven compressor assembly for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J73 | 国际标准分类 | 27.200 | 字数估计 | 21,260 | 发布日期 | 2018-05-14 | 实施日期 | 2018-12-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T 22068-2008 | 起草单位 | 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汤普悦斯压缩机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8)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18年第6号 | 提出机构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22068-2018
Electrically driven compressor assembly for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ICS 27.200
J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22068-2008
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型式和基本参数 2
5 技术要求 3
6 试验方法 8
7 检验规则 15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温升试验方法(电阻法) 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2068-2008《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与GB/T 22068-2008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名义工况及制冷(热)性能系数限定值(见4.3、5.3,2008年版的6.3、5.2);
---修改了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噪声试验工况、限定值要求与试验方法(见5.4、6.4,2008年版的6.4、5.3);
---增加了电动压缩机总成激振力的要求与试验方法(见5.5、6.5);
---修改了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内部清洁度、内部含水率、密封性、耐腐蚀性、电动机定子绕组对
外壳的绝缘电阻、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耐电压、耐压强度、耐振动性等要求(见第5章,
2008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驱动控制器绝缘电阻的要求(见5.7.2,2008年版的5.5.2);
---修改了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耐压强度、耐振动性试验方法(见6.6.4、6.6.5,2008年版的
6.5.4、6.5.12);
---修改了电动压缩机总成耐久性试验工况(见6.8,2008年版的6.7);
---增加了电动压缩机总成耐电压波动的要求与试验方法(见5.9、6.9)。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
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汤普悦斯压缩机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
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同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上海汉钟
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有限公司、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安徽东升机电有限责
任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精益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蓝新能源电气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永贵、王汝金、黄国强、汤熙华、张秀平、易丰收、杨能、彭飞、邓壮、文茂华、
周英涛、杜涛、蔡培裕、欧阳勇、刘燕林、胡继孙、吴维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2068-2008。
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以下简称“电动压缩机总成”)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基
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2423.34-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773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3306 标牌
GB/T 17619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8488.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655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951-2005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T 21360 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
GB/T 21437.2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21437.3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
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JB/T 4330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T 7249 制冷设备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JB/T 7249和GB/T 57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由电动机驱动、用于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半(全)封闭式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总成,
包括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和驱动控制器。
注:分体式电动压缩机总成由上述两个部分分开独立安装使用,整体式电动压缩机总成由上述两个部分集成为
一体。
3.2
由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和电动机组成的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
3.3
驱动控制器 drivecontroler
与汽车主电源连接,用于控制直流电源与压缩机电动机之间能量传输和转换的装置,由外界控制信
号接口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和功率驱动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组成。
3.4
激振力 excitingforce
由电动压缩机总成回转不平衡质量及运行气流脉动等作为振动源而产生的周期性简谐振动力。
4 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 按功能分为:单冷型、热泵型、低温热泵型,其中:
---热泵型电动压缩机总成应能在-10℃蒸发温度下正常运行;
---低温热泵型电动压缩机总成应能在-25℃蒸发温度下正常运行。
4.1.2 按结构型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
4.1.3 按排量范围分为:A类、B类、C类,其中:
---A类排量为:8cm3/r~< 25cm3/r;
---B类排量为:25cm3/r~< 40cm3/r;
---C类排量为:≥40cm3/r。
4.2 基本参数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基本参数
部 件 项 目
数 值
A类 B类 C类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
驱动控制器
排量/cm3/r
使用制冷剂
润滑油
电动机额定电压/V
额定电压/V
≥8~25 ≥25~40 ≥40
HFC134a、HFC407C或根据用户要求
根据设计或用户要求
根据用户要求
4.3 名义工况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名义工况见表2。
表2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名义工况
试验条件
电压
压缩机转速
r/min
蒸发温度
冷凝温度
吸气过热度
膨胀前温度a
环境温度
名义制冷
热泵名义制热
低温热泵名义制热
额定
电压
设计名义
转速
7 55 10 47 50
-1 43 10 35 10
-15 35 10 27 -10
a 对于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经济器补气回路膨胀前过冷度为5K。同时,制造商应提供经济器补气回路出口制
冷剂气体的压力、温度参数。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电动压缩机总成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或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制造。
5.2 外观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及驱动控制器外表面不应有油污、锈蚀、锐边等外观缺陷,导线护套不应破裂,
接插件不应变形或破损。
5.3 制冷(热)量、输入功率、制冷(热)性能系数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实测制冷(热)量应不小于名义制冷(热)量的95%,实测输入功率应不大于名义
输入功率的110%。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实测制冷(热)性能系数应不小于明示值的95%,且应不小于
表3规定的数值。对于不带驱动控制器的电动压缩机总成制冷(热)性能系数应不小于表3规定值
的110%。
表3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制冷(热)性能系数限定值
适用额定电压等级
测试电压
压缩机转速
r/min
制冷性能系数
W/W
制热性能系数
W/W
热泵型 低温热泵型
12V~120V
144V~800V
额定电压 设计名义转速
2.1 2.6 2.3
2.2 2.7 2.5
5.4 噪声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单点最大噪声实测值应不大于表4的规定。
表4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噪声限定值(声压级)
名义转速范围
r/min
< 2000
≥2000~
3000
≥3000~
4000
≥4000~
5000
≥5000~
6000
≥6000~
7000
≥7000
噪声值
dB(A)
A类 70 74 77 78 82 85 88
B类 72 76 78 80 85 90 93
C类 74 78 80 82 86 91 94
5.5 激振力
在转速允许范围内,电动压缩机总成水平前后(X 轴)、水平左右(Y 轴)、垂直(Z 轴)三个方向的实
测激振力应不大于式(1)的计算值。
Fmax=k×n (1)
式中:
Fmax---最大允许激振力,单位为牛(N);
k ---激振系数(取0.02),单位为牛分每转(N·min/r);
n ---压缩机转速值,单位为转每分(r/min)。
5.6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
5.6.1 内部清洁度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内部清洁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内部杂质总质量应不大于表5的规定值;
b)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内部最大杂质颗粒直径应不大于0.5mm。
表5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内部杂质总质量限定值 单位为毫克
电动压缩机总成类别 A类 B类 C类
内部杂质总质量 30 35 80
5.6.2 内部含水率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内部含水率应不大于1.5×10-3。
5.6.3 密封性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总泄漏量应不大于14g/a。
5.6.4 耐压强度
电动压缩机本体壳体及电机引出线端子应无泄漏和异常变形。
注:在该试验中,各橡胶密封件的破损不作为考核要求。
5.6.5 耐振动性
耐振动性试验后,电动压缩机本体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内部无损坏,可运转;螺栓无松动和损坏;
b) 密封性试验后,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泄漏量符合5.6.3的要求;
c)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绝缘电阻试验符合5.6.9的要求;
d) 耐电压试验符合5.6.10的要求;
e) 按表2规定的工况复测,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实测制冷(热)量不小于耐振动性试验前实测值的
90%,实测制冷(热)性能系数不小于耐振动性试验前实测值的82%;
f) 无异常噪声,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噪声增加不大于3dB(A);
g)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6.11的要求。
5.6.6 热循环
分别进行耐高温、耐低温和温度交变试验后,封闭吸、排气口的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应符合以下
要求:
a)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泄漏量符合5.6.3的要求;
b)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绝缘电阻试验符合5.6.9的要求;
c) 耐电压试验符合5.6.10的规定;
d) 按表2规定的工况复测,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实测制冷(热)量不小于热循环试验前实测值的
90%,实测制冷(热)性能系数不小于热循环试验前实前测试值的82%;
e)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6.11的要求。
5.6.7 交变湿热性能
交变湿热性能试验后,封闭吸、排气口的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在交变湿热试验的最后一周期的低温高湿阶段,保持温度为25℃±3℃、相对湿度为95%~
98%的条件5h后,在该环境下,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热态绝缘电阻大于2MΩ;
b)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冷态绝缘电阻试验符合5.6.9的要求;
c) 耐电压试验符合5.6.10的规定;
d)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能正常工作;
e)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6.11的要求。
5.6.8 耐腐蚀性
耐腐蚀性试验后,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电动压缩机本体经表面防腐处理的零件表面无大于10%面积的红锈;
b) 表面无气泡、蠕变、粘着及功能丧失,电动压缩机能正常工作;
c) 制冷剂泄漏符合5.6.3的要求;
d)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符合5.6.9的要求;
e)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耐电压符合5.6.10的要求;
f)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6.11的要求。
5.6.9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清空电动压缩机本体内部的冷冻机油后,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大于50MΩ;
b) 向电动压缩机本体内充入冷冻油(按压缩机图纸规定的冷冻油加注)和制冷剂(压缩机制冷剂
的充注量按允许的最大充注量)后,首次充注制冷剂后运转不少于3min~5min,电动机定子
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大于10MΩ。
5.6.10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耐电压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应能承受表6规定的试验电压,绝缘应无击穿、闪络和飞弧,漏电流
应符合表6的规定。
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时,1min电压持续试验时间可用1s试验代替,但试验电压值应为表6规定
的120%。
表6 试验电压与漏电流
额定电压UN
试验电压(有效值)
电源功率
kVA
电源频率
Hz
电压持续时间
漏电流
mA
≤60 500
>60~125 1000
>125~250 1500
>250~500 2000
>500 1000+2UN
50~60
正弦波
≤5
≤10
≤20
≤25
5.6.11 外壳防护等级
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防护等级为IP54。外壳防护等级试验后,复测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的耐电
压性能应符合5.6.10规定的要求。
5.7 驱动控制器
5.7.1 机械强度
驱动控制器壳体应不发生变形。
5.7.2 绝缘电阻
驱动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
5.7.3 耐电压
驱动控制器应无击穿、闪络和飞弧。
5.7.4 外壳防护等级
驱动控制器的防护等级分体型为IP54,外壳防护等级试验后,复测驱动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应符合
5.7.2的规定,复测驱动控制器的耐电压性能应符合5.7.3的规定。
5.7.5 耐振动性
耐振动性试验后,驱动控制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螺栓无松动和损坏,内部接线无断裂,元器件无松动;
b) 绝缘电阻符合5.7.2的规定;
c) 耐电压符合5.7.3的规定;
d) 驱动控制器能正常工作;
e)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7.4的规定。
5.7.6 热循环
热循环试验后,驱动控制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绝缘电阻符合5.7.2的规定;
b) 耐电压符合5.7.3的规定;
c) 驱动控制器能正常工作;
d)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7.4的规定。
5.7.7 交变湿热
交变湿热试验后,驱动控制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绝缘电阻符合5.7.2的规定;
b) 耐电压符合5.7.3的规定;
c) 驱动控制器能正常工作;
d)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7.4的规定。
5.7.8 耐腐蚀性
耐腐蚀性试验后,驱动控制器经表面防腐处理的钢件表面不应有大于10%面积的红锈,且表面无
气泡、蠕变、粘着及功能丧失,驱动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并且,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5.7.4的规定。
5.7.9 温升
温升试验后,驱动控制器各部位的温升应符合GB/T 18488.1规定的限值要求。
5.8 耐久性
耐久性试验后,电动压缩机总成应无异常,试验后电动压缩机总成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外部各面无裂纹和损坏,螺栓无松动和损坏;
b)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总泄漏量不大于14g/a;
c)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绝缘电阻试验符合5.6.9的规定;
d) 耐电压试验符合5.6.10的规定;
e) 按表2规定的工况复测,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实测制冷(热)量不小于耐久性试验前实测值的
90%,实测制冷(热)性能系数不小于耐久性试验前实前测试值的82%;
f) 无异常噪声,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噪声增加不大于3dB(A);
g)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7.4的规定。
5.9 耐电压波动
耐电压波动试验后,电动压缩机总成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制冷(热)性能系数符合表2的规定;
b) 电动机定子绕组对外壳的耐电压符合5.6.10的规定;
c) 驱动控制器绝缘电阻符合5.7.2的规定;
d) 驱动控制器的耐电压符合5.7.3的规定;
e)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5.7.4的规定。
5.10 电磁兼容性
5.10.1 电磁抗扰性
5.10.1.1 电磁辐射抗扰性
在GB/T 17619规定的抗扰性限值下,电动压缩机总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5.10.1.2 电瞬变传导抗扰性
在GB/T 21437.2和GB/T 21437.3中规定的脉冲种类和Ⅲ级抗扰性限值下,电动压缩机总成在正
常使用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5.10.1.3 静电放电抗扰性
在GB/T 19951-2005规定的Ⅲ级抗扰性限值下,电动压缩机总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能正常
工作。
5.10.2 电磁骚扰性
5.10.2.1 传导骚扰性
电动压缩机总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工作产生的传导骚扰应符合GB/T 18655规定的零部件传导骚
扰限值的要求。
5.10.2.2 辐射骚扰性
电动压缩机总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工作产生的辐射骚扰应符合GB/T 18655规定的零部件辐射骚
扰限值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一般要求
试验所用仪器仪表及准确度应符合GB/T 5773的规定。试验时,试验工况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5773的规定。
6.2 外观
电动压缩机总成外形尺寸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检测,外观质量和标志用目视法检测。
6.3 制冷(热)量、输入功耗、制冷(热)性能系数试验
在表2规定的名义工况下,按GB/T 5773的规定进行试验,分别测定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制冷(热)
量、输入功率和制冷(热)性能系数。
6.4 噪声试验
将电动压缩机总成安装到半消声室特定的台架上。电动压缩机总成的接口和置于室外的制冷剂管
路连接起来组成试验回路,以及接上规定的电源。启动压缩机,使电动压缩机总成噪声性能测试系统达
到表7规定的工况。
将噪声测量仪表放置在电动压缩机总成几何中心为原点的笛卡尔坐标系上,分别距离压缩机的水
平侧部(X)、水平后部(Y)及上部(Z)300mm处,见图1,按JB/T 4330的规定进行噪声测试,并记录噪
声值。
图1 噪声值测量采集点
表7 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噪声试验工况
电压
压缩机转速
r/min
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
额定电压 设计名义转速 55±0.5 7±0.5
6.5 激振力试验
将电动压缩机总成通过钢过渡支架固定在带有三轴向力传感器的激振力测试台上,过渡支架的重
量应不大于2kg。
电动压缩机总成安装方向与实车相同,如图2所示。三轴向支座平面应垂直于压缩机总成安装方
向。垂直方向为Z 轴,压缩机总成轴线方向为Y 轴,垂直于压缩机总成轴向的方向为X 轴。
将电动压缩机总成连接到测试用替代制冷系统上,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