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224-2008'
标准编号 | GB/T 224-2008 (GB/T224-2008) | 中文名称 |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 英文名称 | Determination of depth of decarburization of steel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H24 | 国际标准分类 | 77.040.99 | 字数估计 | 11,182 | 发布日期 | 2008-08-05 | 实施日期 | 2009-04-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T 224-1987 | 引用标准 | GB/T 230.1; GB/T 1172; GB/T 4340.1; GB/T 20126 | 采用标准 | ISO 3887-2003, MOD | 起草单位 | 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4号(总第127号) | 提出机构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钢的脱碳层术语和定义、测定方法和试验报告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材(坯)及其零件的脱碳层深度。 |
GB/T 224-2008
Determination of depth of decarburization of steels
ICS 77.040.99
H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4-2008
代替GB/T 224-1987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ISO 3887:2003,MOD)
2008-08-05发布
200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3887:2003《钢---脱碳层深度的测定》,并根据ASTME1077-01《钢样脱碳
层深度测定的标准方法》,添加了取样要求和金相法评定参考照片。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对ISO 3887:2003作了下列修改:
a)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 引用标准中的国际标准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代替;
d) 参考ASTME1077的内容,修改了“完全脱碳”的定义;
e) 增加了不同规格样品的取样示意图;
f) 硬度法中增加了洛氏硬度法;
g) 增加了脱碳金相组织的照片作为资料性附录A。
本标准代替GB/T 224-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本标准与GB/T 224-1987的主要区别如下:
a) 增加了“前言”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b) 对术语及定义作了修改,并增加了“完全脱碳”、“总脱碳层深度”、“有效脱碳层深度”的术语及
定义和“典型脱碳示意图”;
c) 增加了不同规格样品的取样示意图;
d) 4.2.2“试样制备”推荐使用自动或半自动制样;
e) 4.2.3.1“总脱碳层的测定”增加高倍数确定过渡层的方法;
f) 增加了脱碳金相组织的照片作为参考附录;
g) 第5章“试验报告”取消了c)中测量结果的百分数表示法。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继康、栾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24-1963、GB 224-1978、GB/T 224-1987。
GB/T 224-2008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的脱碳层术语和定义、测定方法和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适用于测定钢材(坯)及其零件的脱碳层深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0.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230.1-2004,ISO 6508-1:1999,MOD)
GB/T 1172 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 4340.1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1-1999,eqv ISO 6507-1:
1997)
GB/T 20126 非合金钢 低含碳量的测定 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的红外线吸收
方法(GB/T 20126-2006,ISO 15349-2:1999,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钢表层上碳的损失。这种碳的损失包括:
a) 部分脱碳partialdecarburization;
b) 完全脱碳completedecarburization,即钢样表层碳含量水平低于碳在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
注:b)中所描述的完全脱碳层只有铁素体组织存在。
3.2
从产品表面到规定的碳含量或硬度水平的点的距离,规定的碳含量或硬度水平以不因脱碳而影响
使用性能为准(例如: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碳含量最小值)。
3.3
从产品表面到碳含量等于基体碳含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