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23119-2017'
标准编号 | GB/T 23119-2017 (GB/T23119-2017) | 中文名称 |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性能测试用水 | 英文名称 |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Water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Y69 | 国际标准分类 | 97.180 | 字数估计 | 14,116 | 发布日期 | 2017-10-14 | 实施日期 | 2018-05-01 | 起草单位 |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归口单位 |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 | 提出机构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23119-2017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Water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ICS 97.180
Y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23119-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性能测试用水
2017-10-14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符号 1
4 测量和精度 2
5 标准水 3
6 标准水的制备 4
7 标准水的贮存 7
8 检验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水硬度换算表 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3119-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性能测试中使用的硬水》,与GB/T 23119-
2008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的变化,由“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性能测试中使用的硬水”改为“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器 性能测试用水”。
---第1章将原来3类标准水增加为4类,从软到很硬,按照硬度、碱度和电导率进行划分。
---第2章增加有关电导率、碱度和pH值测定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章增加碱度和导电性的定义,以及碱度、电导率和硬度等性能的符号、单位和定义。
---第4章名称改为“测量和精度”,特别增加对硬度、碱度和电导率的附加要求。
---第5章名称改为“标准水”,对4种不同类型的水进行定义并提出附加要求。
---第6章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调整,不再保留制备方法A;增加制备方法C3,将碱度和电导率考虑
在内,是本次标准调整的重要内容。
---附录A,将试验用水的硬度分类由原来3级改为4级。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0734:2012(Ed4.0)《家用电器 性能 测试用水》。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7477-1987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eqvISO 6059:1984)
---GB/T 15451-2006 工业循环冷却水 总碱及酚酞碱度的测定(ISO 9963-1:1994,MOD)
---GB/T 22592-2008 水处理剂 pH值测定方法通则(ISO 10523:1994,NEQ)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
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
司、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焰、熊好平、时妍玲、岳京松、贾春耕、李珊珊、管海燕、陈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3119-2008。
引 言
本标准描述了用于家用电器试验用标准水的多种制备方法,以避免水质对相关试验结果重现性的
影响。
本标准描述了A和B两种方法,用于制备3种不同硬度的水。这些方法应用的经验表明,对于某
些目的,如果花费非常昂贵,或这些不适合生产大量硬水,则不必严格执行这些方法;此外一些给定的水
硬度不符合性能标准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给定的补充方法C1和C2,允许使用软化后的水来代
替自来水。
方法A用于制备总体符合硬度要求的硬水。将硬化用盐通过二氧化碳气泡的方式溶解入软化水
中进行制备。
方法B使用类似的方式制备,但要使用其他种类的盐,此盐应不必使用二氧化碳即可溶解。此方
法的制备结果,相比于方法A会产生过量离子。方法A、方法B都可以得出所需的临时硬度或永久硬
度的硬水。
方法C1使用自来水,其硬度值比所要求值高。而方法C2使用经过硬化的自来水,依据自来水的
成分,可以发现许多其他离子,限制某些离子的数量,可能影响洗衣机与洗碗机洗净试验的结果。不考
虑暂时性要求,需提供永久硬度。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性能测试用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如洗衣机、洗碗机、干衣机、蒸汽电熨斗等)性能试验的
4种不同硬度、电导率和碱度的水的制备过程。
本标准定义了4种不同标准水的性能及制备方法,也包含了所需的测量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9963-1 水质 碱度的测定 第 1 部分:总碱及酚酞碱度的测定 (Waterquality-
ISO 10523 水处理剂 pH值测定方法通则(Waterquality-DeterminationofpH)
3 术语和定义、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水硬度 waterhardness
表征水中碱土盐的含量(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3.1.2
总硬度 totalhardness
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
3.1.3
暂时硬度 temporaryhardness
总硬度的一部分,等于重碳酸盐的含量。
3.1.4
永久硬度 permanenthardness
总硬度和暂时硬度的硬度差。
3.1.5
碱度 alkalinity
相当于以等量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溶液中和酸的能力,即等于溶液中碱性物质的化学计量和。
3.1.6
电导率 conductivity
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即电离于溶液中的离子的化学计量和。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符号 单位 定义
A0 mmol/L 初始碱度
Areq mmol/L 目标碱度
c0(Fe) mg/L 初始铁含量
cmax(Fe) mg/L 最大铁含量
c0(Cu) mg/L 初始铜含量
cmax(Cu) mg/L 最大铜含量
c0(Mn) mg/L 初始锰含量
cmax(Mn) mg/L 最大锰含量
c0(Cl-) mmol/L 初始氯离子含量
cmax(Cl-) mmol/L 最大氯离子含量
cond0 μS/cm 初始电导率
condreq μS/cm 目标电导率
dil - 稀释因子
dilmin - 能够使制备的标准水符合要求的最小稀释因子
dilmin(h,A,cond) - 能够使制备的标准水符合总硬度、碱度和电导率要求的最
小稀释因子
dilmin(Fe) - 能够使制备的标准水符合最大铁含量要求的最小稀释因子
dilmin(Cu) - 能够使制备的标准水符合最大铜含量要求的最小稀释因子
dilmin(Mn) - 能够使制备的标准水符合最大锰含量要求的最小稀释因子
dilmin(Cl-) - 能够使制备的标准水符合最大氯含量要求的最小稀释因子
kA - 碱度常数
kH - 硬度常数
h0 mmol/L 初始总硬度
hreq mmol/L 目标总硬度
additionA mL 为达到要求的碱度所需加入的溶液量
additionH mL 为达到要求的总硬度所需加入的溶液量
additioncond mL 为达到要求的电导率所需加入的溶液量
4 测量和精度
按照本标准的要求,测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测量规定
参数 单位 最小精度 附加要求和注意事项
总硬度 mmol/L ±2% 见ISO 6059的相关规定
表1(续)
参数 单位 最小精度 附加要求和注意事项
碱度 mmol/L ±5%
测定 HCO3-的离子浓度。如果盐酸滴定终点的pH值为4.5,那么溶
液的化学系数为1。
见ISO 9963-1的相关规定
电导率 μS/cm
±5%
20℃
见ISO 7888的相关规定
pH值 - ±0.05 应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达到要求的精度
铁、铜、锰或氯含量 - - 这些参数是最大含量要求。测量精度应足以证明其符合要求
5 标准水
5.1 水的分类
表2列出按照总硬度水平进行分类的不同类型的水,并对其具体的总硬度、碱度、电导率和pH值
水平做出规定。
表2 软、中硬、硬和坚硬水的组成成分
属性 单位
水的类型
标准软水 标准中硬水 标准硬水 标准坚硬水
总硬度
mmol/L
(Ca2+/Mg2+)
0.50±0.20 1.50±0.20 2.50±0.20 3.50±0.20
碱度
mmol/L
(HCO3-)
0.67±0.20 2.00±0.20 3.35±0.20 4.70±0.20
电导率(20℃) μS/cm 150±50 450±100 750±150 1050±250
pH值(20℃) - 8.0~8.5 7.5~7.9 7.3~7.7 -
参考本标准中规定的水的类型的其他试验方法或标准可能需要满足表2中所有或部分选定的
属性。
注:借助对四种类型水的定义,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接近于当地自来水的标准水。如果需要任何其他硬度,可以通
过对给定规格的水进行插值的类似方法进行制备。
5.2 附加要求
参考本标准中规定的水的类型的其他试验方法或标准可能要求满足表3中的任一或全部规定。
表3 重金属离子和氯离子的最大含量
属性 单位
水的类型
标准软水 标准中硬水 标准硬水 标准坚硬水
cmax(Fe) mg/L 0.1
表3(续)
属性 单位
水的类型
标准软水 标准中硬水 标准硬水 标准坚硬水
cmax(Cu) mg/L 0.05
cmax(Mn) mg/L 0.05
cmax(Cl-) mmol/L 4.5 不适用
注:如果水用于清洁目的,则其中的铁、铜、锰会影响漂白性能。洗碗机试验与氯离子含量具有相关性。标准坚
硬水不满足氯离子含量要求。
6 标准水的制备
6.1 自来水的软化
经过软化的自来水,其特定阻抗应达到或超过100000Ω·cm(其电导率不超过10μS/cm)。这种
水质可以通过使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或反向渗透装置获得。
若离子交换树脂是新的,则最初一、二次制备的水不应使用,这不适用于正常过程中再生后的制备。
6.2 标准水制备方法B
6.2.1 原则
在软化水中加入盐以达到规定的属性。
6.2.2 步骤
准备下列溶剂:
溶剂1 NaHCO3 67.2g/L(800mmol/L)
溶剂2 MgSO4·7H2O 38.0g/L(154.2mmol/L)
溶剂3 CaCl2·2H2O 65.6g/L(446.1mmol/L)
按表4规定的量将上述3种溶剂加入到0.7L的软化水中,加水至1.0L以制备3种不同硬度的标
准硬水。如果要大量制备,可通过自动配制完成。在使用前加入HCl或NaOH使pH值在表2的范围
之内。
表4 制备1L标准水所需的溶剂量
溶剂
水的类型
标准软水 标准中硬水 标准硬水 标准坚硬水
溶剂1
(NaHCO3)
0.83mL 2.50mL 4.17mL 5.84mL
溶剂2
(MgSO4·7H2O)
0.83mL 2.50mL 4.17mL 5.84mL
溶剂3
(CaCl2·2H2O)
0.83mL 2.50mL 4.17mL 5.84mL
6.2.3 方法B制备标准水的成分
水的暂时硬度由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组成。永久硬度的成分是氯化
钙(CaCl2)、硫酸钙(CaSO4)、氯化镁(MgCl2)和硫酸镁(MgSO4)。方法B制备的标准水的成分见表5。
表5 使用方法B制备标准水的成分
离子 摩尔质量
水的类型
标准软水 标准中硬水 标准硬水 标准坚硬水
离子浓度/(mmol/L)
Ca2+
Mg2+
HCO3-
Cl-
SO42-
Na+
24.3
61.0
35.5
96.0
23.0
0.37
0.67
0.75
0.13
0.67
1.11
0.39
2.23
0.39
2.00
1.85
0.65
3.35
0.65
3.35
2.59
0.91
4.68
5.23
4.68
暂时硬度/(mmol/L) 0.33 1.00 1.67 2.34
6.3 水制备方法C1和C2
6.3.1 原则
方法C1和C2可以用自来水制备特定总硬度的标准水。这两种方法不调整碱度和电导率。
6.3.2 方法C1和C2制备标准水的成分
如果参考本标准规定的水的类型的试验方法或标准也要求满足表3中的任一或全部规定(重金属
或氯离子的最大含量),应分析自来水的相应属性。如果铁、铜、锰或氯离子含量超出5.2规定的限值,
可使用软化水进行稀释。
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无差值。Ca2+和 Mg2+的比率应为1.5~9。
通过分析自来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获得其硬度。如果钙和镁的比例在限值之外,则通过溶解一
些可忽略的离子来调节,如CaCl2·2H2O或 MgSO4·7H2O。
6.3.3 硬度调节法C1
当自来水总硬度高于要求硬度时,使用方法C1调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或使用软化水稀释,将
自来水软化,以钠离子替换钙、镁离子。如果pH值过低,应以起泡的方式去除一些CO2。
6.3.4 硬度调节法C2
如果自来水太软,则使用该方法:将自来水与钙、镁盐混合以获得要求的硬度。
6.4 水制备方法C3
6.4.1 原则
方法C3可以用自来水制备特定总硬度、碱度和电导率的标准水。
6.4.2 水的初始属性测定
分析自来水的总硬度h0、碱度A0 和电导率cond0。
如果参考本标准规定的水的类型的试验方法或标准也要求满足表3中的任一或全部规定(重金属
离子或氯离子的最大含量),应特别分析自来水的相应属性:
c0(Fe),c0(Cu),c0(Mn),c0(Cl-)
6.4.3 软化水稀释
6.4.3.1 稀释因子的测定
根据测定的初始总硬度h0、碱度A0 和电导率cond0 及其目标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最小稀释因
子dilmin(h,A,cond):
dilmin(h,A,cond)=
cond0-kAA0-kHh0
condreq-kAAreq-kHhreq
其中,常数kA 和kH 为:
kA=100μ
S/cm
mmol/L kH=224
μS/cm
mmol/L
只要根据6.4.4计算的加盐量数值大于或等于0mL,就可以得到制备特定总硬度、碱度和电导率
的其他稀释因子dilmin(h,A,cond)。
如果参考本标准规定的水的类型的试验方法或标准也要求满足表3中的任一或全部规定(重金属
或氯离子的最大含量),相应的最小稀释因子分别为:
dilmin(Fe)=
c0(Fe)
dilmin(Cu)=
c0(Cu)
dilmin(Mn)=
c0(Mn)
dilmin(Cl-)=
c0(Cl-)
cmax(Cl-)
总体所需的最小稀释因子为以上分别得到的最小稀释因子中的最大值:
dilmin=maxdilmin(h,A,cond);dilmin(Fe);dilmin(Cu);dilmin(Mn);dilmin(Cl-){ }
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两种情况:
dilmin >1 应稀释软化水。此时最小稀释因子为计算出的dilmin值
dilmin≤1 无须稀释。此时最小稀释因子等于1
要求的最小稀释因子dilmin的既定值表示了能够使制备的水符合全部要求的最低稀释度。基于现
实原因,比如为了使用整数的稀释因子进行试验,也可能选择任何大于dilmin的稀释因子。在接下来的
制备步骤中的计算公式均基于实际选择的稀释因子:
dil≥dilmin
6.4.3.2 稀释
用软化水稀释自来水以达到选定的稀释因子dil。
6.4.4 所需加盐量的测定
6.4.4.1 概述
用高浓度盐溶液调节碱度、总硬度和电导率。加盐以调节相应的参数。加水使盐溶于其中,表示稀
释。但是,当所得到的稀释因子非常接近1(由于是高浓度溶液)时,可忽略不计。
6.4.4.2 调节碱度
如需调节碱度,应以浓度为800mmol/L(67.2g/L)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加入软化水中。
每升水中所加的溶液量为:
additionA=
Areq-
A0
dil
注:根据初始碱度、目标碱度以及所选的稀释因子,计算所得的溶液量也可能为0mL/L。
6.4.4.3 调节总硬度
如需调节总硬度,应以浓度为446.1mmol/L(65.6g/L)的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溶液加入
软化水中。
每升水中所加的溶液量为:
additionH=
hreq-
h0
dil
注:根据初始总硬度、目标总硬度以及所选的稀释因子,计算所得的溶液量也可能为0mL/L。
6.4.4.4 调节电导率
如需调节电导率,应以浓度为500mmol/L(29.22g/L)的氯化钠(NaCl)和500mmol/L(71.02g/L)
的硫酸钠(Na2SO4)溶液加入软化水中。
每升水中所加的溶液量为:
additioncond=
(cond0-kAA0-kHh0)
dil
120μS/cm
(mL/L)
注:根据初始电导率、目标电导率以及所选的稀释因子,计算所得的溶液量也可能为0mL/L。
6.4.4.5 调节pH值
使用前用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将pH值调节到表2规定的范围内。
7 标准水的贮存
7.1 概述
标准水更为合理的贮存方法是置于排出空气和避光的密闭水箱中,以防止CO2 的流失以及防止污
染物和有机物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