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2792-2014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2792-2014'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2792-2014 英文版 145 GB/T 2792-2014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2792-2014 (GB/T2792-2014)
中文名称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英文名称 Measurement of peel adhesion properties for adhesive tapes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G38
国际标准分类 83.180
字数估计 16,199
发布日期 2014/7/8
实施日期 2014/12/1
旧标准 (被替代) GB/T 2792-1998
引用标准 GB/T 2523-2008; GB/T 3280-2007; GB/T 22396
采用标准 ISO 29862-2007, MOD
起草单位 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
归口单位 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依据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8号
提出机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带剥离强度的一系列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胶粘带剥离强度的测定, 用于胶粘带产品的质量控制。

GB/T 2792-2014: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GB/T 2792-2014 英文名称: Measurement of peel adhesion properties for adhesive tapes ICS 83.180 G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2792-1998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带剥离强度的一系列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胶粘带剥离强度的测定,用于胶粘带产品的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23-2008 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 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22396 压敏胶粘制品术语 3 术语与定义 GB/T 223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 本标准方法按胶粘带粘接的不同对象、温度和剥离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方法1: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2:胶粘带与自身背膜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3:双面胶粘带、转移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方法4:胶粘带与防粘材料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附录A:胶粘带低温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附录B:胶粘带9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5 方法1:胶粘带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5.1 原理 方法1规定了180°时从不锈钢板上去除一条胶粘带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将一条胶粘带粘在不锈钢板上,不锈钢板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上,试验机的另一个夹具夹 住胶粘带自由端,与不锈钢板呈180°角,以规定速率拉开胶粘带。 通过持续从不锈钢板上剥离胶粘带所需的力测量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注意剥离线垂直于 作用力的方向。 5.2 材料 5.2.1 吸收性清洁材料 如医用纱布、棉线或棉纸。合适的材料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掉绒、易吸收,不含可溶于5.2.2中所述 溶剂的添加剂,并且完全由原生材料制成。 5.2.2 清洗剂 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溶剂: ---双丙酮醇(4-羟基-4-甲基-2-戊酮); ---异丙醇; ---甲醇; ---甲基乙基酮; ---丙酮; ---正庚酮; ---正庚烷和一个氟化烃(例如: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有毒性或可燃性限制条件下适用)。 溶剂为普通化学试剂级,盛放在合适的容器中。 5.3 仪器 5.3.1 试样裁刀 将两个单刃刀片分别固定在平行的平面内,保持一个精确的距离,形成一个具有准确试样宽度的试 样裁刀,裁刀切割宽度为12mm和24mm;或者使用不会使边缘产生损害的其他刀具,刀片之间距离 的精确度为标称宽度±0.1mm。 5.3.2 试验机 采用恒速拉伸试验机,自动记录仪至少每剥离1mm胶粘带记录一次数值。试验机配备的两个夹 具(校准在同一中心线上),平行对齐,在移动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内。整幅夹紧试样,以(5.0±0.2)mm/s 的速率匀速移动,记录下负荷读数。最大允许误差2%。 5.3.3 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表面平整光滑,至少125mm长,50mm宽,1.1mm厚;不锈钢种类符合GB/T 3280-2007 规定的06Cr19Ni10材质,退火抛光,不锈钢板(以下简称钢板)表面光亮,粗糙度(GB/T 2523-2008)为 (50±25)nm。 不应使用有污点、变色或划痕较多的钢板。使用前,按照5.5.2中的说明,对钢板进行清洁;使用 中,保护钢板试验表面不被划伤和污染,并按5.4.1中描述的条件保存。 5.3.4 机动或手动压辊 5.3.4.1 圆柱体的钢质压辊(简称压辊)的直径为(85±2.5)mm,宽(45±1.5)mm,表面包覆有约6mm 厚的橡胶,硬度(80±5)邵氏A,没有凸凹偏差。压辊的质量为(2000±100)g。 5.3.4.2 在使用过程中,任何仪器部分都不应增加压辊的重量。压辊以(10±0.5)mm/s的速率通过机 动或手动方式滚动。 5.4 样品和试样 5.4.1 状态调节。将整卷胶粘带样品、实验板置于温度(23±1)℃、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停放 24h以上。 如果不能保持此测试条件,尽量接近此条件,并在报告中注明。 5.4.2 试验需要三个试样。试样宽度为(24±0.5)mm、长度约300mm。 当样品宽度小于24mm时,以样品的实际宽带进行测试,并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5.4.3 在进行制样之前,从样品卷上撕去最外的3~6层胶带。 5.4.4 每个试验至少制取三个试样。从待测样品卷上以500mm/s~750mm/s的速率解卷试样。当 胶粘带卷解卷力较大,无法在规定速率解卷试样时,在接近500mm/s的速率下解卷。 5.4.5 当胶粘带宽度大于24mm时,使用5.3.1所述的试样裁刀,从5.4.4所述的胶粘带条的中心位 置,裁取规定宽度的试样。 5.4.6 在解卷后的5min内粘贴试样。 5.5 试验步骤 5.5.1 标准试验条件 标准试验环境温度(23±1)℃、相对湿度(50±5)%。 5.5.2 钢板预处理 5.5.2.1 用5.2.2中所述的一种溶剂擦拭钢板,用新的吸收性清洁材料擦干。使用同种溶剂,重复清洗 3次。最后一次用甲基乙基酮或丙酮清洗。 5.5.2.2 洗后的钢板至少晾置10min;10h内未使用的试验钢板需重新清洗。为了得到一致的结果, 新钢板在使用前,用甲基乙基酮或丙酮清洗至少10次。 注:丢弃有污点、变色或多处划痕的钢板。避免用手接触钢板表面。在贮存中,注意使钢板免受破坏或污染。 5.5.3 剥离强度样件制备与试验 5.5.3.1 样件制备 如5.4.4描述,从测试的胶粘带样品中裁取300mm长试样。沿试样长度方向,将一端胶粘面对折 粘贴成约12mm长的折叠层。拿住该折叠层,将试样的另一端粘贴在钢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 于钢板上方(不接触钢板),然后用手动或机械方法,将压辊来回滚压两次,防止胶粘面和钢板之间有空 气残留。如有空气残留,则试样作废,重新制备。 每个试样逐一制样、试验,控制在1min内完成。 注:剥离强度会随不同的胶粘带停留时间增大而增大。如需要选择较长的停留时间,另外注明。 5.5.3.2 剥离强度试验 从胶粘带折叠的一端从钢板上剥下25mm的胶粘带,把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里,胶 粘带自由端夹到另一夹具里。在(5.0±0.2)mm/s的速率下连续剥离。 负载夹具运转后,忽略第一个25mm胶粘带机械剥离时获得的值,以下一个50mm胶粘带获得的 平均力值作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 注:经过长期的停放,温度将传递到不锈钢板上,因此,胶粘带一旦粘贴到钢板上后,测试人员尽快操作。 6.1 原理 方法2给出了在180°角时,从同一胶粘带第二段胶粘带的背膜上剥离胶粘带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将同卷胶粘带的第一段胶粘带叠加在已粘贴于5.5.3.1所述钢板上的第二段胶粘带背面上,然后将 钢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机的夹具里,另一夹具以180°角从胶粘带背膜上剥离胶粘带的自由端。 通过持续从同卷胶粘带的第二段的背膜上剥离胶粘带所需的力测量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 注意剥离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 6.4.2.1 按5.4.4所述,从将进行试验的胶粘带样品中裁取300mm长的试样。将它粘贴到钢板上,压 辊滚压。同样裁取第二个300mm长的试样,粘贴在第一条的胶粘带背膜上。在第二条胶粘带粘贴时, 先将第二条胶粘带的一端触碰试验钢板的一端,然后机械或手动来回滚动二次,使得第二个条胶粘带紧 贴在第一条胶粘带背膜上。注意防止两层胶粘带之间有空气残留,如果有空气残留,则试样作废,重新 制样。样件制备、剥离强度的测定分别控制在1min内完成。 7 方法3:双面胶粘带和转移胶粘带与不锈钢板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7.1 原理 方法3规定了从表面覆有25μm聚酯膜的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从不锈钢板上剥离时所需力 的试验方法。 将一定长度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粘贴在钢板上,钢板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里。另一 个夹具夹住试样的自由端,并以180°连续剥离。测得移动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从钢板上连续剥离 所需的力,转换为剥离强度。注意剥离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 7.5.3 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的外粘性面与不锈钢板180°剥离的试验步骤 7.5.3.1 将试样粘贴在钢板上 如5.4.4描述的那样,制取300mm长的待测试样,在试样的一端将胶粘面对折粘贴成一个12mm 长的折叠层。拿住该折叠层,将试样的另一端粘贴到钢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钢板的上方(不 接触钢板),用机动或手动方式将压辊沿纵向滚压一次,使胶粘带紧贴到钢板上。注意防止胶粘带和钢 板之间有空气残留,如有空气残留,则试样作废。 揭去胶粘带的防粘材料,将25μm厚聚酯薄膜与之贴合。压辊使聚酯薄膜与双面胶粘带粘贴,并 使贴有薄膜层的胶粘带紧贴在钢板上。 在粘贴聚酯薄膜时,可手动来回滚压一次,滚动速率可增加至50mm/s。 7.5.3.2 从钢板上剥离试样 同5.5.3.2。 7.5.4 双面胶粘带或转移胶粘带内粘性面与不锈钢板180°剥离的试验步骤 7.5.4.1 将试样粘贴在钢板上 如5.4.4描述的那样,制取300mm长的待测试样,将胶粘带粘贴在25μm厚聚酯薄膜上,机械或 手动压辊滚压,防止空气残留进入胶粘带和聚酯薄膜之间。 揭去胶粘带的防粘材料,在试样的一端将胶粘面折叠成一个12mm长的折叠层,拿住该折叠层, 将试样的另一端粘贴到钢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钢板的上方(不接触钢板),用机动或手动方式 将压辊来回滚压一次,使胶粘带紧贴到钢板上。注意防止胶粘带和钢板之间有空气残留,如有空气残 留,则试样作废。 7.5.4.2 从钢板上剥离试样 同5.5.3.2。 7.6 试验结果 同5.6。 7.7 试验报告 同5.7。 ---外粘性面胶粘带或者内粘性面胶粘带的测试报告。 8 方法4:胶粘带与防粘材料180°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8.1 原理 规定了以180°将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去除时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8.1.1 双面胶粘带 将一段双面胶粘带粘贴到钢板上。把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里。另一个夹具夹住 防粘材料的自由端,并以180°角将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剥离开。通过持续将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剥离 所需的力测量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注意剥离线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 8.1.2 单面胶粘带 同8.1.1,除需用双面胶带把单面胶带粘贴到试验钢板上之外。 8.2 材料 同5.2。 8.3 仪器 同5.3,采用6.2.3中所描述的合适钢板。 8.4 样品与试样 同5.4。 8.5 试验步骤 8.5.1 双面胶粘带 8.5.1.1 同5.5.2.1。 8.5.1.2 将125mm长试样的胶粘面粘贴到钢板上,压辊以(10.0±0.5)mm/s的速率来回滚压两次。 揭开防粘材料的自由端,以180°对折防粘材料,从胶粘带上剥离25mm的防粘材料。把钢板的一端夹 到拉力试验机的一个夹具里,防粘材料自由端夹到另一个夹具里,以(5.0±0.2)mm/s的速率操作拉力 试验机。 可移动夹具运转后,忽略剥离第一个25mm胶粘......
英文版: GB/T 2792-2014  
相关标准:GB/T 2794-2022  GB/T 6328-2021  GB/T 7123.1-2015  
英文版PDF现货: GB/T 2792-2014  GB/T 279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