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27947-2020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27947-2020'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27947-2020 英文版 190 GB/T 27947-2020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27947-2020 (GB/T27947-2020)
中文名称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英文名称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phenol disinfectant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C50
国际标准分类 11.080
字数估计 14,150
发布日期 2020-06-02
实施日期 2020-12-01
起草单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提出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机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947-2020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phenol disinfectant ICS 11.080 C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27947-2011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7947-2011《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本标准与GB/T 27947-2011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范围中主要原料增加了二甲酚(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不适用范围为“本标准不适用于以其他酚类化合物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单方或复方消毒 剂”(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 27950、GB 27951、GB 27952和GB 27954(见第2章); ---删除了术语“酚类化合物”;修改了术语“酚类消毒剂”的定义(见第3章,2011年版的第3章); ---删除了产品感官要求(见2011年版的5.1); ---增加了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要求为“应符合标示值的要求”(见5.1); ---修改了产品pH值范围要求为“应符合产品企业标准或质量标准要求”(见5.2,2011年版的 5.2); ---修改了产品的pH值要求 (见5.2,2011年版的5.2); ---删除了无现行国标、规范等规定的应用液中成分的限值要求(见2011年版的5.2); ---增加了铅、砷、汞杂质限量及禁、限用物质要求(见5.3); ---修改稳定性要求为 “有效期不应低于24个月,储存期间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应≤10%且不低 于产品标示值的下限”(见5.5,2011年版的5.3); ---删除了“安全性指标”即卫生毒理学相关的指标,实际应用时可参考其他应用类消毒剂标准的 要求(见2011年版的5.5); ---修改了应用范围(见第6章,2011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附录A中硫代硫酸钠、溴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方法,与GB/T 601《化学试剂 标准滴 定溶液的配制》的配制及标定方法一致(见附录A,2011年版的附录A); ---修改了附录B中的计算公式,增加了校准因子f1、f2 的计算方法,修改了样品中甲酚异构体 的含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2011年版的附录B)。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 军特色医学中心、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兰芬、李涛、陆烨、陆龙喜、林军明、张流波、胡国庆、徐燕、廖如燕、陆群、 刘运喜、曹晋桂、朱仁义、徐浩行、孙建荣、傅剑云、孙文胜、苗大娟、朱汉泉、马明洁、王裕荣、戴彦榛、 刘俊峰、王忠权、俞致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7947-2011。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酚类消毒剂的原料和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运输、贮存和包装、标识要求、检 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等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 采用适当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以乙醇、异丙醇、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具有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其他酚类化合物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单方或复方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600 焦化二甲酚 GB 27950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7951 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7954 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四部,2015年版)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卫生部(卫监督发〔2009〕53号)] 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酚类消毒剂 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适当表面活性 剂作增溶剂,以乙醇、异丙醇、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4 原料要求 4.1 苯酚(C6H6O) 苯酚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5年版)的要求,含量≥99.0%。 4.2 甲酚(C7H8O) 甲酚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5年版)的要求,在190℃~205℃馏出的量≥85% (mL/mL)。 4.3 二甲酚(C8H10O) 二甲酚应符合GB/T 2600的要求,纯度≥95%。 4.4 对氯间二甲苯酚(C8H9OCl) 对氯间二甲苯酚的纯度≥98%,硫化灰分≤1%。 4.5 三氯羟基二苯醚(C12H2Cl3O2) 原料纯度应在97%~103%(以不含结晶水计),2,4-二氯酚含量应≤10mg/kg、3-氯酚及4-氯酚含 量应≤10mg/kg、2,3,7,8-四氯代二并苯-p-二 英< 1.0ng/kg、2,3,7,8-四氯呋喃< 1.0ng/kg、2,8二 氯代二并苯-p-二 英≤0.5mg/kg、1,3,7三氯代二并苯-p-二 英≤0.25mg/kg、2,8二氯呋喃≤ 0.25mg/kg、2,4,8三氯呋喃≤0.5mg/kg。 4.6 乙醇、异丙醇 用于手、皮肤、黏膜消毒用消毒剂的乙醇、异丙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5年版) 的要求。 4.7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的生产用水要求。 4.8 其他原辅料 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有相应的合格证明材料。 5 技术要求 5.1 有效成分含量 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标示值的要求。 5.2 pH值 pH值应符合产品企业标准或质量标准要求。 5.3 铅、砷、汞杂质限量及禁、限用物质 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用的消毒剂,其铅、砷、汞杂质限量及禁、限用物质应符合GB 27950、GB 27951、 GB 27954的要求。 5.4 杀灭微生物指标 5.4.1 实验室杀灭微生物效果 按照产品消毒对象选择相应的微生物,依据相应的GB 27950、GB 27951、GB 27952、GB 27954以及 规范及产品说明书等规定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杀灭微生物要求 a 试样稀薄状或稀释后使用者宜采用悬液法进行实验室定量杀菌试验。 b 试样黏状或原液使用及冲洗消毒者宜采用载体法进行实验室定量杀菌试验。 5.4.2 模拟或现场消毒效果 按照产品消毒对象,选择表1中抗力较强的微生物,进行模拟现场消毒效果测试。在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作用剂量下,对微生物的杀灭或灭除对数值不应低于3.00;或根据说明书要求,对不同的处理对象 进行现场消毒效果测试,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作用剂量下,对自然菌的杀灭或灭除对数值不应低于1.00。 5.5 稳定性 有效期不应低于24个月,储存期间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应≤10%,且不应低于产品标示值的下限。 6 应用范围 6.1 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应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不宜用于皮肤、黏膜消毒。 6.2 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应用于卫生手、皮肤、黏膜、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其 中黏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 6.3 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应用于外科手、卫生手、皮肤、黏膜、物品表面等消毒,其 中黏膜消毒仅用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 6.4 产品应仅用于低水平消毒,不能用于医疗器械的高、中水平消毒。 7 使用方法 7.1 总则 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使用方法使用。 7.2 含苯酚、甲酚的消毒剂 对物体表面、织物的消毒擦拭后作用时间不应超过15min,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30min。 7.3 含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剂 7.3.1 卫生手消毒:对手涂抹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1min。 7.3.2 皮肤消毒: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5min。 7.3.3 物体表面消毒:擦拭后作用时间不应超过15min,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30min。 7.3.4 黏膜消毒:擦拭或冲洗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5min。 7.4 含三氯羟基二苯醚的消毒剂 7.4.1 卫生手消毒:涂抹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1min。 7.4.2 外科手消毒:涂抹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5min。 7.4.3 皮肤消毒:涂抹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5min。 7.4.4 黏膜消毒:擦拭或冲洗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5min。 7.4.5 物体表面消毒:擦拭或喷洒后作用时间不应超过15min,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不应超过30min。 8 运输、贮存和包装 8.1 产品的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要求。产品装卸应轻搬轻放,运输过程中不得倒置,应 防压、防撞、防挤,防止暴晒、雨淋,防止外包装破损,车辆应保持干燥。 8.2 产品贮存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不得露天存放,不得与 其他有毒物品混贮。 8.3 所采用的小包装材料应与消毒剂理化性质相符合,不应与消毒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副产物或导 致包装破损。 9 标识要求 9.1 产品标识符合GB/T 191、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9.2 对金属具有腐蚀性的消毒剂,在使用说明书中应明确标明,并注明相应的注意事项。 9.3 在使用说明书中应明确标明消毒剂的拮抗物质,并注明相应的注意事项。 9.4 黏膜用消毒剂,应标明仅限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过程中使用。 9.5 苯酚、甲酚类消毒剂,在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时,应标明做好个人防护,使用过程中避 免高浓度溶液接触到皮肤,不慎接触时,应标明采用乙醇擦去或大量清水冲洗等处理方式。 9.6 皮肤消毒用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应标明消毒前应先清洁皮肤。带污垢的物体表面消毒前也应做 好清洁去污工作。 10 检验方法 10.1 理化指标 按照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或者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四部,2015年版)的试验方法检测理化指标,采用液相色谱或其他适用方法测试产品中有效成分 含量。 10.2 杀灭微生物效果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10.3 毒理学指标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10.4 稳定性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消毒剂中苯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A.1 原理 采用容量分析法。KBrO3 与KBr在酸性介质中产生Br2,Br2 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稳定的三 溴苯酚,剩余的Br2 与KI反应产生I2,可以Na2S2O3 标准滴定液,根据空白(以纯化水代替试样)与试 样消耗Na2S2O3 标准滴定液的差值,计算消毒剂中苯酚的含量。 A.2 方法 A.2.1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0.1mol/L)配制与标定 A.2.1.1 配制 称取26g五水合硫代硫酸钠(或16g无水硫代硫酸钠),加无水碳酸钠0.20g,溶于1000mL水, 缓缓煮沸10min,冷却。 放置2周后用4号玻璃滤锅过滤。 A.2.1.2 标定 称取0.18g已于120℃±2℃干燥至恒量的工作基准试剂重铬酸钾,置于碘量瓶中,溶于25mL 水,加2g碘化钾及20mL硫酸溶液(20%),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150mL水(15℃~20℃), 用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2mL淀粉指示液(10g/L),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 绿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按式(A.1)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浓度: A.2.2 溴标准滴定液[c(1/2Br2)=0.1mol/L][溴标准滴定液(0.05mol/L)]配制与标定 A.2.2.1 配制 取溴酸钾3.0g与溴化钾25g,溶于1000mL水中,摇匀。 A.2.2.2 标定 量取35.00mL~40.00mL配制的溴溶液,置于碘量瓶中,加2g碘化钾及5mL盐酸溶液(20%), 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加150mL水(15℃~20℃),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c(Na2S2O3)= 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2mL淀粉指示液(10g/L),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同时做空白试 验。溴标准滴定液的浓度[c(1/2Br2)],按式(A.2)计算: A.2.3 消毒剂中苯酚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消毒剂(使含苯酚约0.75g)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充分混 匀;精确吸取25mL置碘量瓶中,精确加溴标准滴定液30mL,再加盐酸5mL,立即密塞,振摇30min, 静置15min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100g/L)试液6mL,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 1mL,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0.5%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 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以空白试验校正。按式(A.3)、式(A.4)计算消毒剂中苯酚的含量: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消毒剂中甲酚异构体含量的测试方法 B.1 原理 采用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B.2 色谱参考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含2%磷酸的己二酸乙二醇聚酯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4%~10%,氢火焰检测器,柱温为 145℃,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为200℃。 B.3 校正因子测定 精密称取水杨醛1.3g,置50mL容量瓶中,加乙醚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内标溶液。另 精密称取邻位甲酚对照品0.65g,置25mL容量瓶中,加乙醚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 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各5mL,置具塞试管中,密塞,摇匀。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 算邻位甲酚的校正因子,再乘以1.042,即间、对位甲酚的校正因子。 B.4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1.0g置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0.1mL,摇匀,加水3mL,摇匀,精密加入乙醚 20mL,轻轻振摇,静置分层,弃去水层,加水5mL,轻轻振摇,分层,弃去水层。精密量取乙醚提取液 5mL和内标溶液5mL,置具塞试管中,摇匀,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 B.5 计算公式 B.5.1 邻甲酚校正因子计算 邻甲酚校正因子f1 计算见式(B.1): B.5.3 样品中甲酚异构体含量计算 甲酚异构体含量X 计算见式(B.3):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消毒剂中对氯间二甲苯酚含量的测定 C.1 原理 对氯间二甲苯酚在280nm波长处有紫外吸收,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并根据保留 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消毒剂中的对氯间二甲苯酚有效含量。 C.2 试剂配制 甲醇(色谱纯);对氯间二甲苯酚标准溶液:称取对氯间二甲苯酚标准品0.1g,用少量甲醇溶解后并 定容至100mL,此溶液每1L含对氯间二甲苯酚1g。 C.3 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C18柱(150mm×4.6mm,内径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分析前,经0.45μm滤膜 过滤及真空脱气;流量:1.0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 C.4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对氯间二甲苯酚标准溶液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200mg/L、400mg/L、600mg/L和 800mg/L的标准系列。在设定色谱条件下,分别取5μL进行分析。以标准系列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到线性方程。 C.5 样品测定 若消毒剂中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标示浓度过高,需适当稀释,使其稀释后浓度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内。对于膏体样品应先用流动相配制成水溶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备用。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进 5μL样品溶液进行分析。根据峰面积,从线性方程计算出相应的对氯间二甲苯酚浓度。根据取样量和 稀释倍数,换算出样品中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最终浓度。 C.6 注意事项 消毒剂中如存在着干扰物质,可适当调整流动相或在流动相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以达到最佳分离 效果。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消毒剂中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含量的测定 D.1 原理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在280nm处有紫外吸收,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并根 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D.2 试剂配制 甲醇(色谱纯);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