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40741-2021'
标准编号 | GB/T 40741-2021 (GB/T40741-2021) | 中文名称 | 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 | 英文名称 |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post welding heat treatment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J33 | 国际标准分类 | 25.160.10 | 字数估计 | 12,121 | 发布日期 | 2021-10-11 | 实施日期 | 2022-05-01 | 起草单位 |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浙江大东吴杭萧绿建科技有限公司、抚顺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深圳市驭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无锡庆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洲特种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京博装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漳州良福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佛山云顶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阳 | 归口单位 |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公告2021年第12号 | 提出机构 |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40741-2021
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post welding heat treatment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焊后热处理的质量要求,提供了制造商实施焊后热处理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各类焊后热处理方法,也可以用作评价制造商热处理能力的基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3375 焊接术语
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 术语
GB 1573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 16839.1 热电偶 第1部分:电动势规范和允差(GB/T 16839.1-2018,IEC 60584-1:
2013,IDT)
3 术语及定义
GB/T 3375、GB/T 72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造商
从事焊接产品或构件热处理的组织和人员。
3.2
入炉温度
产品或构件装入炉时要求的炉温。
3.3
保温温度
为了获得特殊性能,将产品或构件恒温保持的工艺温度。
注1:保温温度取决于热处理种类、材料种类和材料厚度。
注2:保温温度通常用某个温度范围表述。
3.4
保温时间
产品或构件在保温温度下的保持时间。
注1:保温时间的计算按所有测温点达到保温温度下限开始,至某一测温点低于该温度止。
注2:保温时间取决于热处理种类、材料及其厚度。
3.5
温度梯度
在规定直线距离内,相邻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变化范围。
3.6
焊后热处理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措施。
4 要求评审和技术评审
4.1 通则
制造商应审核合同要求、所有其他要求及相关技术数据,确保在工作开始之前,获得所有实施热处
理操作所需的信息资料。制造商应确认其能力满足要求,确保所有质量相关活动计划可行,并符合
GB 15735规定。
评审由制造商进行,应确定工作内容在其能力范围内,具有足够的资源确保按时供货,文件清晰、无
异议。制造商应确保合同与先前报价文件的主要变化清晰可辨。
4.2 要求评审
考虑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a) 采用的产品标准及附加要求;
b) 法律及法规要求;
c) 制造商确定的附加要求;
d) 制造商的能力满足规定要求。
4.3 技术评审
用户应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技术评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a) 应用标准及相关图样;
b) 产品或构件需要热处理的部位及可达性;
c) 热处理产品或构件的标识种类;
d) 热处理规范(参数)及热处理检验方法;
e) 热处理规范与焊接和/或成形工艺规程之间的关联性;
f) 热处理方法,如产品或构件是在炉内热处理还是在炉外进行(如:局部热处理、分段热处理等)。
5 分承包
所有分包商应按制造商的协议要求工作,并应完全符合本文件的相关要求。制造商应保证分包商
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制造商应向分包商提供的信息应包括技术评审涉及的所有相关数据(见4.3)。
采用热处理分包的制造商应向分包商提供所有相关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分包商应按制造商要求提
供其相关工作的报告和文件。
6 人员
制造商应指派足够数量的胜任人员按规定要求策划、实施和监督热处理工作。
热处理作业人员的能力应由制造商评估、确认。
热处理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能阅读、理解和执行热处理工艺文件,如调节程序、安装热电
偶、测温计量仪表维护等。
7 试验和检验
7.1 通则
制造商应按照规定要求指派足够数量的胜任人员从事计划、实施、试验、检验和热处理工作的评价。
7.2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应按产品标准或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
7.3 破坏性试验
在下列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热处理完成后进行破坏性试验:
a) 应用标准或合同要求;
b) 制造商决定对产品或构件的性能进行验证。
应采用单独的试件做破坏性试验,试件采用和产品同样的材料,其生产条件和热处理工艺也与产品
相同。
8 热处理设备
8.1 生产、试验及相关设备
必要时应配置下列设备:
a) 热处理炉或加热设备;
b) 热处理程控装置;
c) 温度测量仪表和记录仪表;
d) 冷却设备;
e) 起吊和运输设备;
f) 人员防护设备和其他安全设备。
8.2 设备清单
为了评估车间的产能和能力,制造商和/或分包商应保持一份用于热处理的必要设备清单。该清单
应包括主要设备的各种信息,如:
a) 设备名称、热源种类及能力;
b) 炉型尺寸、最大装载量和温度范围;
c) 程控装置及其能力;
d) 测温设备及其容量、测量方法、读数范围、精度、测量点数量及记录装置;
e) 热电偶的种类和允差等级按GB/T 16839.1以及固定方法;
f) 冷却装置,例如:淬火槽、风扇或压缩空气;
g) 热处理及检验所需的其他设备。
8.3 设备的适用性
设备应适用于焊后热处理工程应用。
8.4 热处理设备的校验
8.4.1 通则
所有调节、测量和记录温度的装置应定期校验,且在校验的有效期内。
8.4.2 炉温均匀性的测量
应定期进行温度测量来验证炉温均匀性。
应在空炉内用多个热电偶进行测温,温度应通过有效的记录装置测取。热电偶按不同的炉型分布,
保证可以测到最大的温差,如在进炉区每300mm设一个热电偶。至少应设置4个测量点,两个在炉
顶,两个在炉底。测量点应对角设置。
测量应包括至少两个温度区域,一个为炉内最高温度区,另一个该温度一半的区域。当仅进行焊后
热处理时,只需做一个均匀性测量。
8.4.3 设定和记录装置的有效性
温度设定和记录装置应按下列期限定期校验:
a) 温度调节器:不超过12个月;
b) 记录装置:不超过6个月;
c) 测量系统:不超过12个月;
d) 热电偶的校验,不超过12个月。
对于固定炉而言,上述期限可以延长一倍。
对于可移动的热处理设备而言,温度记录装置应按其有效期校验以确保特殊的温度范围。
热电偶通常精度稳定,不要求做校验。
注:热电偶通常按批次供货,证书包含质量等级。
校验报告应与质量文件共同存档,需要时可以查询到。
档案文件应在设备有效期内可查询。
8.5 新设备
新设备在安装之后或对设备进行大修改造之后,应进行相关的设备试验。试验应评估设备的正常
功能。试验内容包括:
a) 仪器、仪表的计量校验;
b) 功能性测试;
c) 炉温均匀性测定;
d) 空炉、满载试验验证;
e) 焊接试件评定试验,包括外观、金相、硬度。
这些试验报告应存档。
8.6 维护
制造商应具有设备维护的书面计划。维护计划应包含设备的检查项,这些检查项对相关热处理工
艺规程所列的参数具有影响。维护计划应包含安全事项的检查。
9 热处理实施
9.1 通则
热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热源和场所。
9.2 热处理参数
产品或构件的制造商负责确定热处理参数,热处理参数与材料种类和厚度相关。
按照热处理种类不同,必要时应规定下列参数:
a) 入炉温度;
b) 加热速率;
c) 保温温度(必要时,为温度范围);
d) 保温时间(必要时,为时间范围);
e) 冷却速率;
f) 出炉温度。
注:出炉温度指产品或构件出炉时的炉温。
9.3 热处理工艺规程
制造商应制定热处理工艺规程。热处理工艺规程可以包含在焊接工艺规程中,或者被焊接工艺规
程直接引用。
热处理工艺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a) 热处理种类,如回火、退火、正火等;
b) 热处理方法,如炉内、感应、电阻、环形燃烧器;
c) 测温点的位置及数量;
d) 保护氛围;
e) 热处理参数;
f) 产品或构件的支撑、装载;
g) 冷却类型;
h) 产品或构件的标识,标志或编号;
i) 环境条件,如防风防雨措施;
j) 加热区域范围和隔离区。
热处理工艺规程应按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