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QC/T 1154-2021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QC/T 1154-2021'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QC/T 1154-2021 英文版 240 QC/T 1154-2021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QC/T 1154-2021 (QC/T1154-2021)
中文名称 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
英文名称 (Commutator for automotive micro motor)
行业 汽车行业标准 (推荐)
字数估计 16,162
发布日期 2021-08-21
实施日期 2022-02-0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12V和24V的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

QC/T 1154-2021: 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 QC/T 1154-2021 英文名称: Automobile micromotor commutator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 12 V和 24 V 的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以下简称换向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换向器应符合本文件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外观质量 换向器外形应完整,工作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无毛刺、无凹陷、无色斑等缺陷。 4.3 尺寸 4.3.1 圆柱型换向器直径和内孔直径应符合表 1 规定。平面型换向器内孔直径应符合表 2 规定。 4.3.2 换向器的钩或焊线槽应沿圆周均匀分布(图 1),对轴线的位置度误差应不大于 0.25 mm。 4.3.3 钩与槽应沿圆周均匀分布(图 2),钩槽夹角偏差为± 1。 4.4 换向器铜表面破度(HV) 圆柱型换向器表面硬度:纯铜为 90~110 HV 5 ,银铜为 100~ 120 HV 5。 平面型换向器表面硬度:纯铜为 90~110HV5 ,银铜为 100~ 155 HV 5。 4.5 接触电阻(适用于碳平面型换向器) 碳平面型换向器铜片与碳片之间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 l㏁ 。 4.6 绝缘耐压性能 换向器在进行表 3 规定的绝缘耐压试验时,不应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试验电压波形为正弦 波,频率为 50Hz,泄漏电流应不大于 2mA。 4.7 超速性能 4.7.1 常温超速性能 换向器应能承受表 4 的超速性能,试验后圆柱型换向器其工作表面的径向圆跳动变化值、相 邻两换向片间段差变化值,平面型换向器其工作表面的端面跳动变化值、片间轴向误差变化值应 符合表 4 的规定。 4.7.2 高温超速性能 换向器应能承受表 5 的超速性能,试验后圆柱型换向器其工作表面的径向圆跳动变化值、相 邻两换向片间段差变化值,平面型换向器其工作表面的端面跳动变化值、片间轴向误差变化值应 符合表 5 的规定。 4.8 换向片径向拉力 换向片径向拉力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4.9 耐油性(适用于汽油车用碳平面型换向器) 碳平面型换向器在高温下(60 ℃),浸泡在车用乙醇汽油中,历时 168 h,试验后其外径变 形量应不大于 0.07mm,高度变形量应不大于 0.04mm,相邻两换向片轴向误差值应小于 0.003 mm。 4.10 耐振动性能 应符合相配用电机的耐振动试验规定。试验后,产品应无开裂、损坏等现象。 4.11 耐恒定湿热性能 换向器在经受 48 h 的恒定湿热试验后,金属部件应无明显锈斑,并能承受表 3 规定的换向片 与内孔之间绝缘耐压试验。 4.12 耐久性 应符合相配用微电机的耐久性试验规定。试验中不应出现换向器飞片、突片、破损、变形等 现象。试验后换向器应能正常工作。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通用试验条件: a)温度: 23 ℃± 5 ℃; b)相对湿度: 25%~75%; c) 大气压力: 86kPa~106 kPa。 5.1.2 仪器精度: a)用于型式检验的电工仪表精度应不低于 0.5 级; b)用于出厂检验的电工仪表精度应不低于 1.0 级; c)尺寸量具精度应在 0.02mm 以内。 5.2 外观质量检查 用目测法检查。 5.3 尺寸检查 5.3.1 换向器直径用千分尺测量,换向器内孔直径用两点对模式小孔量规测量或用光滑极限量规 测量。 5.3.2 换向钩(槽)位置度用专用检具或用影像仪检查,见图 3。 5.3.3 换向器钩槽夹角根据 4.3.3 要求,制作专用检具或用影像仪检查,见图 4。 5.4 换向器铜表面硬度试验 按 GB/T 4340.1-2009 中 6.7 的规定进行,在试样上任取 3 片换向片进行表面处理,应达到平 坦光滑,无油污,粗糙度 Ra0.4 µm。试验时施加力为 49.03 N、金刚石为 136°四棱锥维氏压头、保 荷时间为 15 s。取 3 次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硬度值。 5.5 接触电阻测量 用电桥、微欧计或其他类似的仪器测试,仪器的一端夹持在两绝缘槽中部位置(即碳片中间 位置)、另一端夹持在对应换向片钩上,进行测试,直接读出数据则为接触电阻值。 5.6 绝缘耐压试验 5.6.1 相邻换向片之间的绝缘耐压试验 将换向器置于片间耐压测试仪上,保持换向片与电极接触良好,然后施加表 3 规定的试验电 压和持续时间。 5.6.2 换向片与内孔之间的绝缘耐压试验 将附加芯轴插入换向器内孔,将其夹装在片孔耐压测试仪上,在换向片与附加芯轴之间施加 表 3 规定的试验电压和持续时间。 5.7 超速试验 5.7.1 样品准备 样品经精加工后,圆柱型换向器径向圆跳动值应不大于 0.01 mm,片间段差值应不大于 0.002 四川 平面型换向器端面跳动值应不大于 0.01 mm,片间轴向误差值应不大于 0.002mm。 5.7.2 试验准备 将样品装人导向芯轴,然后任选一换向片为标记,作为测量起始点。用换向器片间误差综合 测试仪(换向器行业专用的检测设备)或圃度仪及其他类似仪器记录下测量曲线,圆柱型换向器 读出径向圆跳动值和片间段差值。平面型换向器读出端面跳动值和片间轴向误差值。 5.7.3 常温超速试验 将样品装在超速试验台接轴上,在常温下按表 4 规定的试验转速和试验时间运转后,取下换 向器放置 30 min 后,用换向器片间误差综合测试仪或圆度仪及其他类似仪器记录下测量曲线,圆 柱型换向器读出径向圆跳动值和片间段差值,平面型换向器读出端面跳动值和片间轴向误差值。 并与试验前的测量曲线作对应比较,取其试验前后变化量的最大值。 5.7.4 高温超速试验 将样品放入规定温度的热循环烘箱中,预热 30 min 后取出,装人处在保温状态下的超速试验 台上。然后按表 5 规定的试验转速和试验时间运转后,取下换向器在常温下放置 45 min,用换向 器片间误差综合测试仪或圆度仪及其他类似仪器记录下测量曲线,读出径向圆跳动值和片间段差 值,并与试验前的测量曲线作对应比较,取其试验前后变化量的最大值。 5.8 换向片径向拉力试验 试验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夹持换向片弯钩位置,设定速度为 25 mm/min,从换向片径向方向 拉出。 5.9 耐油性试验 将碳平面型换向器放人 60 ℃± 1 ℃的耐油试验箱中,浸泡在车用乙醇汽油中 168 h,取出后用 千分尺、片间误差综合测试仪或其他类似仪器检查外径变形量、高度变形量和相邻两换向片轴向 误差值。 5.10 耐振动试验 安装在配用的电机上,按配用电机有关技术条件规定,在振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 5.11 恒定湿热性能试验 试验按 GB/T 2423.3 的规定进行。 5.12 耐久性试验 安装在配用的电机上,按配用电机有关技术条件规定,在专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 6 检验规则 6.1 合格文件和标记 每批换向器应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6.2 产品检验的类别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两种。 6.3 出厂检验 6.3.1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7。 6.3.2 出厂检验时,超速试验每生产批抽取样本数 5 只,铜表面硬度试验每生产批抽取样品数 1 只,钩(槽)位置度每生产批抽取样本数 10 只,外观质量、直径测量、内孔直径测量、接触电阻、 绝缘耐压项目为全检。 6.3.3 批量生产检验时,换向片与内孔之间的绝缘耐压试验可用规定试验电压值的 1.2 倍、时间 2s 的试验代替。 6.4 型式检验 6.4.1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 7。 6.4.2 换向器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当产品在设计、工艺、结构或主要材料的改变,足以影响产品性能时,则应进行有关的型式 检验项目; c)正常批量生产时,每年进行 1 次;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进行型式检验时。 6.4.3 型式检验抽样方法 抽样应在出厂合格的产品中进行,除换向器直径和超速试验抽取 5 只外,其余......
英文版: QC/T 1154-2021  
相关标准:QC/T 1144-2021  QC/T 1155-2021  
英文版PDF现货: QC/T 1154-2021  QC/T 115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