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YY/T 1709-2020'
标准编号 | YY/T 1709-2020 (YY/T1709-2020) | 中文名称 | 体外诊断试剂用校准物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英文名称 |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calibrators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kits | 行业 | 医药行业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C44 | 国际标准分类 | 11.100 | 字数估计 | 22,246 | 发布日期 | 2020-06-30 | 实施日期 | 2021-12-01 | 起草单位 |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6) | 提出机构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发布机构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YY/T 1709-2020
体外诊断试剂用校准物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calibrators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kit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外诊断试剂用校准物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体外诊断定量试剂用产品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15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物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
源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品校准物(品)
校准物(品)
预期用于制造商最终产品的校准品。
注:这里产品校准品包含制造商内部用于最终产品校准的校准品,该校准品的校准信息将通过电子载体等方式传递到临床样本的测量。
3.2
工作校准物(品)
主校准物(品)
用于制造商常设测量程序校准的测量标准。
3.3
计量学溯源性
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联系起来的特性,每次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
定度。
3.4
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
根据所用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3.5
目标不确定度
最大允许测量不确定度
根据测量结果的预期用途确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规定上限。
3.6
测量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量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注1:测量精密度不能给出被测量的数值,在指定目的下只能以“足够”或“不足”进行描述。
注2:精密度的程度通常用与精密度相反的测量不精密度统计量表示,如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注3:给定测量程序的“精密度”可以根据特定的精密度条件进行分类。“重复性”与基本不变的条件有关,常称为“序列内精密度”和“批内精密度”。“重现性”与条件改变有关,如:时间、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者和不同测量系统(包括不同校准和试剂批号)下的精密度。
3.7
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8
相对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除以测得值的绝对值。
3.9
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3.10
扩展测量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注:“因子”指包含因子。
3.11
包含概率
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一组值的概率。
3.12
包含因子
为获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的大于1的数。
4 评定过程
4.1 总则
4.1.1 基本流程
依据图1所示流程评定体外诊断校准品的测量不确定度。
4.1.2 被测量和目标不确定度
制造商应明确被测量,包括量在特定医学决定中的预期用途、生物样品基质和任何有关被分析
组分、量的类型和计量单位,这些直接关系到校准品的制备和计量溯源链的建立。并且,制造商应基于临床应用要求、技术能力和商业成本建立校准品的目标不确定度ud,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和科学的定值方法,来尽可能减小或消除引起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将不确定度控制在目标不确定度范围内。
注:一般来讲,校准品的目标不确定度ud不超过对病人样品结果的最大允许测量不确定度umax的50%。本标准中ud和umax均为标准不确定度,可依次依据检验质量对临床应用后果的影响、检验项目的生物学变异和目前检验技术水平等考虑umax。另外,目前已有相关行业标准、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或意见等对部分检验项目的分析性能提出建议。
4.1.3 不确定度来源
体外诊断试剂用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见图2。均匀性和稳定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及与定
值过程有关的不确定度共同构成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
4.1.4 不确定度评定策略
本标准所提方案非限制性方案,校准品不确定度评定可采用其他合理方案,也可对本标准方案做合
理修改或补充,但都应结合具体产品全面评价各不确定度要素,采用规范的评定过程和科学的统计方法,保留数据记录和计算过程,保证校准品赋值及其不确定度满足临床需求。
4.2 均匀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bb
4.2.1 通则
体外诊断试剂用产品校准品通常成批生产,批内瓶间均匀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bb构成校准品
不确定度的重要分量。
注:由于体外诊断试剂用校准品为溶液(或在使用前复融/复溶为溶液),且取样后不能被多次测试,难以对瓶内均匀性进行准确评估,所以瓶内均匀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wb往往被忽略,必要时可以用测试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偏差sr来估计。
如产品校准品存在2个以上浓度时,需要对每个浓度的校准品进行均匀性检验(零浓度校准品
除外)。
如产品校准品中含有多个测试项目,需要分别评估每个测试项目的瓶间均匀性,除非2个项目之间
有明确的分布关系。
4.2.2 测试方案
4.2.2.1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宜满足如下要求:
a) 可以采用为产品校准品定值的制造商常设测量程序或其他测量程序,并在重复性条件下完成
测试。
b) 可报告浓度范围应覆盖产品校准品的预期浓度。如产品校准品的预期浓度高于测试系统的
浓度范围,可以在严格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采用称量方式对产品校准品进行准确稀释,并保证
该稀释不会改变校准品的互换性从而影响均匀性测试结果。
c) 方法精密度应能反映出瓶间差异,且不劣于定值方法的精密度,理想条件下sr≤
ud,其中sr为测试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偏差,ud为校准品的目标标准不确定度。
d) 应规定能够保证均匀性的最小取样量,建议不高于校准配套试剂盒时的取样量。
注:如校准品稀释后再用于校准配套试剂盒,则均匀性测试的最小取样量不高于稀释操作中的样本最小取样量(梯度稀释取首次稀释操作的最小取样量)。
4.2.3 结果统计
检查试验数据,非技术操作原因不得剔除试验数据。
以瓶号为变量进行4.3.3中的t检验趋势分析,确认瓶间不存在显著性趋势,可以进行批定值;否则
需要重新设计分装程序以有效消除这种趋势。
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均匀性统计。
4.3 稳定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s
4.3.1 通则
校准品的稳定性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是制造商规定条件下的贮存稳定性,
短期稳定性包括运输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如涉及多次取样)。一般长期稳定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lts构成校准品不确定度的重要分量,短期稳定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sts在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也应被考虑。
注:使用稳定性可以是开瓶稳定性、在机稳定性、复溶稳定性等。
如产品校准品存在2个以上浓度时,需要对每个浓度的校准品进行稳定性检验(零浓度校准品除
外)。
如产品校准品中含有多个测试项目,需要分别评估每个测试项目的稳定性,除非2个项目之间有明
确的分布关系。
4.3.2 测试方案
稳定性测试可选用“经典”方案或者“同步”方案设计。经典方案是将同时制备的样品放在预期保存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续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测量,是在再现性条件下对样本稳定性进行实时跟踪测试。
同步方案则分时抽取样本放到某参考条件下,认为此条件下可不考虑不稳定性的影响,到预期稳定时间后一起取出,在重复性条件下同时测量。具体选择视方法精密度和样本稳定特性来定。加速稳定性研究或从相似体外诊断试剂获得的经验,仅可考虑用于估计最初的失效期,不能替代实时稳定性测试。
可参照文献资料等经验结合使用需求初步确定校准品的预期稳定时效,按照先密后疏的原则在预
期稳定时效的至少5个时间间隔内,随机抽取至少2个最小包装单元的校准品用于稳定性检验,每个包装单元分别测量3次。用于稳定性检验的测试系统可以选择与均匀性检验相同的测试系统,精密度不低于定值系统,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注意每次实验操作和实验条件的一致。
注:对于稳定性较差的校准品,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对于瓶间均匀性较差的校准品,增加每个时间点的抽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