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QC/T 1029-2016, QC/T1029-2016, QCT 1029-2016, QCT1029-2016
标准编号 | QC/T 1029-2016 (QC/T1029-2016) | 中文名称 | 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制品 | 英文名称 | Polypropylene(PP)cellular board production for vehicles | 行业 | 汽车行业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T40 | 国际标准分类 | 43.020 | 字数估计 | 12,152 | 发布日期 | 2016-01-15 | 实施日期 | 2016-07-01 | 引用标准 | GB/T 2918-1998; GB 8410; GB/T 9341-2008 | 起草单位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归口单位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标准依据 | 工信部公告2016年第3号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包括基板、复合板材)制品的一般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顶棚、侧后圈护面、行李箱护面等双层或三层聚丙烯蜂窝板制品。 |
QC/T 1029-2016
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制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包括基板、复合板材)制品的一般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顶棚、侧后围护面、行李箱护面等双层或三层聚丙烯蜂窝板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9341-2008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F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板 substrate
未复合装饰面料的双层或三层聚丙烯蜂窝板。
3.2
复合板材 the composite sheet
装饰面料与基板复合在一起的聚丙烯蜂窝板制品。
4 一般要求
4.1 外观质量
制品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塌陷、裂纹等缺陷或其他工艺缺陷,表面复合的装饰面料不应存
在褶皱或粘贴不牢等缺陷。
4.2 分类
汽车用聚丙烯蜂窝板制品,可分为以下 6 类:
a 类:双层蜂窝板,适用于侧后围护面、顶棚等内部装饰性部位;
b类 2 三层蜂窝板,面密度为 1 000g/m2,适用于侧后围护面或其他强度要求较低的部位;
c类;三层蜂窝板,面密度为 1 300 g/m2,适用于侧后围护面或其他强度要求较低的部位;
d 类:三层蜂窝板,面密度为 1 500 g/m2,适用于顶棚或侧后围护面等内部装饰性部位;
e 类;三层蜂窝板5 面密度为 1 800 g/m2适用于顶棚、行李箱护面等或其他强度要求较高的
试样宽度,mm。
6.5 拉伸强度b
6.5.1 试样。
在制品上取 200 mmX 50
6.5.2 试验设备。
拉力机,精度为一级。
6.5.3 试验步骤。
用精度为 0.02mm以上的卡尺准确地测量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在拉力机的夹钳中心位置夹持
试样,用拉力机进行拉伸试验。其中,隔距长度为(100± l)mm,试验速度为(100± 10)mm/min。按
式(2)计算拉伸强度,以 5 块试样结果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6.6 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
6.6.1 试样。
在制品上取 120 mmXlO mm 试样 5 块,试样厚度为零件厚度。
6.6.2 试验设备。
拉力机,精度为一级。
6.6.3 试验步骤。
用精度为 0.02 mm 以上的卡尺准确地测量试样的宽度和厚度,按 GB/T 9341-2008 的规定进
行试验。压头半径为 5 mm,跨距为试样厚度的 16 倍,试验速度为 (2.0 ± 0.4) mm/min。双层蜂窝板
压头压在平面一面。
6.7 耐冷热交变性
6.7.1 试样。
制品 3 件。
6.7.2 试验设备。
恒温箱、低温箱、潮湿箱或高低温湿热箱,温度精度控制在±2 °C,湿度精度控制在±5%。
6.7.3 试验步骤。
制品在装配状态下,进行 4 个循环的试验,其中(80±2)°C/3 h- RT/1 h- (- 40 ± 2)°C/3 h-RT/1 h- (55±2)°C,
95%RH/15 h- RT/1 h 为一个循环(RT 代表室温)。试验后观察外观变化情况。
6.8 耐热老化性
6.8.1 试样。
制品 3 件。
6.8.2 试验设备。
恒温箱,温度精度控制在±2 °C。
6.8.3 试验步骤。
取制品 3 个,用卡尺或卷尺准确测量其主要装配尺寸或外轮廓尺寸,精确到制品尺寸数量级的
千分之一。之后,制品在装配状态下,在(80 ± 2)°C恒温箱中放置 168 h,试验后观察外观变化情况。
试验后,观察外观变化情况,并在 2 h 后再次测量原测量位置的尺寸并按式(3)计算尺寸变化率,结
果取最大值。
6.9 耐寒冲击性
6.9.1 试样。
在制品上取 200 mm X 200 mm 试样 3 块。
6.9.2 试验设备。
低温箱,温度精度控制在 ±2 °C。
6.9.3 试验步骤。
将试样放置在 10mm 厚的面密度为(600±100)g/m2 的纤维毡上,然后将试样和纤维毡一起放
入低温箱中,在(- 40 ± 2) °C下保持 24 h,试验后在低温箱中用 500 g 钢球从 270mm
高处落下冲击试样装饰面料侧。试验后观察试样外观,评价试样损坏情况。
6.10 气味性
按附录 A 的要求进行试验。
6.1 1 燃烧特性
按 GB 8410 的规定进行试验。
6.1 2 装饰面料与基板粘接强度
6.12.1 试样。
在制品上取 250 mmX 50
6.1 2.2 试验设备。
拉力机,精度为一级;恒温箱、低温箱、潮湿箱,温度精度控制在±2 °C ,湿度精度控制在±5%。
6.1 2.3 试验条件。
a) 供货状态;
b) 耐冷热交变性:(80 ± 2)°C/:3 h- RT/1 h- (- 40 ± 2)°C/3 h- >RT/l h- (55 ± 2)°C 、
95%RH/15 h-RT/1 h 为一个循环,共计 4 个循环的试验;
c) 耐热性:(80±2)°C/168 h;
d) 耐寒性:( - 40± 2)°C/24h。
6.12.4 试验步骤。
分别将按上述试验条件处理后的试样在室温下放置 2 h,将装饰面料从基板上剥开后,基板一端
夹持在拉力机上夹钳上,装饰面料一端夹持在拉力机下夹钳上,以(100 ± 10)mm/min 的速度用专业
夹具进行 180°剥离试验,测量剥离时最大负荷,记录 50mm值为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7 检 验 规 则
7.1 检测频次与项目
蜂窝板制品检测应按质量控制需求确定检测频次与项目。
7.2 复 检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本标准进行全面检验。
a) 连续生产半年以上;
b) 改变工艺条件;
c) 更换原料;
d) 调整配方;
e) 停产 2个月以上再投产;
f) 产品鉴定。
8 储 存
储存环境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水喷淋、灰尘、潮湿。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气味试验规范
试验装置、试验条件A.1
试样A.1
样品应尽可能按相当的面积或体积制取,应从零件中切割岀体积 50 cm3的试样。
A.1.2 试验装置
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精度控制在±2 °C;采用容积为 1 L 的玻璃密闭容器,每次试验之前必须
将容器进行清洗、干燥,以保证容器清洁、无味,推荐使用带有螺旋盖的玻璃容器。
A.1.3 试验条件
方法 A: (4 0 ± 2) °C ,容器中加 50 m L 蒸馏水,存放(24 ± l) h,采取金属支架支撑试样,
确保试样不接触水。
方法 B:(80±2)°C,存放(2±0.l)h。
说明:方法 B是一种快速的检验方法,通常情况下 80°C下的气味要大于 40 °C下的气味。如果
认为零件在湿热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发霉变味,则可不进行方法 A 的试验。
A.2 试 验 步 骤
将切取的样品放人密闭容器中,然后按 A.1.3 规定的方法 A、方法 B 进行试验,取出后按如下
方法进行气味评定,评价环境应符合 GB/T 2918-1998 的规定。
对于方法 A:将试验容器从干燥箱中取出后,第一个专职检验人员将盖子一侧打开 30°〜45°嗅
一下后,迅速重新将盖子盖紧,确保容器密闭,将容器传给第二个专职检验人员,第二个专职检验人
员评定后将容器传给第三个专职检验人员评定,每个专职检验人员在闻后即刻给出一个评价分值。
对于方法 B:将试验容器从干燥箱中取出冷却至(60 ± 5)°C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气味评价。
每个专职检验人员一次最多只能闻 8 个试样。
A.3 气味分级和评定
气味试验结果的评价分为 6 个等级,也可以是两个等级之间的中间值(如评价分值 2.5 分)。评
价至少应由 3 个测试者进行,结果取 3 个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单个评价结果差别大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