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42101-2022'
标准编号 | GB/T 42101-2022 (GB/T42101-2022) | 中文名称 | 游乐园安全 基本要求 | 英文名称 | Amusement park safety - General requirment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Y57 | 国际标准分类 | 97.200.40 | 字数估计 | 38,318 | 发布日期 | 2022-10-12 | 实施日期 | 2022-10-12 | 起草单位 |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分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分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长隆开心水上乐园分公司 | 归口单位 | 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0) | 提出机构 | 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0)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42101-2022: 游乐园安全 基本要求
GB/T 42101-2022 英文名称: Amusement park safety - General requirments
ICS 97.200.40
CCSY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游乐园安全的总体要求、通用安全要求、专项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游乐园安全管理。旅游景区可参照执行。
5 通用安全要求
5.1 依法依规管理
5.1.1 游乐园应明确法律、法规、标准管理责任部门或人员,确定收集渠道与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
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编制本单位依法依规文件清单并持续更新。
5.1.2 游乐园依法依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a) 建设及运营涉及的各类许可(包括单位资质、人员资格、特定活动许可等),见附录A;
b)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组建相关安全管理团队;
c) 配备各类资格人员;
d) 按规定上报或备案;
e) 按规定接受或开展相关审查审批;
f) 按规定接受或开展相关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或鉴定;
g) 按规定配合监督检查;
h) 满足安全管理行为要求。
注:如安全事故上报、召开特种设备与消防安全例会、应急预案备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等。
5.1.3 游乐园应将依法依规文件清单的要求融入安全管理体系,传达培训并落实到位。
5.1.4 法定从业人员应参加政府相关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并持续保持在有效期内。
注:法定从业人员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规定,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或本单位培训并考试
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
5.1.5 游乐园场地不应租借给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对外提供场地经
营游乐项目或大型活动时,应与承包或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在承包或承租合同中对各
自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约定,明确各自在安全管理中的权利、义务等。承包或承租城市公园或其他公共
场地经营游乐项目的法人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应主动开展安全工作,接受场地提供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
5.2 安全风险识别管控
5.2.1 游乐园应将识别评估安全风险、确定根源危险源与事故隐患,有效实施安全风险管控作为游乐
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5.2.2 游乐园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识别管控制度,明确和细化工作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
解落实,全员、全时段、自主、有重点地识别排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管理,并满足下列要求:
a) 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清楚,制度明确;
b)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内容方法清楚;
c) 安全风险底数和分布情况清楚(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
d)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与销项处理情况清楚;
e) 事故隐患治理措施与进度清楚。
注:本文件中重大安全风险指GB/T 42103的1级安全风险与2级安全风险。
5.2.3 安全风险识别管控应覆盖游乐园全地域、全时段、全范围、全过程、全部管理对象,以及正常、异
常和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不应存在盲区和死角。
5.2.4 重要设备设施设计应审慎保守,结合安全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结果,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
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或设置冗余保护,避免出现不可检测、不可维护的单点失效。
注:单点失效指当某节点(或零部件)出现故障时,会造成整体失效。
5.2.5 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时,应对环境场地、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及工器具,以及活动人群、运转设备
与环境和建(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等,持续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尤其应重视火灾、危险物品泄漏、
爆炸、高空坠物、倒塌、坍塌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风险的定性识别。
5.2.6 应对重大安全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防护、操作、日常检查巡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检
测、应急等体系文件。利用技防、物防、人防等措施,建立重大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措施。结合
管理要求及运营需求,在前、后场设置清晰的安全标志与风险告知。
5.2.7 当场地环境、建(构)筑物、设备设施、业务活动或作业工艺工序发生重大变更,或现行法规、标准
变更时,应对现有安全风险重新开展识别评估,进而调整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操作规
程、自检维护规程)和应急预案等。
5.2.8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应与安全检查、检验检测发现问题、典型事故案例排查整改相结合,
与本单位多年固有的易发、多发安全问题的环节与部门、班组结合,对事故隐患类型的安全风险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5.2.9 应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台账,编制电子分布图(标注位置分布、风险类别、风险特征、管理责任
人与电话、应急预案与措施等基础信息),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精准化监控与治理。
5.2.10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应符合GB/T 42103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5.3 应急管理
5.3.1 游乐园应根据本单位运营特点,结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基础、保障能力与实战能
力建设。应急管理应符合GB/T 42100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5.3.2 游乐园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急管理团队与内外应急救援队伍应形成应急职
责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完整的应急组织网络。
5.3.3 应急预案应构成完整的体系。游乐园涉及安全的各项业务活动、管理重点及存在的安全风险
(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均应在适宜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专项应急预案或综合性应急预案覆盖之下。
5.3.4 大型载人设备、人员密集场地场馆应急疏散应作为应急管理的重点之一,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
拥挤踩踏事故,编制有明确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应急疏散预案。
注:人员密集场地场馆指游乐园内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地和建(构)筑物,如室内游乐场馆、观演观览场馆、
大型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室内排队等候区等。
5.3.5 应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应急工作需要,配备满足要求的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进行经常性检查
与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5.3.6 游乐园应根据具体应急情况,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的救援力量(政府应急部门或其他专业技术
机构)作为应急救援体系的补充或支撑,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并开展联合应急演练。
5.3.7 在园区安全管理重点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区域,设置应急设备设
施,并在显著位置张贴报警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
5.3.8 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应从实战角度出发,组织相关员工与自救队伍、专业队伍、外协
团队参与,达到检验应急预案、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技能、普及应急知识、有效实施救援的目的。应
急演练应保留演练记录。
5.3.9 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设备设施、场地场馆等,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结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
针对不同场所、岗位特点的简明、实用、有效应急处置卡,尤其是对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载人设备及重大安全风险。
5.3.10 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规定职责权限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处置或救援。
5.4 安全事故管理
5.4.1 游乐园安全事故管理应重心下降、关口前移,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调查处理与全面排
查整改等方式,防范安全事故,防止已发生事故扩大。
5.4.2 游乐园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与整改应做到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
未落实不放过、全体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4.3 安全事故管理职责应在相关安全管理文件中予以明确规定。
5.4.4 对于法律规定由政府管辖的事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调查。对于政府管辖事故
以外的本单位管辖事故,应建立健全事故分类分级、上报、应急、认定、调查、复核、处理、排查、事故隐患
整改、事故台账及统计分析的管理机制。应通过对具有典型性和重复发生的人员伤害事故分类、调查分
析、有针对性排查等,从中找出问题原因与发生发展规律,进而采取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制度文件、强化
实施效果、完善硬件条件等防范和改进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后果。
5.4.5 对于本单位管辖事故,宜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GB 6441、GB 6721进行事故界定与分级。
5.4.6 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妥善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对现场进行警戒。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
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做出标志,通过绘制现场简图、拍照、录制音视
频、书面记录等方式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4.7 应对事故预警、响应的及时性、应急处置或救援的有效性、事故上报及时性、调查处理准确性、统
计分析、整改、资料归档等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及时改进事故管理工作。
5.4.8 游乐园应及时收集、研究行业内外发生的可借鉴的事故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查与整改。
5.5 安全检查
5.5.1 游乐园应逐级压实业务系统的安全主体责任和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
全业务系统自查自纠与安全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与重点
化的安全检查。
5.5.2 安全检查包括安全检查巡查、专项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以及特定情况与时段的临时性安
全检查等。应根据生产运营情况,适时开展相应种类的安全检查。
5.5.3 应在相关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对各级各类安全检查的范围、对象与重点、内容、标准、周期、流
程、人员、发现问题后的整改与封闭情况等作出明确规定。
5.5.4 安全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a) 对符合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时应注重相关合法合规证明文件是否符合要求,政府监管
设备设施、法定从业人员是否满足行政许可及资格要求;
b) 建(构)筑物、设备设施是否按规定开展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与定期检验检测,并抽查实际工作质量;
c) 人员持证上岗、重要作业过程安全管控情况;
d) 安全基础工作建设情况,侧重于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健全落实及安全硬件条件投入;
e) 各级组织(部门、班组)掌握安全风险底数、管控措施落实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
f) 基层班组安全能力建设与安全管控情况,以及重要从业人员正确作业能力、识别管控风险能
力、发现处理异常能力、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内容;
g) 各级组织及其负责人是否依据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检查文件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制度化的现场
安全检查巡查情况,以及对安全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或重复发生问题开展排查整改等情况;
h) 安全设施、安全装置与安全标志的设置与完好情况,重要作业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手
工/电动工具、测试设备、爬梯、平台、脚手架等是否在使用前进行例行检查;
i) 各级组织应急准备(应急队伍配置、应急预案覆盖完整性及应急演练按计划实施)、应急管理等情况;
j) 各专项安全负责人(见表A.1中序号15)、安全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否按工作计划
或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执行情况,以及工作质量。
5.5.5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深入查清原因,制定整改计划或方案,有效实施整改,实现最终封闭。对
于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应举一反三、全面系统、追根溯源地进行排查整改。
5.5.6 宜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汇总分析各级各类安全检查问题,找出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的动态分
布特征及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前采取纠正与防范措施。
5.5.7 游乐园综合性安全检查与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应符合GB/T 42102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6 专项安全要求
6.1 运营安全
6.1.1 游乐园运营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a) 开园前安全检查;
b) 运营人员条件能力与作业要求(尤其是载人设备作业与服务人员);
c) 园区重点运营活动与重点项目管控;
d) 运营过程中安全管控与安全检查巡查;
e) 园区游客活动路线划定与调整;
f) 园区与场馆人员日最大承载量与瞬时最大承载量核定;
g) 拥堵点识别、管控与人流引导;
h) 演出活动安全管控(尤其是人员密集场地场馆);
i) 游客安全告知与游客行为(尤其是乘坐设备、自操作、互动行为、涉水、商业潜水与潜水表演等)管理;
j) 突发情况应急准备、演练、应急响应及处置;
k) 园区广播、安全标志、应急疏散设施管理;
l) 运营值班、值班人员授权与重要时期领导现场带班管理;
m)临时性开闭园管理;
n) 运营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
o) 新运营项目与活动方案审查审批;
注:新运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新增常规运营项目、季节性或特殊运营项目(如涉火、涉水项目、鬼屋与密室逃脱等)
及非常规运营活动(大型活动、短时性或一次性运营活动)。日最大承载量指在正常天气与运营情况且保证安
全的前提下,游乐园日开放时间内能够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瞬时最大承载量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游乐
园某一时间点能够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
p) 运营压力测试;
q) 运营总结与改进;
r) 运营应急管理;
s) 运营硬件条件适宜性与安全性评审评价。
6.1.2 园区日最大承载量、瞬时最大承载量、人员密集场地场馆允许容纳人数应予明确规定,界定拥
挤、拥堵点,并在运营活动中通过票务预订系统或其他数据信息等大数据收集分析手段,实施前期管控、
过程中客流监测与疏导。
6.1.3 应在售票平台、园区、场地场馆、排队区等位置,通过游客指南手册、游客须知告示牌,以及广播、
视频、警示标志等形式,告知游玩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对风险等级高的大型游乐设施或游玩项目,服
务人员还应在项目开始前,提醒游客确认其是否达到乘坐条件并充分了解安全注意事项。
6.1.4 应结合游乐园运营特点,任命或指定各级安全值班人员,明确安全值班人员任职要求、值班职责
与权限、值班时段、值班交接,以及发现问题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等。对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大型
活动或特色运营活动,还应明确游乐园相关负责人担任主值人员,明确A、B角。安全值班人员应熟悉
其职责,并经考核胜任所承担的安全值班工作。
6.1.5 游乐园应对运营活动所涉及的重要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场地环境等,设置监控、安全标志、疏
导指引和安全防护等相关措施(或设施),开展针对性检查巡查,并制定与之对应的客流疏导与应急预案。
6.1.6 对于高峰客流时段(尤其是封闭式夜间活动)和区域瞬间最大客流安全管控与疏散,应做好下列工作:
a) 对于高峰客流时段游客较长时间停留并活动的场地,合理分片、划定人员活动网格、规定网格内最多人数;
b) 充分考虑游客进出场瞬间客流叠加所产生的风险,均匀分布演出活动、热点设施、临时演艺、明
星表演、花车巡游等热点,避免多个热点布置在同一区域;
c) 保持高峰客流时段客流等量、等速、单向流动,避免人流对冲;
d) 根据客流情况调整游客活动路线,采取控制关口、排队区、缓冲区,临时改变道路或关闭可能产
生拥堵踩踏事故的桥梁、狭窄路段、热点场馆与设施、台阶通道、售货亭与餐饮点等措施;
e) 进行高峰客流时段动态客流密度监测、预警,对于超过最大客流量的景点、场馆、设备设施采取
管控措施,进行现场人员限流、分流与截流;
f) 密切关注游客行为,防范出现盲目聚集、滞留、逆行对冲等现象,有效开展现场秩序维护和游客
疏导,及时通报游客聚集、滞留情况;
g) 在高峰客流区域设置视频监控设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设置立体化、多媒体(语音、视频、动
画)与全天候的客流引导、提示、安全警示与疏散标志;
h) 现场人员保障要求,现场秩序维护及管理措施;
i) 按照LB/T 068制定并定期演练红色、橙色和黄色级别高峰客流时段的应急疏散预案。
6.1.7 季节性开放或因不可抗力因素临时开闭园的游乐园,应制定开闭园管理要求,管理内容包括但
不限于开闭园安全检查事项及要求、人员培训要求、闭园期间园区管理要求、闭园后开园许可等。
6.1.8 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