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 1886-2008 -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 1886-2008'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 1886-2008 英文版 479 GB 1886-2008 [PDF]天数 <=3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作废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 1886-2008 (GB1886-2008)
中文名称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英文名称 Food additive. Sodium carbonate
行业 国家标准
中标分类 X42
国际标准分类 67.220.20
字数估计 12,119
发布日期 2008-06-25
实施日期 2009-01-01
旧标准 (被替代) GB 1886-1992
引用标准 GB/T 191-2008; GB/T 3049-2006; GB/T 3050-2000; GB/T 3051-2000; GB/T 6678; GB/T 6682-2008; GB/T 5009.76-2003; HG/T 3696.1; HG/T 3696.2; HG/T 3696.3
采用标准 JECFA 2002, NEQ
起草单位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碱厂、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合碱业分公司、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厂、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归口单位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 63/SC 1)、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
标准依据 Announcement of Newly Approved National Standards No. 12 of 2008 (No. 125 overall)
提出机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6-2008 英文名称: Food additive -- Sodium carbonat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86-2008 代替GB 1886-1992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碳酸钠。该产品在食品加工中作酸度调节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Na2CO3 相对分子质量:105.9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要求 4.1 外观: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 4.2 要求: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应符合表1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安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5.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GB 6682-2008中规定的三 级水。 本标准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HG/T 3696.1、HG/T 3696.2、HG/T 3696.3的规定制备。 5.3 外观的鉴别 在自然光下,目视判别所取样品。 5.4 鉴别 5.4.1 试剂和材料 5.4.1.1 盐酸; 5.4.1.2 硫酸镁溶液:120g/L; 5.4.1.3 氧化钙饱和溶液; 称取约3g氧化钙,精确至0.1g,置于试剂瓶中,加入1000mL水,盖上瓶塞,用力振摇后,放置澄 清。使用时取上层清液。 5.4.1.4 带有铂丝环的玻璃棒。 5.4.2 鉴别方法 5.4.2.1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0g试样,精确至0.1g,置于烧杯中,加入100mL水并使其溶解。 5.4.2.2 用盐酸润湿铂丝环,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少许试验溶液在火焰上燃烧,火焰即呈鲜 黄色。 5.4.2.3 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先呈白色混浊液,继续 通气浑浊变清。 5.4.2.4 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即生成白色沉淀。 5.5 总碱量的测定 5.5.1 方法提要 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溶液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5.5.2 试剂 5.5.2.1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犮(HCl)约为1mol/L; 5.5.2.2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 5.5.3 仪器、设备 5.5.3.1 称量瓶(30mm×25mm)或瓷坩埚(容量30mL); 5.5.3.2 电烘箱或高温炉:能控制在(250~270)℃。 5.5.4 分析步骤 5.5.4.1 总碱量(干基计)的测定 称取1.7g已于(250~270)℃干燥至下质量恒定的试样,精确到0.0002g,置于锥形瓶中,用 50mL水溶解试料,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 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5.5.4.2 总碱量(湿基计)的测定 称取1.7g试样,精确到0.0002g,置于锥形瓶中,用50mL水溶解,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 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 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5.5.5 结果计算 总碱量以碳酸钠(Na2CO3)的质量分数1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5.6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5.6.1 电位滴定法 5.6.1.1 方法提要 5.6.1.2 试剂 5.6.1.2.1 硝酸溶液:1+1; 5.6.1.2.2 硝酸钾饱和溶液; 5.6.1.2.3 溴酚蓝指示液:1g/L乙醇溶液; 5.6.1.2.4 氯化钠标准溶液:犮(NaCl)=0.05mol/L; 称取2.9225g预先在(500~60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基准氯化钠,精确到0.0002g,置于烧杯 中,加水溶解后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5.6.1.2.5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犮(AgNO3)约为0.05mol/L; a) 配制:称取8.75g硝酸银,精确到0.01g,溶于1000mL水中,摇匀。溶液保存于棕色瓶中。 b) 标定:用移液管移取5mL氯化钠标准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放入电磁搅拌 子,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动搅拌器,加入2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至恰呈黄 色。把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溶液中,连接电位计接线,调整电位计零点,记录起始电位 值。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先加入4.00mL,再逐次加入0.10mL。记录每次加入硝酸 银标准滴定溶液后的总体积和对应的电位值E,计算出连续增加的电位值的ΔE1 和增加的电 位值ΔE1 之间的差值ΔE2。ΔE1 的最大值即为滴定终点,终点后再继续记录一个电位值E。 记录格式见GB/T 3050-2000附录C。 5.6.1.3 仪器、设备 5.6.1.4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溶解。以下操作按5.6.1.2.5 进行,自“放入电磁搅拌子”开始到“终点后再记录一个电位值E”为止。但不要第一次加入 4.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同时做空白试验。 5.6.1.5 结果计算 氯化物含量以氯化钠(NaCl)的质量分数2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4)计算: 5.6.2 汞量法(仲裁法) 5.6.2.1 方法提要 5.6.2.2 试剂和材料 5.6.2.2.1 硝酸溶液:1+1; 5.6.2.2.2 硝酸溶液:1+7; 5.6.2.2.3 氢氧化钠溶液:40g/L; 5.6.2.2.4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c[1/2Hg(NO3)2·H2O]约为0.05mol/L。 5.6.2.2.5 溴酚蓝指示液:1g/L 5.6.2.2.6 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5g/L。 5.6.2.3 仪器、设备 滴定管:分度值为0.01mL。 5.6.2.4 分析步骤 5.6.2.4.1 参比溶液的制备 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水和2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5.6.2.2.1)至溶液由蓝 色恰变黄色,再过量(2~3)滴。加入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 GB 1886-2008 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记录所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此溶液在使用前制备。 5.6.2.4.2 试样的测定 称取约2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40mL水溶解,加2滴溴酚蓝指示液, 滴加硝酸溶液(5.6.2.2.1)中和至黄色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呈蓝色,再用硝酸溶液(5.6.2.2.2)调 至恰呈黄色再过量(2~3)滴,加入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由黄色 变为与参比溶液相同的紫红色即为终点。 将滴定后的含汞废液保存起来,按GB 3051-2000附录D规定进行处理。 5.6.2.5 结果计算 氯化物含量以氯化钠(NaCl)的质量分数2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 5.7 铁含量的测定 5.7.1 方法提要 同GB/T 3049-2006第3章。 5.7.2 试剂 同GB/T 3049-2006第4章。 5.7.3 仪器、设备 见GB/T 3049-2006第5章。 5.7.4 分析步骤 5.7.4.1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10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滴加35mL盐酸溶液 (1+1),煮沸(3~5)min。冷却(必要时过滤),全部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7.4.2 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量取7mL盐酸溶液(1+1),置于100mL烧杯中,滴加氨水溶液(2+3)中和至中性(用精密pH试 纸检验)。 5.7.4.3 工作曲线的绘制 见GB/T 3049-2006第6.3章。选取(4或5)cm吸收池和相应的铁标准溶液体积。 5.7.4.4 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50mL试验溶液,和50mL空白试验溶液,分别用氨水溶液(1+8)或盐酸溶液 (1+3)调节至pH 约为2(用精密pH 试纸检验)。分别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按 GB/T 3049-2006第6.4章进行吸光度的测定。测定试验溶液和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5.7.5 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Fe)的质量分数3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6)计算: 5.8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5.8.1 方法提要 在弱酸性(pH值为3~4)条件下,试样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硫化氢作用,生成棕黑色,与同法处理的 铅标准溶液比较。 5.8.2 试剂 5.8.2.1 盐酸溶液:1+4; 5.8.2.2 氨水溶液:1+2; 5.8.2.3 冰乙酸溶液:1+15; 5.8.2.4 硫化钠溶液或硫化氢溶液; 5.8.2.5 铅标准溶液:1mL含铅(Pb)0.010mg,临用时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 3696.2配制的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 5.8.2.6 酚酞指示液:10g/L。 5.8.3 分析步骤 5.8.3.1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2.00±0.01)g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5mL水,盖上表面皿,由杯口缓慢加入17mL盐 酸溶液,煮沸5min,冷却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液,用氨水溶液中和至淡红色。 全部移入50mL比色管中,加2mL乙酸溶液、10mL硫化钠溶液或硫化氢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 在暗处放置10min后和标准比较,不得深于标准。 5.8.3.2 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 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2mL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以下操作从5.8.3.1中“加5mL 水”开始和试验溶液同时同样进行。 5.9 砷含量的测定 称取1.00g±0.01g试样,置于锥形瓶中,用水润湿,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用pH试纸检验),再过量 5mL,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mL砷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1μgAs)作为标准,置于另一只锥形瓶 中。各加入5mL盐酸溶液(1+3)。然后按照GB/T 5009.76─2003的第一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 比色法中6.2限量试验进行操作,或按照GB/T 5009.76─2003的第二法砷斑法中11测定进行操作。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为仲裁法。 5.10 烧失量的测定 5.10.1 方法提要 试样在(250~270)℃下加热至质量恒定。加热时失去游离水分和由碳酸氢钠分解的水和二氧化 碳,计算出烧失量。 5.10.2 仪器、设备 5.10.2.1 称量瓶:30mm×25mm或瓷坩埚,容量30mL; 5.10.2.2 电烘箱或高温炉,能控制在(250~270)℃。 5.10.3 分析步骤 在预先于(250~27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或瓷坩埚中称取约2g试样,精确到0.0002g, GB 1886-2008 置于电烘箱或高温炉内,在(250~270)℃下加热至质量恒定。 5.10.4 结果计算 5.11 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5.......